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劇作為中國國粹,其英譯及英譯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京劇藝術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寫實和寫意兩種特性,而京劇劇目同樣具有這兩種鮮明的特點。本文將劇目名稱劃分為寫實與寫意兩種類型,并借鑒京劇藝術的寫實與寫意性,將其應用到京劇劇目的英譯中,提出寫實翻譯原則與寫意翻譯原則,實現(xiàn)跨藝術間的交融,以小窺大,為京劇英譯及其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京劇劇目英譯;寫實原則;寫意原則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文化走出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翻譯活動中的文化外譯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蘊,而中國戲曲已成為眾多傳統(tǒng)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國粹京劇更是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爸袊﹦“俨拷浀溆⒆g系列”工程的啟動推動了京劇的英譯進程,加快了京劇“走出去”的步伐。此外,國內外眾多名家均致力于京劇劇目的翻譯。在美國從事京劇英譯研究的名家主要有斯科特、卞趙如蘭、魏莉莎、黃為淑等。以演出為目的,他們對京劇英譯的原則、劇本唱詞、對白、科介說明、音樂說明、上下場詩、雙關語、專有名詞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深入探討。① 國內的著名翻譯家有許淵沖等人。而國內對于京劇英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京劇行當、語境、文化元素等方面。
相比于京劇的英譯,其翻譯研究顯然要滯后一些。事實上,京劇英譯及其研究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京劇劇目的大量英譯,為京劇英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使研究結果更客觀、更具科學性。相反,京劇英譯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為京劇英譯實踐提供解決方案,提高英語譯本的質量和水平。其中,無論是閱讀京劇譯本的讀者,還是觀看京劇表演的觀眾,其首先看到的應該是京劇劇名。因此,其翻譯質量直接影響讀者和觀眾對京劇的第一觀感。好的劇名翻譯可以吸引受眾,而不好的劇名翻譯會讓人望而卻步。在影視方面,很多外國電影的中譯名更加能夠體現(xiàn)電影的主題,甚至優(yōu)于影片原名。例如,影片Waterloo Bridge的直譯為《滑鐵盧橋》,而中國大多數觀眾所熟悉的影片譯名為《魂斷藍橋》?;F盧橋位于倫敦、跨越泰晤士河,是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之地。若采取直譯,則失去了美感,毫無浪漫之意。京劇劇目名稱的英譯也是如此,好的譯名可以為劇目增色添彩,吸引更多的讀者和觀眾。因此,本文試從寫實翻譯和寫意翻譯原則,探究京劇劇目名稱的英譯,借此豐富京劇英譯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角度。
二、京劇劇名翻譯問題
目前,翻譯京劇劇名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將對京劇劇名英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概括。
1. 譯者主體性較差。譯者在京劇劇目名稱英譯的過程中,忽略其特點,不加區(qū)分的進行翻譯,方法單一,導致劇名英譯名稱質量良莠不齊。此外,從事京劇英譯的譯員多不具備京劇專業(yè)知識背景,并且缺少查證探究的主體性,難以保證劇名的高質英譯。例如,在翻譯《望江亭》時,有人將其譯為Looking Across the Riverside Pavilion,并不知“望江”實為亭子的名稱。
