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紅英
摘要:開展不同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是推動幼兒園語言教育,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我國古典名著是閃爍著燦爛光輝的經典性作品,其人物高度鮮明化,語言高度個性化,是悠久歷史積淀與延續(xù)下來的文化精華。為了讓幼兒從人類的文化精華中激發(fā)表達興趣與提升表達能力,可以選取古典名著中的一些經典片段并結合幼兒語言教學實踐,在幼兒園大班中開展語言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中國古典名著;語言教學活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文明結晶,而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古典名著,更是悠久歷史積淀與延續(xù)下來的文化精華,其人物刻畫高度形象與逼真,語言敘述高度個性與詩化,很大一部分被編改成百看不厭的地方戲曲和趨于完美的現(xiàn)代京劇,或被改編成通俗易懂的電影、電視和看過之后難以忘卻的動畫片等。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我國古典名著,更好地感知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更好地感受不同語言的文化差異,更好地感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新鮮感和美感,特選取古典名著中的一些經典片段,并結合語言教學實踐,在幼兒園大班中開展充滿童心、童趣和童樂的語言創(chuàng)新活動。
一、選取經典片段進行語言教學,激發(fā)幼兒語言感知的活力競相迸發(fā)
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年齡一般都在6--7周歲,盡管語言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但由于每一部古典名著的誕生都離不開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即使現(xiàn)在的成年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要理解古典名著都是有難度的,何況對語言的感知和智力的發(fā)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的幼兒?因此,在大班借助古典名著開展語言教育時,筆者有意識挑選古典名著中構思巧妙、內容通俗、情節(jié)有趣、主題深刻、人物較少、場景精彩、語言幽默的段落作為課堂的教學片段。例如,挑選《水滸傳》中的武松情節(jié):武松打虎;選取《西游記》中環(huán)境描寫:“三打白骨精”等經典片段?!拔渌纱蚧ⅰ敝忻鑼懳渌赡懥窟^人、勇猛過人、武藝過人,讓孩子從心底理敬佩武松是個英雄,是個好漢,是個有勇有謀的好男兒;“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明辨是非、果敢機智、忠心無畏,唐僧:崇守佛法、仁慈善良、嚴守戒律,豬八戒:單純天真、懶做好吃、貪愛女色,白骨精:狡猾機靈、居心險惡、蛇蝎心腸,等等,無不引起孩子對這些名著的濃厚閱讀興趣,無不引起孩子對這些鮮明的人物個性產生最奇異的聯(lián)想,無不引起孩子在參加活動過后還在津津樂道。
二、選取生動故事進行語言改編,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源泉充分涌流
古典名著的精彩片段選取了之后,并不意味著幼兒語言教學活動就大功告成,還要根據活動的目標、形式以及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改編,來降低他們的理解門檻。大班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目標: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情感,能用描述性的語言講話,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能用生動的語言改編部分故事情節(jié)或續(xù)編故事結尾等;大班幼兒語言活動形式包括:兒歌、故事、游戲、講述等活動?;谏鲜鰞牲c,筆者把已挑選出來的名著片段又閱讀了幾遍,最后將語言設計活動定位在最合適的落腳點上。
(一)開展故事欣賞活動
幼兒進入大班以后,對聽故事、講故事很感興趣,尤其感興趣那些情節(jié)曲折變幻、內容神奇跌宕的故事。因為,此時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語言表達力、閱讀理解力、想象創(chuàng)造力以及模仿表現(xiàn)力了。基于這一認識,筆者有意識地運用故事教學來滲透語言教育。例如,將膾炙人口的“長坂坡”故事改編成了語言欣賞活動說課稿,讓孩子們在記住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優(yōu)美的藝術語言。為了使說課稿更加貼近名著,使之更完美契合,對于名著中的一些人物刻畫予以原汁原味的保留:“趙子龍左手青虹劍,右手龍膽亮銀槍,跨下白龍馬,一身白盔白甲,長坂坡單騎救主”以及“張飛手持丈八蛇矛槍,倒豎虎須,橫眉立目,威風凜凜,立于長坂坡下”等,加上同時播放的視頻畫面相當逼真,使孩子們仿佛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地目睹了這場氣勢恢宏、令人震憾的戰(zhàn)爭場面。孩子們在欣賞故事、感受戰(zhàn)爭場面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詞語,尤其是學會了對故事的欣賞與描述。例如,故事中對趙云和張飛狀態(tài)、神態(tài)、動態(tài)等繪聲繪色的描寫,大多數(shù)男孩子在復述時都能做到一字不錯、一字不落。
(二)開展看圖講述活動
看圖講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又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它是教師啟發(fā)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理解圖意,并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恰當運用一些有關連貫詞語和簡明、流暢、得體、準確的語言表達圖意的一種教學活動?;谶@一認識,在日學教學中,筆者有意識發(fā)揮看圖講述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品質、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這一情境片段很清楚、很明晰、很直觀,千年尸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先后變幻三次化身來哄騙唐僧,但都被孫悟空一眼識破,打死化身。然而,面慈心軟的唐僧卻人妖不辨、善惡不分,反而責怪孫悟空,違反戒律、恣意行兇,于是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人物的表情變化明顯,可以讓幼兒很好的感知、理解人物,能在看圖講述時,根據圖片的人、事的因果關系進行完整的講述。
還有很多的名著片段,根據其自身不同的特點,以及大班幼兒特點、語言活動的要求,可以稍作改編成各種不同的語言活動形式,以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三、結語
以上是筆者將古典名著融入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不過利用古典名著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活動是一項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永恒工程,需要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不斷探索、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斷實踐。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深入挖掘名著中的語言精髓,充分發(fā)揮名著在實施幼兒語言教育過程中的特殊功能,讓孩子們在其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名著語言文字之秀美,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名著語言文化的熏陶,在學習成長中不斷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霖.依托經典人物,開啟古典名著閱讀之窗———古典名著導讀教學策略談[J].時代教育,2018(12):245.
[2]魏慶國.讓中國古典名著在大班語言教學中閃光[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4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