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
摘要:微課教學可以更為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坡度,提升整體的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初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和方法性的教學模式,在激發(fā)學生初中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力的提升。
關鍵詞:微課教學;初中數學;自主學習力;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整體的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有些初中數學教師教學面過于狹窄,只是針對教學內容,缺乏教學轉化方式的靈活性,致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度低。第二,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合理。有些學生生搬硬套數學知識,并沒從具體的題目出發(fā),造成事倍功半的學習狀況。針對以上狀況,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在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力。
一、微課教學前置化,增強學生學習目的性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開課前將微課內容發(fā)于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靈活掌握學習的時間和頻率,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吸收效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很多的學習問題。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歸納,增強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總結的問題,了解整體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增強整體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判定”這部分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開展前置化的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相似三角形判定中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地予以解決或是歸納,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教師通過和學生進行交流,有部分學生對數學中的以下兩個知識點存在模糊認知的狀況:第一個知識點,兩個三角形,它們的三邊分別成比例,則這兩個三角形相似。第二個知識點,兩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教師根據整體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運用小組的方式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探究。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以及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融入到小組討論中,提升學生初中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探究完畢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們探究的是第二個問題。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假如在兩個三角形中,兩個三角形兩個對應的角相等,則第三個角也會相同。因而這兩個三角形相似?!背踔袛祵W教師運用微課開展前置教學,讓學生全面認知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他們學習的目的性。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問題的統(tǒng)計和分析,制定出適合整體學生學習水平的方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微課教學重點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動性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動性,提升整體的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開展授課,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圓和直線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小片段,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數學知識的學習,提升整體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在開課后,教師可以展示微課中制作的課件:一個母親切西瓜的視頻。學生看完視頻后,一頭霧水??吹竭@種情況,教師對學生說:“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睂W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調動起來。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在講完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針對開課時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可以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你們可以將西瓜看做是圓,將刀看成直線。”小蘭積極地舉手回答:“視頻中這位母親切西瓜的過程可以展現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比如,圓與直線相離,即刀和西瓜還沒有接觸;圓和直線相切,即刀和西瓜接觸為一點;圓和直線相交,即到切入西瓜內部?!背踔袛祵W教師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動性,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整體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三、微課教學探究化,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開展數學重難點知識的教學,并運用合適的方法作為輔助,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靈活性的教學模式,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坡度,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獲得良好的初中生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并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著手。第一方面,運用微課展示問題。教師在此作簡要介紹:你們可以找出與公式相匹配的數字嗎?A2+B2=C2 第二方面,劃分小組。初中數學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本班學生進行分組,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三方面,分發(fā)小棒。教師可以根據本班人數,準備并發(fā)放相應的小棒。第四方面,微課提示。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展示直角三角形,并對學生說:“你們可以綜合考慮課本內容、微課視頻以及手中的木棒進行綜合探究!”第五方面,展示探究內容。小韓主動地站起身說:“我們小組依據直角三角形、兩個數的平方和等于第三個數的平方,判斷出這個是勾股定理,并運用實踐的方式,利用木棒,拼湊直角三角形,得出如下三組數據:(5、3、4)(5、13、12)(10、6、8)”通過運用微課開展探究化的教學,并以實踐化的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實施,初中數學教師激發(fā)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提升初中生自主學習力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地解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從而到達教學能力由量變的積累達到質變的飛躍效果,進而探究出具有教師個人特色的數學教學模式,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化和科學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學習思維,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力。
參考文獻:
[1]劉建春.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優(yōu)勢[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楊改霞.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14)
[3]徐占亞.淺談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