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華
語文學科在小學的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習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只有了解了語文的知識,學生才能進一步了解其他知識,了解世界。學習語文,不但可以強化自己的語言表達,而且還可以使自己提高閱讀速度,語文教學可以對人們的思想這樣一個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思想道德,提升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的品質。所以,我們要重視語文學習,以語文學習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
剛步入小學的學生,他們的年齡大多為7歲左右。然而,在他們這個年齡,他們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自制力和自控力,在上課階段他們比較容易擾亂課堂秩序,對待事情他們會用不成熟的方式解決,分不清事情的對與錯,是與非,比解決問題比較容易感情用事,他們做事情只做自己想做或者認為好的事情,心理方面容易受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尊心也變得要強起來,然而自身的能力不足,非常容易受到傷害,使自己的心理留下陰影。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好奇心也非常強,對未知事物的非常好奇,喜歡對一些新奇事物做一些挑戰(zhàn),自己喜歡的事物非常容易投入了解當中,自身的成長也使他們的求知欲變得很強,對待不懂的問題總是喜歡一探究竟。所以語文教師對待這一時期的孩子。應該積極地去了解他們的心理,觀察出每一個同學的特長,對他們進行心理指導,投入興趣當中,提升他們的學習質量和水平。所以,在這一方面教師必須積極地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努力建設高效課堂。
二、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自主性是素質教育的前提,所以學生在上課之中對待學習要擁有一定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提高,也會使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自主性的提高也會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當前的教育當中,教室對待教學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特點就是不注重學生對待學習的自主性,這樣也使學生不容易讓自己的自主性得到發(fā)展,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學生只有被動接受學習,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容易提高。
(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學習興趣
當前的語文教育模式當中,大多都是硬生生的理論知識教育。通過講解將語文知識機械性地傳給學生,這不但使學生在學習中缺少思考能力,還會導致學生消極的態(tài)度學習知識,這會使他們缺少對學習的知識的了解,會使他們不愿意去學習,對學習語文沒有興趣,然后會影響語文的學習水平。
(三)落后的教學模式未改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語文學習當中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然后才能夠投入學習當中。但是,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卻沒有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興趣當中?,F(xiàn)在是多媒體盛行的時代,教師們的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媒體教育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這種教育模式只不過是教師們應付當前的工作。
在多媒體教育當中,因為學生投入不進學習當中,教師們就會對學生放一些音樂和視頻,不但沒有提高學習水平,還脫離了教學的本質,沒有使教學任務更好的完成。
在一些班集體當中,教師們會過度依賴學生的成績,為學生排列學生的能力,這種過度依賴于學生成績的管理模式會導致學困生在學習過程逐漸喪失信心,還不會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學習水平。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然而教師在課堂過程中過度要求課堂秩序,要學生遵守課堂秩序,應該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不是一味要求,急于求成,使孩子的天性在學習中被扼殺。填鴨式教學,在課堂過程中會使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們應該了解到,這兩種學習方式并不會有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并且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
(四)學生與老師互動不積極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直是教育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果沒有得到很好改善,那么在課堂教育當中會極大地影響教學質量和水平。在一些教師的教育當中,教師過度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的關系保持的非常緊密,就會導致教師在學生心里的威嚴下降,導致學生不聽教師的話,不把教師的話放在眼里,不遵守教師維持的課堂紀律,不會按時完成教師要求的作業(yè)。一部分教師過度要求教學質量和水平,與學生的關系一直保持著很遠的距離,這樣雖然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心理,但還會使學生不喜歡教師的課程,會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使學生不能夠全心投入學習當中,學習興趣也會被磨滅,這兩種過度的培養(yǎng)興趣和過度的要求教學質量,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使學生不能夠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教師們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互動,建立起一個高質量課堂。
(五)教師的教學目的不確切
許多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都非常生硬,不能夠靈活地理解教學目標,使自己的教學課堂中非常的片面不靈活。比如部分教師教學的目標是“理解課文,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學習該課文的寫作技巧”這種模式就非常的死板生硬,不能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部分教師的課文要求說,在《黃山》這篇課文之中,教師把教學目標設為“查找黃山所在的位置,了解迎客松的生長特性和特點”,這種嚴重違反了該課文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所以在教學當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制定一個清晰的學習任務,使教學任務,可以在課堂過程中完成。
(六)重視智力教育
考察研究表明,在學生的學習當中,有不少人認為,小學教育要進行智力教育,不是激發(fā)孩子的求生欲和發(fā)展動手能力的教育。而是以做題,重視知識教育,重視灌輸思想的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片面地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到了阻礙
(七)教師自身的素質低下
在教師隊伍當中,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比較低,這也使當前的基礎教育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在教學當中,由于教學的任務比較大,工作壓力較大,這就是教師很少受到培訓和教育,從而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并不能得到提高,也導致了孩子的發(fā)展受到了制約。
