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華
【摘要】針對學校面臨的場地問題和現狀,結合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的目標,本文從本校特點出發(fā),提出了實施“體能大課間”的思路與措施。
【關鍵詞】體能大課間;小場地活動;小學課間活動
筆者所在學校是本區(qū)一所中等小學,學校共計31個教學班,學生人數約1400人,有4名專職體育教師。體育運動場地包括140米的環(huán)形跑道和長28米、寬15米的籃球場及排球場,全校人均活動面積不足3平方米。學校體育場地面積普遍不足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在短期內寄希望于政府解決這一問題是不現實的。如何在學校場地有限的客觀條件上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如何突破小場地的限制設計“體能大課間”的鍛煉內容與時間,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是我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什么是“體能大課間”
所謂“體能大課間”,即在沒有正式上課前,我校要求學生8:00到校,進行20分鐘的早讀,目的是讓學生在早餐后進行運動前的調整,8:20~8:50進行體能大課間活動,9:20開始上文化課。在“體能大課間”開始之前,因我校占地面積小,樓梯較窄,學生上下樓梯就要花去十幾分鐘,一天兩操,下午做操的效率遠遠低于上午,重復機械的動作讓學生缺乏興趣。這一現象成為我校體育組研究的重點內容。為了讓我校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受益,我校體育組經過不斷研究,借鑒了一些國外的理論,整合了碎片化時間,重新設計了動作,搭配了適合的音樂,引導學生到校后經過20分鐘的早讀,先進行體能鍛煉,再開始上課?!绑w能大課間”應運而生。課程的開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但是一開始也有家長和文化課教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學生鍛煉后回到教室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擔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但實踐結果表明,經過體能大課間的運動鍛煉后,學生精神集中,課堂氣氛更有利于教學,學生的記憶力、專注力都有所提高。
二、活動內容設置
我們設計體能練習內容必須是學生平時接觸到的,或加以改進的,學生可以很快熟練掌握的,不能存在安全隱患。活動安排應遵循科學鍛煉原則,即體能練習內容+踏步放松+平衡練習,讓學生在劇烈運動后有緩沖放松的過程。全程練習配備激烈與舒緩的音樂,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具體內容安排見表1。
1.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充分挖掘活動內容的功效
我校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身體特點,結合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合理安排“課課練”活動內容,使活動內容具備科學性、統(tǒng)一性、連貫性,保證學生身體素質和各項能力持續(xù)提高。為此,我們根據各年級課程內容和氣候情況,將各項身體素質練習相結合,如立臥撐、上下肢力量練習;安排學生原地耐力跑動,逐步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由此可見,體能活動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會分季節(jié)、分階段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從而滿足學生的活動需求,讓“體能大課間”活動更有生命力。
2.讓鍛煉時間更有效
要想學生真正得到有效的鍛煉,首先要保證活動的時間。體育組教師整合原有碎片式活動時間,學生8點到校后先進行20分鐘的早讀,在所有課程開始前,學校安排于8:20~8:50開設全校性集體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下午1:00~1:20,我校開設足球特色技能活動課程。通過調整作息時間,學生的活動時間得到了保障,早晨的體能大課間激發(fā)了學生的身體機能,下午的足球特色課外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足球技能。
3.讓有限的場地更有效
通過對活動形式的變革,體育組教師整合原先分塊式活動安排。原來場地上最多只能安排8個班進行活動,而且這樣安排十分擁擠,很多有趣的內容無法實施,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通過集體性的活動安排,有限的場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學生與教師全員參與其中,使場地的利用與活動開展更有效。
4.讓有限的師資更有效
在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師資問題一直困擾著實驗學校。我校轉變活動形式,通過統(tǒng)一設置活動時間、統(tǒng)一安排活動內容,安排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在原地跟隨音樂節(jié)奏統(tǒng)一活動,各班的正副班主任在本班級排尾跟學生一起有選擇地進行運動。我校通過變革活動形式,解決體育教師缺編的問題。教師在原先的管理者、指導者的基礎上,轉變?yōu)閰⑴c者,讓全體教師在參與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體會到體育課程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師表示:“這樣的活動真好,剛開始有點累,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后,體力明顯增強,我一定堅持參加活動。”
四、活動成果
為了更好地觀察體能大課間的效果,我們購買了運動手環(huán),對在體能大課間表現優(yōu)秀的班級進行獎勵,同時進行運動前和運動后的數據檢測,提供個體的體能運動報告。經過了近2個學期的實施,從目前抽測的數據看來,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呈穩(wěn)步上升趨勢。全校近1400名學生的全國體質健康測試達標率從96.5%上升到98.9%,優(yōu)秀率從10%上升到12.5%。經過兩個學期的實施,體能大課間活動消除了家長和其他教師的疑慮,改變了師生的生命觀、運動觀,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練習內容的科學化設置、運動強度的逐步遞增、運動形式的不斷變化,學生改善了體質,增強了體能。
體育鍛煉不能因場地限制而受阻,教師應利用有限的場地,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體育運動。我?!绑w能大課間”活動的開展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校本特色和地域特點,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性差異,開發(fā)科學的活動內容,保證學生在有限的場地內開展足夠的體育鍛煉,使得小場地也可以做出大精彩。
【參考文獻】
周鴻堅.小場地多班級體育教學與大課間活動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