孫玉石
誰身邊沒有一個吹牛大王呢?誰又沒吹過牛呢?看看下面這番話:
因為我一直是名揚四海的勇士,不僅我的馬匹,還有我的獵犬和槍支都是最最精良的,我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還具有與眾不同的操縱本領。不是我吹牛,不管在森林里、牧場上以及田野間,一提及我的大名,沒有人不佩服的,大家對我的智勇雙全都贊不絕口。
——[德]埃·拉斯伯[德]戈·畢爾格《吹牛大王歷險記》
他真的像他所說的那樣嗎?看看下面的事兒就知道了——這事兒只是他自己說的,并不是實際發(fā)生過:
幾杯美酒下肚,我渾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了,我站起來走到屋外,想透透氣。我看見樹枝上有只可愛的小鳥,就走過去伸手想抓住它,可是剛快抓到的時候,那小鳥忽然掉到地上,抽搐了幾下不動了。我撿起來握在手上,鼻子聞到了一股香味,原來這只小鳥已經(jīng)被我的火氣烤熟了。我當然馬上把它的羽毛拔掉,吃到了如同剛剛出爐的烤雞一樣的烤小鳥,這真是件奇妙的事兒。
——[德]?!だ共甗德]戈·畢爾格《吹牛大王歷險記》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難發(fā)生?。∷赃@個人被稱為“吹牛大王”。
“吹牛”這兩個字很形象。想象一下,一頭牛如果被充進了氣體,它是不是看起來比本尊大得多,也圓潤多了?這個被吹大的牛,比原本的牛,看起來似乎更強大??上В@不是真強大,只是一團氣罷了。氣泄了,強大也就沒了。
明知不是真的,人為什么還會吹牛呢?
想一想,如果一只小貓跟一只老虎并排站在一起,小貓要克制自己的恐懼,還不能讓老虎小看它,小貓該怎么辦?如果老虎面前有個放大鏡,小貓躲在鏡后面,目的就達到了。嗯,放大鏡,幫小貓吹了牛。
所以啊,吹牛的人,跟站在老虎面前的小貓一樣,心里希望自己很強大,可是知道自己并不強大,怎么辦?把自己扮成強大的樣子吧。這就是人們說的“吹?!薄按祰u”——這牛不是“長”出來的,是“說”出來的。
這類人,從本質(zhì)來說,是對自己有高期待的,所以自尊水平很高。但是又有些自卑,不相信自己,也不接受自己,于是努力往比自己本來的樣子更強大的模樣來打扮自己。我們有時候說一些人虛榮,也是這個心理。
吹牛好不好呢?那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期待,有他自己的道理。當對他人沒有不好的影響或危害時,沒有什么好壞之分。只是吹牛的人,會引起看透真相的人各種不適應罷了。
那則著名的寓言《夸口的青蛙》里,青蛙說自己能上天。為了圓這個牛皮,它央求大雁們帶自己上天。它找來一根樹枝,讓大雁叼住兩端,它自己咬在中間,還真上了天。地上的動物們紛紛夸獎這個主意是誰想出來的,青蛙當然不能放過這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啊,它想說“是我”,可是,一張嘴,就掉下來了。這個寓言故事表明了人們對吹牛的人的態(tài)度。
趙老太太說她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預想著就害怕。文紈笑道:“伯母,你有辛楣陪你,怕些什么!我一個人飛來飛去就五六次了。”——錢鐘書《圍城》
這段文字里,這個人在說真話,但這番“真話”的真正的心思是把自己的優(yōu)勢放在“放大鏡”下讓別人看的。這是炫耀,一種變相的吹牛。炫耀與攀比是孿生兄弟,陷入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
可是,在我們的文學作品里,有一個故事,里面的一個角色也在吹牛,只不過不是替自己吹,而是替別人吹。它吹的牛,幫自己的好友在人類世界找到了“免死牌”——對,我說的是《夏洛的網(wǎng)》。
夏洛是一只蜘蛛,好朋友小豬威伯年底要被殺掉,它為了救威伯的命,用自己的蛛絲織出有字的網(wǎng),在網(wǎng)上夸小豬是“好豬”“很棒”“謙恭”。這些字讓人們覺得是神跡,于是小豬的命被保住了。
夏洛嚴格來說并沒有吹牛,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相信奇跡的心理,用文字游戲幫了小豬一個忙,算是對小豬進行了“夸耀”吧!這種夸耀,讓讀者心里產(chǎn)生的是無限的溫暖,因為它不是要把自己變成被吹大的“牛”,而是把小豬“打扮”得更“重要”,為小豬換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