2. 譯名多樣,未達成統(tǒng)一。目前,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同一劇目本身具有多個劇名,如《打漁殺家》又名《討漁稅》。因此,在其英譯中通常也有兩個英譯名。二是當前從事京劇英譯的譯者群體比以往更加龐大,故不同譯者在翻譯同一劇名時會采用不同譯法。例如,《西廂記》就有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Romance of the Western等多個譯名。盡管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名的形式和內容,但對于譯入語受眾來說,很難了解此為同一劇目,容易產生困惑。實際上,金融、醫(yī)學、法律等行業(yè)的術語基本已經規(guī)范化,而京劇的諸多術語翻譯多樣,無疑為京劇英譯及其傳播增加了難度?!都t樓夢》、《西廂記》、《白蛇傳》等劇目年代久遠,流傳廣泛,其劇名的翻譯已被公眾認可。② 譯入語讀者看到其劇目名稱便可獲悉劇目的大概內容,對京劇的傳播大有裨益。劇名及術語等的規(guī)范化翻譯或可助力京劇的弘揚和傳播。
3. 忽略文化內涵。京劇是基于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③ 京劇的大量劇目取材于歷史、傳奇、真實故事等,京劇屆流傳著“唐三千,宋八百,演不清的三國戲”的絕諺。因此,京劇中也有大量劇目名稱取自這些歷史或傳奇。單以《三國演義》為材的劇目就不勝枚舉,如《讓徐州》、《群英會》等。而譯者在翻譯這類劇名時,囫圇吞棗,未考慮文化背景在其中的作用和意義。此外,寫意性劇名的豐富內涵也未被納入譯者的考慮范圍內。這使得京劇劇目英譯名難以在譯入語讀者和觀眾心中產生同源語讀者一樣的激蕩。
三、京劇劇目名稱分類與翻譯原則
(一)京劇劇目名稱分類
1. 寫實性劇名
寫實,顧名思義即如實地描繪事物。在京劇中大量劇名均具有寫實性特征,主要體現(xiàn)為信息的直接傳遞,沒有過多修飾或聯(lián)想意義。無論是對于譯入語讀者和觀眾,還是對于源語讀者和觀眾來說,在看到這類劇名時產生的心理反應大致相同,不存在較大的文化空缺。首先,單純以地名、劇中人物、建筑物、道具等為劇名的可以歸為寫實性劇名。例如,以地名為劇名的劇目有等《三岔口》、《樊家關》;以劇中人物為名的劇目有《秦香蓮》、《武松》等;以建筑物為劇名的劇目有《甘露寺》、《望江亭》等;以道具為劇名的劇目有《鎖麟囊》、《九龍杯》等。其次,京劇中還有很多劇目是以“動詞+上述元素”為名,例如《打嚴嵩》、《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此外,很多劇名為故事梗概,如《霸王別姬》、《徐策跑城》等,這類劇名概括性較強,可以讓讀者或觀眾了解劇目的主要劇情,因此也可歸為寫實性劇名。
2.寫意性劇名
狹義上講,寫意強調通過象征等手法開拓雋永深遠的意境。除了寫實性劇名外,京劇中還存在著大量具有寫意性特征的劇名。這類劇名特點鮮明,大多都采用了修辭手法,例如《孔雀東南飛》。這些劇名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可以產生較多的語外聯(lián)想。源語讀者在看到這一劇名時往往會聯(lián)想到夫妻別離,進而會激起遺憾、同情等情感體驗,這是寫實性劇目所不具備的功能。此外,京劇眾多劇名中常帶有富含中國文化內涵的意象,如龍、鳳等。它們常含吉祥幸運之意,還象征著權勢和高貴的身份。京劇劇目中有不少劇目含有這類意象,如《游龍戲鳳》、《龍鳳呈祥》、《鳳還巢》、《鎖五龍》等。
(二)京劇劇目名稱翻譯原則
根據京劇劇名的寫實性和寫意性特點,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用相應的翻譯原則。
1. 寫實性翻譯原則
寫實性原則是指譯者京劇劇目英譯的過程中,應以忠實為主,如實地翻譯劇目名稱,無需做過多轉譯或闡釋,但寫實翻譯原則并不是要求譯者逐字翻譯或完全直譯。這類劇名沒有較多的外延意義,因此在英譯時可以基本實現(xiàn)中英兩種語言上的對等,又不會造成歧義。
例1:以建筑、人物、地點等為名的劇目
《望江亭》:The Riverside Pavilion
《武松》:Wu Song
《白帝城》:City of Baidi
《臨潼山》:Lintong Mountain
在英譯此類劇名時,應注意區(qū)分。例如《臨潼山》,如果譯者稍有不慎,就會將其錯誤地理解為“到達潼山”,從而錯譯為On the Arrival of Tong Mountain。這是劇目英譯時一定要避免的。
例2:動詞+上述元素
《戰(zhàn)長沙》:Battle of Changsha
《讓徐州》:Alienating Xuzhou City
《借東風》:Borrowing the East Wind
《打曹豹》:Flogging Caobao
同樣,這一類劇名并不具有豐富的內涵,但譯者應注意這類劇名中使用的動詞,明確其具體意義。例如,《打曹豹》中的“打”。英文中表示“打”的詞多種多樣,如beat、strike、flog、hit等,而這里的“打”實指用鞭打,故選擇“flog”一詞。為選擇最適宜的詞,譯者應發(fā)揮主體性,多加取證。
例3:故事梗概
《霸王別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群英會》:The Battle of Wits
從上述來看,這些劇名本身含義明確單一,不會造成讀者的混淆。因此,在劇名英譯時,也應該保留其簡潔明晰的特點,采用寫實性翻譯原則,易于讀者理解。
2. 寫意性翻譯原則