三、建立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的語文教育當中教師應該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的興趣來考慮,關注好每個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和熱情,以及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教學在課堂當中的靈活性,并提高課堂對學生興趣的感染力。既要加強學生們對待學習的注意力,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當中,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和水平,使教學質量得到增加,因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從而激發(fā)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還能激發(fā)起學生想起自身小時候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創(chuàng)新是當前時代的標準,所以在基礎教育當中應該更多投入創(chuàng)新當中,當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力。當前的教學當中,教師們應該積極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通過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高適應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力。比如,當學生在學習《田忌賽馬》這一課當中,教師們要把學生帶到生活實踐當中,讓自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學習方法適應,創(chuàng)造一個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環(huán)境,主動讓學生與當時的田忌賽馬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間接性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學習課文當中也會想象一些其他辦法,讓自己在劣勢情況下戰(zhàn)勝對手。通過對文章的想象,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理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了古人智慧,這樣也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提升了學生的智力開發(fā),提高了學生的智力。
(三)加強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
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需要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熟悉一個正確的學習技巧,要鍛煉一個良好的學習能力,使自身在學習的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
寫作是語文中的一個內容,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文化實踐活動,改變語文閱讀以往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出新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既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出一個良好的學習能力,也可以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加強。
(四)重視高效課堂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教育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這是各種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一個可循環(huán)發(fā)展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應該積極地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和交流,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要組織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活動。
(五)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承擔起教學的工作,也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便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利于尋找出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這樣有利于幫助每個孩子健康的成長。
在教學進行之前,教師要和學生積極地進行交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教每個學生的興趣,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方案,注重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的興趣愛好于書本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了解。
教學活動進行以后,教師要多對同學們進行提問和溝通,解決好每一個學生在當前的學習問題,要認真地去對待每個同學所反映的學習情況情況,并耐心的對每個同學做到解答工作,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似懂非懂的情況。語文教學結束以后,教師通過考試、溝通、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好準備工作,對出現(xiàn)問題的同學做到個性輔導,難免落實“因材施教”教育方針。
(六)加強基礎教育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中最主要的方面,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這是素養(yǎng)和學習效率,就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積極指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客觀規(guī)律,這樣才能使學生應對在語文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教師要采取多種對策對學生進行指導,鞏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找到有樂趣的學習方法,避免學生在學習當中覺得枯燥乏味,提高對學習的態(tài)度,調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當中轉變?yōu)橹鲃拥南R。然后,教師要用巧妙的方式指導學生,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的各種聯(lián)系,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個人的知識能力,使自己的學習變得精彩,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提高課外文化知識
語文的主要內容是閱讀為主,閱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在古代時發(fā)展的結晶,教師在進行對學生的教學當中要不斷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知識,但在豐富文化知識的同時,要以教學為目標,借助現(xiàn)在的工具,學生在了解知識當中變得更加精彩。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代表就是古代的詩詞和現(xiàn)代的著作,具有比較高深的人文和社會價值。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們需要要求學生充分的利用身邊的工具,對學習的目標進行資料調查,調查相關信息,并把這些相關信息總結出來和同學們分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八)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進行課后的總結,做到對教學的深入理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同學的知識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要做到了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活動。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學生學習方法轉變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2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