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化的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運用。因此可以說,信息技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改變過去孤立化的教學模式,將日常教學與生活中的元素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及學科素養(yǎng),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依據,針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我國教學改革的力度在不斷加大,信息技術教學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進一步體現出學科教育的實踐性特色,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正在積極調整方向,轉變方法,嘗試與生活相結合。這樣做的理論依據及作用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及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提出:“教育應以生活為邏輯起點和歸宿,以生活為中心和基礎?!薄敖逃母疽饬x是生活之變化?!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中也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這就為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這些理論的提出表明,學校里的教育多是偏向理論性的、空洞性的說教,而生活中的教育卻是實實在在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只有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成功的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應當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為教學依據,多關注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最新應用情況,并積極尋找和挖掘生活中的事物,搜集生活中有助于教學的資料和素材,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觀察、分析問題以及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1]。
二、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信息技術教材中大多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演示圖示,重心在于知識和技能,體現出的生活化元素較少。為了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還需自行搜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將其與知識點相結合,巧妙布置實踐性任務。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接觸到這樣的學習資源,更具熟悉感,學習興趣也更濃。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也能夠削弱他們對學習的抵觸感,弱化了操作的難度。例如,在教學附件里的畫圖軟件時,我先展示一副五星紅旗的圖片,然后發(fā)問“你能在校園里找到它嗎?”學生爭先恐后,討論的氣氛逐漸熱烈,我順勢通過“現在就讓我們自己創(chuàng)作這樣一幅國旗吧!”,自然地引入到運用畫圖軟件來畫出校園內一景一物的任務。選擇學生身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不僅學生非常熟悉,容易讓學生開展這樣的實踐活動,而且也讓這樣的實踐活動更具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挖掘本地特有的家庭、學校、生活資源,為學生們提供現實生活中的生動“案例”,實現教材內容的充實與再造,讓信息技術課變得更加富有活力。
(二)教學活動生活化
新課改指出:“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2]。巧妙的設計教學活動能夠頓時使課堂上的氛圍活躍起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在“全民參與”的熱烈氛圍下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是對活動的優(yōu)化,這不僅在課堂上使信息技術知識回歸了實踐,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從課堂通往生活的橋梁,讓他們盡情展現自我的才能。
例如,在學習WPS相關操作時,可以事先安排一個實際的任務,如在電腦上默寫自己學過的課文、詞語;制作科學實驗記錄表、班級活動計劃表等等。這些操作任務的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是學生生活學習所需要的,學生從中意識到信息技能能為自己的生活學習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小海龜畫樓梯”的教學中,我事先先讓學生觀察學校教學樓的樓梯結構,并動手畫出樓梯剖面圖。同學們活動興致極高,甚至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出樓梯圖,趁同學們興趣最濃時,我提出“想跟著小海龜這位高級設計師一起畫樓梯嗎?”進而“用命令畫樓梯”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當堂課要解決的任務。通過用海龜命令設計樓梯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得以在活動中體現,使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和技能,更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讓課堂任務從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三)教學任務生活化
課堂只是學生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園地,但學習并非止于課堂。尤其是對于信息技術這樣一門特殊的學科來說,如今在生活中到處都有應用,在完成了課上人物后,教師還不能懈怠,還要將最終的落腳點落在生活中,通過布置生活化任務,對學生進行訓練,促進知識技能鞏固。比如,在教學有關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制作旅游計劃的任務,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通過分工合作、商量討論,制定一個“十一”長假出行計劃,每個小組選定一個旅游目的地,并通過網絡查詢目的地的各個景點位置、路線、門票、特色,以及網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最后由各個小組分別制定出一個完整的旅游計劃。這個任務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又能使他們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時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來自教師的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向著生活化的方向開展教學改革活動的過程中,教學評價同樣可以體現生活化。教師評價的依據不再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答卷,而是他們在生活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這將成為學生實踐的動力。
例如,在小海龜畫五角星的教學中,讓學生完成“大風車”的作業(yè)題,讓學生用多個五角星設計出一款大風車,并簡單介紹如何用海龜命令完成。然后,教師對一些作品完成比較出色的學生進行點名表揚,并提出評價和建議;再比如,在信息技術課上發(fā)現認真聽課的孩子及時予以表揚;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也可以任命為小組組長,帶動組員學習;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為其頒發(fā)“優(yōu)秀作業(yè)先鋒獎”稱號[4]。小學生有一種喜歡被關注的心理,及時對其進行生活化的評價可以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注,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結語
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信息技術亦是如此,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真諦和要求。教學方法沒有標準,也不是固定的模式,教師無法照搬,只能依照學生們的學情,摸索出落實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在我國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還將進一步體現生活化的特點,這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教師開展教研工作的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要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生活走進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進而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浩.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5):18.
[2]宋廷學,柳士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J].中華少年,2017(05):113.
[3]張立全.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6):10.
[4]閆云峰,董丹.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7(1):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