“寫意不要求創(chuàng)作者寫實地再現(xiàn)客觀對象,而是抓住并突出客體中與主體中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此來表現(xiàn)其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思想,抒發(fā)感情、意興?!雹?因此,寫意性翻譯原則要求譯者應該注意客體與主體的關系,無需字字對應、完全按照原劇名進行翻譯,從而準確地傳意。上文提到,京劇劇中含有中國特有文化意象的劇目不在少數,包括《龍鳳呈祥》、《鎖五龍》、《鳳還巢》等。這些劇名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龍、鳳等意象均具有指代意義,并非指真實的龍、鳳。
例1:《鎖五龍》——該劇名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五龍”并不是指真是的五條龍,而是借龍這一意象喻指隋唐時期羅成力擒“竇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朱燦、高談圣”等五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是萬獸之王,至高無上,而“君王”是人之統(tǒng)領,地位尊崇。因此,“龍”可以抽象化用來指代“人中之王”。故《鎖五龍》不可寫實翻譯為Locking Five Dragons,這種翻譯不僅會引起譯入語讀者理解上的巨大的偏差,還可能造成京劇之殤。因此,寫意性劇名宜采用寫意性翻譯原則,通過把握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將其譯為Capturing Five Dragon-like Thrones。
例2:《游龍戲鳳》——如上所述,這一劇名中的“鳳”具有雙關之意。一指被明武宗朱厚照所幸的女子,名為“鳳”;二則暗含該女子姿色出眾。整個劇名則表示微服出游的天子朱厚照戲耍了良女李鳳。若不考慮其中的內涵,則很可能將其譯為:Wandering Dragon and Playing Phoenix、Wandering Dragon Plays Phoenix等等。這種翻譯甚至無法讓譯入語讀者探知劇名的基本含義,更不用說其深刻內涵,只會挫傷了解京劇的積極性和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該劇名可譯為:An Emperor Fooling Feng-A Beauty.
四、結語
“正是由于戲劇本身的特殊性,其翻譯研究才更具挑戰(zhàn),研究潛力才越大?!雹?因此,不能從單一視角探究京劇英譯及其英譯研究,應該更加全面的、多維度的探究這一實踐活動,使京劇英譯及其研究蓬勃發(fā)展。京劇作為戲曲藝術的一個主要流派,其道具、唱腔、舞臺布景、臉譜、行當等方方面面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寫實性與寫意性特征。通過將京劇藝術中的寫實與寫意性借鑒到翻譯活動中,實現(xiàn)不同藝術間的交融,為京劇英譯注入新的活力,使京劇研究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曹廣濤.英語世界的中國傳統(tǒng)戲劇研究與翻譯[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董單. 京劇劇名翻譯及方法探究[A].戲劇之家 2017年第11期第269-270頁
[3]郭遂紅. 京劇行當翻譯中的文化傳遞[A].惠州學院學報 2012年12月第53頁
[4]馬文麗,楊婷婷. 中國園林作品的寫意性翻譯——以《中國園林》和《中國名園》為例[H]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8月第77頁
[5]潘智丹, 楊俊峰. 國外戲劇翻譯研究的發(fā)展及流變[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2)
注釋:
①曹廣濤.英語世界的中國傳統(tǒng)戲劇研究與翻譯[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董單. 京劇劇名翻譯及方法探究[A].戲劇之家 2017年第11期第270頁
③郭遂紅. 京劇行當翻譯中的文化傳遞[A]. 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月第53頁
④馬文麗,楊婷婷. 中國園林作品的寫意性翻譯——以《中國園林》和《中國名園》為例[H]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8月第77頁
⑤潘智丹, 楊俊峰. 國外戲劇翻譯研究的發(fā)展及流變[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2)
作者簡介:張旭(1996年-),籍貫: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