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龑
摘要:新課改通過分析教育的本質,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生成化學知識、探索化學學科規(guī)律、繼承化學科學精神,從而全面優(yōu)化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取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做準備。因此,高中化學教師便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豐富教學互動,讓高中生在化學學習中實現長遠發(fā)展。本文將從設計可行的課時任務、組織化學探究活動、豐富化學教學活動三個角度來分析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堂。
關鍵詞:高中化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使得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一直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狀態(tài),學生們沒有自主性、話語權,需要按照教師所設計的教學計劃去學習化學知識,且以被動接受為主要學法。但是,實踐證明,這種違背了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全面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了學生的思維發(fā)育。因此,本輪課程改革便從最基本的師生關系切入了改革思考,以“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新理念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想辦法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化學知識,生成化學知識結構,從而切實引導學生們實現學習進步。
一、設計可行的課時任務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很少會展示明確的課時任務,一般會按照教案安排按部就班地組織課堂活動,很少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使得不少學生不得不去面對超出個人認知能力的化學知識,由此產生了學習挫敗感。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阻礙了生本理念的落實。對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及時設計可行的課時任務,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與奮斗目標,借助任務的驅動作用去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活動做準備。
就如在“分子的性質”一課教學中,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共價鍵、分子立體結構等基礎知識,需要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了解分子的重要性質,理解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從而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化學觀念。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就設計了這樣幾個課時任務:理解極性共價鍵與非極性共價鍵;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概念內涵;分析化學鍵的極性與分子極性的關系;了解常見的物質分子結構,掌握判斷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科學方法。這三個課時任務存在遞進關系,比如學生需要首先了解本課重點概念才能去分析化學鍵的極性與分子極性的關系,掌握判斷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化學方法。同理,后面兩個課時任務也可進一步鞏固與深化學生對本課化學概念的認知程度,便于學生積極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認識,也可直接優(yōu)化學生的化學思維。因此,這就便于各層高中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便于學生積極展開化學學習,形成熱烈、積極、進取的學習風氣。
二、組織化學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是指由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展開觀察、閱讀、分析、解釋、質疑、合作、檢驗等活動的學習方式,可以切實改善學生被動接受現成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通過探究性學習行為去把握化學知識的生成規(guī)律,由此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化學探究活動,不斷突出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化學質疑與化學建模,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化學學科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感受。
就如在“原子結構”一課教學中,我就認真分析了本班學生的化學認知能力,預估了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實施探究教學法的可行性。本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化學學習經驗,不少學生都對化學知識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心,而“原子結構”一課以理論知識為主,較為枯燥、抽象,所以學生們可能會產生消極、抵觸的學習情緒。因此,我就準備整理豐富的化學資料,以便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化學探究。接著,我便將4名異質、關系較好的學生分成一組,希望他們可以合作探究“原子結構”一課的重點知識,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切實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為此,我還設計了幾個化學問題,比如電子在核外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什么是能層?能層的化學符號是什么?同一能層內的電子能量是否完全相同?如何繪制各能層的能級數表格?如何繪制各能級中容納電子數的表格?在探究化學問題時,小組成員要平等溝通、共享思維結論,不斷完善小組合作交流成效,在互助、共享中形成完善的化學認識。
三、豐富化學教學活動
雖然高中生的心智發(fā)育基本已經趨于成熟、穩(wěn)定,但是他們卻依然會對新鮮、新奇的事物產生好奇之心,無法在一成不變的活動中保持高漲的探究熱情。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不主動增加化學學科的教學活動,增添化學知識的趣味性,那么高中生很可能很快便會失去學習興趣,難以展現自己的主體需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及時創(chuàng)新與豐富化學教學活動,比如借助實驗活動、游戲活動、實踐活動、調查活動、創(chuàng)新發(fā)明等多元活動去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感官,確?;瘜W課堂一直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
就如在“分子的立體結構”一課教學中,我就積極整理了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學習了VSEPR模型,結合直觀的圖畫、視頻資料讓學生們學習了如何利用VSEPR模型去預測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立體結構,掌握了雜化軌道理論,切實豐富了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這些直觀的聲像資料很好地弱化了本課知識的抽象度,便于學生積極展開化學分析,所以學生們產生了優(yōu)良的學習感受,也積極展現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另外,在化學教學中,我還會經常組織化學實驗,豐富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根據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象去生成化學知識;或者,我也會設計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使其在“做中學”活動中進一步掌握化學知識的內涵;亦或者,我也會經常補充化學領域的前沿科技知識,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化學對于現代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推動作用,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欣賞意識,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更好地凸顯教育活動的人情味,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實現健康成長。因此,高中化學教師便要全面整理學情信息,根據高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組織化學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宋志強,王金利.論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以生為主體的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175.
[2]董根元.基于生本理念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