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宏 李春蘭
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堅持習字二十余年,先習大楷,再專習小楷,尤其是近十余年來,臨摹過許多名家的小楷,潛心鉆研,用心揣摩,打下了較為扎實的書寫功底。對字的起筆、運筆、收筆、輕重的變化,字的結構安排都能很好地把控,做到輕松駕馭毛筆,書寫蠅頭小楷。
近幾年來,我們結合研究的校、縣、市級課題《中小學生漢字規(guī)范書寫方法的指導研究》(均已結題)(此課題2018年11月立項為省級課題),去不斷地總結探索方法,既提高了學生書寫漢字的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熱愛書法的情趣。通過研究,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也取得了預期較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條指導學生漢字書寫方法的有效“路子”。大部分的同學能在一年的時間之內,就能規(guī)范地書寫楷書,尤其是那些用心寫字的同學,寫出的漢字有形體,運筆有力度,結構較完美。這樣,也省了時間,省了費用,還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主要從《楷書的筆法及基本筆畫的書寫》《楷書的間架結構布局》二大方面去闡述,愿與各位書法愛好者及其語文老師分享,期望能成為指導學生漢字規(guī)范書寫的一種有效方法。
一、楷書基本筆畫的書寫
(1)橫的寫法(“一”的寫法)。橫是楷書中最基本的一個筆畫,它猶如“天空變化之云端,看似無形,實則有形”,它有凸橫、凹橫、左尖橫、平橫這主要的幾種。書寫橫時,要有一個起筆,運筆,收筆的完整過程,切不可隨心所欲。橫在漢字中的運用很廣泛,且變化多端,把一橫融入一個字中,讓它在字中又能賦予形態(tài)的變化,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才能掌握。
“二”的寫法,這個字是由二橫組成,下邊一橫是字的主筆,應寫成凸橫,上邊一筆是個平橫,寫得要較短,下面要承載住上面。
“三”的寫法。從外形上看,是由三橫組成,但這三橫是有變化的,上邊第一筆應寫成左尖橫(由輕到重向右劃去),第二筆是平橫,這兩筆都要寫得稍微短些,最后一筆是凸橫,它是這個字的主筆,應能載住上面,要寫得長些。在這個“三”字中,只有三橫之間的距離基本均等,其它像三橫的長短、高低、方向、輕重、方向、均不一樣,教師只有掌握住這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去書寫,學生也容易學到手,掌握的也較快,反復的練習,就漸漸掌握橫的基本寫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對“一、二、三”的寫法指導,“橫”這個筆畫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再把橫的變化融入字中,講解其變化,再復習鞏固,像”一”變“十”(豎為懸針豎),“二”變“土”(豎為垂露豎),“三”變“王”,“王”變“主”,等等,在變中去認識筆畫(懸針豎、垂露豎)、掌握筆法,再加單人旁,三點水等等,通過這些變化就能讓學生就能掌握橫的運筆和變化了。
(2)“點”的寫法?!包c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奔也”。激發(fā)學生去想象點的形態(tài),狀態(tài),要把點寫的有活力,有動感,我就編了“寫點稍微帶一下(右下頓筆,往左稍帶)”,這句順口溜,簡單易記,方便易學,且點賦有動感,再去把點融入字中,講點在字中出現(xiàn)的位置不同,它的形狀也是不相同的。
(3)豎的寫法。豎有垂露,旋針兩種。豎在一個字中,就像建造房屋的中柱一樣,起支撐作用,直而且穩(wěn),這樣的房子才不至于傾斜,因此,寫豎要直且穩(wěn),只有這樣,寫出的字才不至于東倒西歪,像“王、主、土、甲、午、由”等字的中豎宜正。寫旋針豎也最忌鼠筆,既就像老鼠的尾巴那樣無力,而要一直用力至筆端,再慢慢抬起,收筆像針尖。豎在不同的地方出現(xiàn),它的寫法是不一樣的,一般中豎宜正。最后一筆為豎,大都寫成旋針豎,像“牛、羊、干、豐、中”等字。豎在左右出現(xiàn),比如“門”字,左為右弧,右為左弧。豎在中間,一般則要寫成垂露,就像房屋的柱子一樣,穩(wěn)穩(wěn)地立在那里,屹立不倒,像“下、甲、也、上”等字。
(4)撇、捺的寫法。為了讓小學生方便易記,我就把撇捺編成“竹葉撇,竹葉捺”,即它的形狀像竹葉。這對于農村小孩來說,竹子葉司空見慣,想象起來就很容易,指導起來也不費力了。
(5)豎彎鉤的寫法。小學生都讀過〈詠鵝〉這首詩,而且農村孩子對鵝也很熟悉,我就引導學生去觀察想象鵝在水中游的姿態(tài),孩子們都很聰明,說這個豎彎鉤的形狀就像鵝的身體在水中游,最后老師啟發(fā)學生說出“白鵝浮水”,這個簡單易記,再去指導書寫,效果很好。像“尤、龍、九”等獨體字中的豎彎鉤的寫法,讓學生在美術中畫“鵝”去體會,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欣賞、觀察,而且明白了漢字的象形表意功能,知道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漢字里邊蘊藏著美學、文學、知識、智慧,更大地激發(fā)了小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懷。在一些字中,像“七”這類字中的“豎彎鉤”寫成“彎而不鉤”的形狀,這個字就會顯得更有張力。
二、漢字的結構布局
漢字的結構有獨體字、左右、上下、上中下、全包圍、半包圍等六種。熟練地掌握了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在書寫漢字時,能結合字形結構的不同,巧妙地運用伸縮、穿插、避讓、等變化,寫出的字就結構完美,得體漂亮。這里主要談談左右、上下、全包圍、半包圍四種結構的布局
(1)左右結構?左旁小者齊其上,右旁小者齊其下。左小右大一類的字,要使左邊小者齊上,右邊大者重心移左,使其以小附大,保持均衡。左大右小一類的字,要使右邊小者較矮而與左邊大者下腳齊平。
(2)上下結構?上下結構的字是有上,下兩部分構成,一定要根據筆畫的長短和疏密來安排結構,把字寫得緊湊,協(xié)調。上下結構的字主要有上寬下窄、上窄下寬、上下均等三種。上以上寬下窄的居多,也就是漢字的上部蓋住下部。上窄下寬的字要上收下展,上面部分緊湊,為下部留位置,下部應寫得大方舒展,托穩(wěn)上方,上下間隔不要太大,這類字上下兩部分的寬度大致相等,高度基本相等,各占字高度的一半
(3)全包圍的結構?全包圍結構又稱大口框結構。這類字要求框內結構應有松緊疏密變化,使結構勻稱疏朗,自然和諧。
(4)半包圍的結構?書寫一般是要先外后里,在寫半包圍結構字的時候,掌握“左上包右下”和“右上包左下”的結構特點及書寫規(guī)律如:厭、原、莊 都是半包圍的字,“莊”字被包圍部分的下部有長橫,一定得低于左撇?!皡挕弊职鼑糠钟锌上蛴疑煺沟墓P畫,所以寫的時候一定要向右伸展,這樣能使字的重心平穩(wěn),左右平衡。“原”字被包圍部分沒有橫、捺,但其右側從上到下依次偏右,字的外形大致成梯形。
總之,寫好字,不光要靠去勤練,從名家的帖子中去感悟,去鑒賞,而且還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努力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運筆之中,讓筆力在字中去體現(xiàn),這樣也才能寫出字的神韻,寫出來的字才能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