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遠
[摘要]目的:分析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美學效果。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入組我院50例上頷前牙區(qū)種植修復患者,采用數(shù)字表法均分。各25例,納入實驗組的患者行德國貝格Bego種植體即刻種植修復,納入對照組的患者行常規(guī)種植及延續(xù)修復。結果:與對照組患者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種植體直徑及長度明顯更長,6個月骨吸收水平明顯更低,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術后1年美觀效果明顯更佳,差異顯著,P<0.05.結論: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即刻修復臨床美學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即刻修復:臨床美學效果
[中國分類號]R78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4-036-01
臨床常見牙體缺損中包括上頜前牙區(qū)缺損,可對患者發(fā)聲及進食等造成干擾,可增加患者心理壓力,患者可能出現(xiàn)難治性根尖病變、牙周炎等不良后果。本文對“50例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美學效果”這一課題進行了臨床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自我院臨床診斷及治療的上頜前牙區(qū)種植修復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選自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知情同意,經過了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根據數(shù)字表法分組,每組25例患者。實驗組患者年齡26歲至72歲,中位年齡52.5歲,男女比14:11;對照組患者年齡25歲至71歲,中位年齡52.0歲,男女比15:10.將2組患者入組數(shù)據進行比較,差異不大(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種植及延續(xù)修復:麻醉患者時,使用適量1%利多卡因溶液,為患者拔除病灶牙3個月至6個月后,對患者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為患者采取種植手術,標準是創(chuàng)口愈合,術畢,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抗炎處理,藥物選擇頭孢曲松鈉,對義齒進行修復3個月至6個月后,告知并督促患者返院復查。術后隨訪時間是1年。
納入實驗組的患者行德國貝格Bego種植體即刻種植修復:局部麻醉患者手術區(qū)域時,使用1%利多卡因,微創(chuàng)拔除患者患牙,操作過程中做好拔牙窩骨壁完整性的保護工作,完成拔牙后,仔細刮治患者牙槽窩部位并徹底清除該部位殘留組織,沖洗處理拔牙窩,使用無菌生理鹽水,仔細探查患者唇側骨板完整性并合理制備患者種植窩,謹慎、輕柔植入種植體,在拔牙窩、種植體間楔形間隙植入自體骨碎塊或者人工骨,對種植體就位情況進行觀察及明確,接入轉移體后將印模取出(基臺水平位置),然后將適量石膏灌注其中形成模型,制作臨l對冠,完成后,戴入。手術完成后,為患者口服抗生素,持續(xù)治療1周,漱口時,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洗必泰。術后7d至10d,拆線,術后3個月至6個月,對所有種植體種植烤瓷冠進行觀察并采取永久修復處理,術后,采取1年時間隨訪。
1.3效果分析
術后,牙齒整齊排列,患者面部外型、前牙覆合覆蓋、義齒咀嚼功能均正常,種植體松動及脫落未出現(xiàn),為顯效;術后,牙齒整齊排列,患者面部外型、前牙覆合覆蓋均正常,但種植體出現(xiàn)輕微松動,為有效;不滿足以上標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100.00%與無效率之差。
利用PES(紅色美學指數(shù))對患者術后1年美觀效果進行評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臨床數(shù)據使用SPSSl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x檢驗,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實踐得出,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進行對比,組問數(shù)據對比結果顯著(P<0.05)。實驗組患者中種植體直徑(4.1±0.2)mm、種植體長度(14.1±1.1)mm、6個月骨吸收水平(0.5±0.2)mm,對照組患者中種植體直徑(3.6±0.2)mm、種植體長度(12.2±0.2)mm、6個月骨吸收水平(1.1±0.3)mm,t=8.8388,8.4970,8.3205.實驗組患者中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96.00%,對照組患者中顯效5例、有效13例、無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72.00%,X=5.3571.實驗組患者唇側牙齦曲線評分(1.8±0.1)分、近中齦乳頭(1.5±0.1)分、唇側牙齦高度(1.6±0.1)分、遠中齦乳頭(1.8±0.1)分、根部突度及牙齦色質(2.1±0.1)分,對照組患者唇側牙齦曲線評分(1.5±0.1)分、近中齦乳頭(1.2±0.1)分、唇側牙齦高度(1.3±0.1)分、遠中齦乳頭(1.5±0.1)分、根部突度及牙齦色質(1.7±0.2)分,t=10.6066,10.6066,10.6066,10.6066,8.9442.
3討論
臨床實踐得出,拔出患牙后,若長期未修復,可導致患者牙齦呈現(xiàn)為快速萎縮的狀態(tài),可導致空位牙槽骨出現(xiàn)。臨床研究得出,上頜前牙區(qū)種植修復患者實施傳統(tǒng)種植術后,術后3個月至6個月方可開展修復處理,無法滿足較高美學要求。
臨床上對上頜前牙區(qū)種植修復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即刻種植及修復,有利于保存牙齦及牙周組織,可充分保存患者牙齦乳頭豐滿度并可引導相關牙齦組織正常生長,可獲得理想美學效果。
本組研究結果:實驗組患者種植體直徑及長度明顯更長,6個月骨吸收水平明顯更低,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術后1年美觀效果明顯更佳。
綜上,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美學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薦,可顯著改善患者種植體直徑及長度、6個月骨吸收水平、治療總有效率及術后1年美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