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丹藝術論》是一本值得每個藝術生反復閱讀思考的好書。作者在囑詞部分的藝術主張為學習者們學習和辨別藝術真善美提供了方向,也使我對自己所學專業(yè)有了一定的認知。
關鍵詞:藝術之真;藝術之美
《羅丹藝術論》是一本不管自己學習到哪種程度,都值得反復閱讀思考的好書。在本書開頭“羅丹一生,熱愛藝術,垂暮之年,猶以忠誠懇切之言作此囑詞,為一般青年藝術家作一詳明之指導?!笔棺x者深刻感受到一生熱愛藝術的羅丹不是高不可攀的大師,而是一位愿將自己一生藝術經(jīng)驗分享給后世愿意從事藝術的青年人們的親切智者,從而在進行下面的閱讀之時,讀者們往往會認真地閱讀、反復地思考。
一、重視和處理藝術與自然的關系
羅丹主張藝術工作者要虔誠地愛我們的大師前輩,我想這應該是貫穿我們學習生涯始終的。中國畫尤其注重“尊師重道”,在傳統(tǒng)的國畫學習傳承與發(fā)展中,師徒相授是主要方式之一。羅丹的囑詞中提到的“要會辨別永垂不朽的寶藏:即對自然的摯愛與人格的忠誠”一般,藝術家如何處理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愛自然是很重要的,在中外藝術史中許多的藝術大師們都提倡關注甚至崇拜自然,忠于自己的感覺。大師們關于這一點的不謀而合,使我重視起崇拜自然這一點,想來它肯定是學習藝術中很重要的,盡管我現(xiàn)在能夠理解這一點,但是要如何做到,我覺得是這真的很難。每學期我們都會隨同老師外出寫生,老師在自然中教會我們?nèi)绾涡蕾p美、找尋美,不得不說我們的審美視野在被慢慢開闊。寫生中如何觀察美、如何取舍美于我而言是一大難點。我有時候太過于信任自己的眼睛,“照抄”自己所看到的,寫生的對象長成什么樣就在速寫本上畫成什么樣,不會構圖,不會選擇,最后導致一幅畫畫出來沒有美感。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很是糾結納悶,不是說要奉自然為我們唯一的女神嗎?那么如何在我們眼前的寫生對象里選取美呢?到底什么樣的才是美呢?如果將自己看到的東西再重新組合構圖畫出來,那還是寫生嗎?還是自然里的“真”嗎?這些疑惑由于我當時自己能力的局限,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并沒有提出來,只是想著在學習和寫生中慢慢消化,希望自己在多閱讀和畫畫中得到提升再逐漸解決。不過,每天寫生完老師的評畫和引導,使得我在慢慢進步,明顯可以感覺到自己審美有所提高,盡管依舊不知道究竟怎么畫出美感,但至少能夠看出來什么是美。寫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我不斷懷疑自己,慢慢變得急躁。明明知道畫畫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我應該平靜自己,耐性地專注于打基礎。但是每當自己練基礎時,腦子里經(jīng)常迸發(fā)出一些關于畫畫創(chuàng)作的所謂的“靈感”,然后會開始構思畫面,畫出小稿,一旦開始起稿畫時就開始遇到各種問題,一開始出現(xiàn)靈感想要迫切畫畫的心慢慢被磨沒了,越畫越?jīng)]感覺,又開始急躁,感覺自己的基礎太差,再重新練基礎,這樣周而復始,自己一直在原地畫圓,進步頗慢。當學習到《羅丹藝術論》囑詞中提到的“要有耐性?。〔灰蛲裁础`感’(inspiration),它是不存在的。藝者的德行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如誠實的工人一般,努力你的工作罷。”我如醍醐灌頂,一直以來在學習畫畫中遇到的不得進步的棘手問題瞬間找到了答案,原因竟然是自己太過于依賴自己所謂的“靈感”,基礎不扎實,卻總是想進行有自己風格的創(chuàng)作,想的太多卻沒有能力做到,這些都是我的目前問題,想來實在慚愧,本該本科就解決的問題,卻在讀研期間才發(fā)現(xiàn),如今只有踏實地畫畫,希望自己勤能補拙吧。
二、藝術之路沒有捷徑
《羅丹藝術論》囑詞中還有一個觀點是我感觸頗深:“···可嘆今日的人們,教工人憎惡工作、怠工、濫造,這是工人們的不幸。要世界幸福,只有教人人有藝者心魂,就是人人愛好他自己的工作?!爆F(xiàn)在的社會急速發(fā)展,生活富足的人們也開始將目光放在了藝術品收藏上,這也使得藝術界逐漸活躍了起來,顯然,這是各有利弊的。藝術界繁榮發(fā)展的同時,也變得稍顯浮躁。這些年,社會上多了不少以參加展覽或獲獎為目的的、帶有速成意味的研修班,全天集中課程,專家上課指導,讓學員在數(shù)月的時間里擁有能夠創(chuàng)作出參展并獲獎的創(chuàng)作的能力。像傳統(tǒng)繪畫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chuàng)作的學習過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原因不外乎是時間花費代價太大、耗費成本太高,許多想要功成名就的藝術工作者想要短時間內(nèi)成名,干脆就走起了這樣的“捷徑”。甚至有些人,干脆干起了模仿的行為。這也不難理解,那些功成名就的畫家都有自己的藝術理解和藝術語言,他們的作品特點分明,深受大眾的喜愛,這樣一來,有些急功近利的人為了自己的名利,就將目光投在了某些展覽評委的身上,將自己的作品風格向這些評委上靠攏,如此一來,自己的作品必定會受到部分評委的青睞,自然也是可以入選展覽甚至是獲獎。如此多次反復,我看過的某些展覽上真的會出現(xiàn)題材類似、風格類似、繪畫語言類似、甚至構圖色彩類似的創(chuàng)作。誠如楊曉陽先生發(fā)出的呼聲:“目前鋪天蓋地的各種展覽,看起來一片繁榮景象,其實有大量的作品是重復的,甚至是抄襲的”。作為學習繪畫的學生,這樣的情況真的感到震驚。坦白說我至今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考研是因為喜歡畫國畫,想要繼續(xù)深造,但自己確實也明白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恒心要做一名藝術家,在能繼續(xù)學習的時間里想要抓緊機會好好學習。
三、思考自己的藝術學習之路
看這本書時,覺得這真的是本難得的好書,不管書中提到的“虔誠地愛你們的前輩大師”,還是“奉自然為你唯一的女神”,亦或者是“在藝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等等觀點,都會引發(fā)我的深思:我,在學習或者畫畫的過程中,有沒有注意或是做到這些?我是否做到有耐性和奮發(fā)努力?是否能像羅丹說的那樣“透入外形,發(fā)現(xiàn)一切眾生萬物之品質(zhì),觸到內(nèi)在的‘真’”?答案是否定的,同時我也深刻意識到自己學習的淺顯,無論是寫生或者創(chuàng)作時,我都缺少深入的觀察和思考,以至于自己都覺得畫的沒有美感,這也是我之后需要解決的,也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名“美”的使者。
參考文獻:
[1][法]羅丹 .羅丹藝術論 [M].傅雷譯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作者社,2006.
[2]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
作者簡介:耿慧,女,碩士,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