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洪
摘 要:完成初中生化學學習行為的改變,教師要從實施化學教學層面入手,努力促成正確的化學學習行為的領悟和踐行。教師要精心備課,科學施教,特別是要結合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行為,尤其是實驗演示和實物解釋,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學生學習行為的改變。
關鍵詞:學習行為;化學教學;班級管理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xiàn)基礎性,要給學生提供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世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九年級才開始學習化學課是因為知識水平已經(jīng)有了一些提高對事物的判斷也有了一些能力,動手能力高于低年級,有求知的欲望,如何在一考二選的考試中化學成績遙遙領先,處于優(yōu)勢地位呢?這就得從化學學習行為的改變中入手,從而尋求答案。
學習行為與先天性行為不同,是后天獲得的經(jīng)驗性的行為。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學習行為主要發(fā)生在學校當中。初中生年齡還小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對這紛繁復雜的世界,教師有義務并且有責任規(guī)范和引導學生。不同的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習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我認為初中生化學學習行為的改變與化學教師的化學教學理念和班級管理理念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學生化學學習行為改變的最主要原因。
初中化學課程要使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信心,培養(yǎng)和規(guī)范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行為,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科學高效的化學教學,讓學生知曉并采取正確的化學學習行為。
一、化學教師要認真?zhèn)湔n
教師把所要講的內容盡可能的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例如:講到酸根時,我們都知道酸去掉氫以后剩余的部分,但是,這不夠形象,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在北方可以把伐木的方式引入其中,樹根是大樹去掉上半部分剩余在泥土里的部分;在海南你可以引入甘蔗割下剩余部分就是其根部,從而就好講解酸根是酸去掉氫以后剩余的部分。燃燒的條件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引入非洲原始森林夏天火災發(fā)生的原因,滿足可燃物---厚厚的落葉,夏天溫度高---溫度在落葉里長時間的保存,這些落葉與氧氣的充分接觸---氧氣的存在,這些條件滿足了燃燒的條件,火災就可以發(fā)生;那就順其自然講解滅火的原理:原始森林大火的發(fā)生是對森林的破壞,采取什么的方式滅火呢?滅火器顯然在茫茫的原始森林火災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同學們就會聯(lián)系身邊的事情想到打防火隔離帶,那么這樣做的原理是在大火到來前清除可燃物講給同學們,他們就會恍然大悟。這樣做的好處是從實際出發(fā),用所學的化學知識科學的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
化學備課以及教案不是一次性就能成功的,這需要反復的修改,反復的添加,而不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盲目進行抄寫。每一個班級的學生也是有所不同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演示實驗要認真準備,簡單快捷是最佳的方式
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有很多,一般的學校都能開出,演示實驗是最直接有效的與課本內容相聯(lián)接的橋梁和紐帶。往往實驗的顏色、氣泡、沉淀、放熱和吸熱學生直接能夠體會得到。有的時候做演示實驗時,可以簡單有效的進行。例如:做分子運動的實驗時,就可以用一個燒杯,三個白色的礦泉水瓶蓋進行演示實驗。講到證明是二氧化碳氣體的時候,我們可以拿雪碧飲料來做實驗,把事先準備好的導氣管插到雪碧飲料的瓶口上下震蕩,導管的另一端放入澄清石灰水中進行觀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樣做的好處:首先,實驗器材可以向班級內的同學爭取來,他們會很踴躍參與;其次,藥品用量少,避免了浪費;實驗現(xiàn)象明顯,易于觀察。再次,實驗操作簡便,學生參與度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抽象化的內容可以用實物進行解釋說明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在初中化學課本中有很多微觀的問題,肉眼是看不到的。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描述,顯得有些枯燥,難懂。這樣我們不如用實物模型或可以移動的物件進行代替,用來講解。例如:水電解實驗的微觀講解,可以準備兩個大號和四個小號的,大號和小號顏色不同的磁粘扣,按照水分子的構成進行分為兩組即一個大粘扣和兩個小粘扣表示一個水分子,就這樣兩個水分子的磁扣組合就形成了,在黑板上可以自由的講解水分子在通電的情況下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分離與重新組合。這樣做的好處:不但形象的講解了化學反應的實質,同時也為后面質量守恒定律三不變原則的內容進行了鋪墊,另外抽象化的形象表述,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總之,初中生學習行為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引導從而得到改變,這就需要教師耐下心來,利用化學教學切實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化學學習行為,“從細節(jié)抓起,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努力促成正確的化學學習行為的領悟和踐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龔春燕,馮友余,查慧.魏書生特色教育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