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崔興旺
摘要: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榜樣,是繼承和發(fā)展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優(yōu)秀繼承者和建設者,黨史、國史教育作為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當前大學生黨員在教育方面出現(xiàn)了黨史、國史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信仰動搖等狀況。因此,加強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迫在眉睫。我們要緊密結合時代特點和新時期大學生黨員自身的特點,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形式,以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堅定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的正確奮斗目標和理想追求。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對策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現(xiàn)狀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青年,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在知識儲備、實踐操作能力方面比較突出,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有為祖國發(fā)展進步貢獻力量的決心和勇氣。但是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方面易受西方外來思想以及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影響。功利主義與本本主義在社會思潮中不斷傳播延伸,這會嚴重影響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不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正確三觀的形成。對于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現(xiàn)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視入黨前黨史、國史教育,忽視入黨后黨史、國史教育
大學生入黨前的動員和思想教育、持續(xù)的黨課培訓、定期的思想?yún)R報、發(fā)展前的群眾調(diào)查以及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等,都是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的深刻考驗。然而,大學生入黨后,高校針對大學生黨員入黨后的持續(xù)黨建教育工作顯得不足,更多的形式是大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缺少了他教的環(huán)節(jié)。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是一個不斷實現(xiàn)大學生黨員思想意識內(nèi)化與外化相互轉化的過程,真正詮釋黨員黨性的本質(zhì)以及內(nèi)在信仰。一味地進行枯燥的理論說教灌輸,不容易引起大學生黨員的學習興趣。因此黨史、國史教育要與大學生黨員的切身實際生活實踐密切相關,從學生黨員自身需求角度出發(fā)。同時在講授方式上也有待改進,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方面不夠靈活,進而導致所授知識枯燥乏味,導致課堂教學缺乏實效性。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自身黨史、國史理念出現(xiàn)偏差、動搖
部分學生黨員由于受世界經(jīng)濟的消極影響和西方多元化思潮的影響,對黨史、國史的認識都有所偏差,且有模糊、動搖的趨勢。這部分學生黨員不但在廣大學生中樹立不好良好的榜樣形象,反倒被生活中的一些負面因素所影響,這將嚴重影響高校學風建設發(fā)展和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xiàn)。部分黨員學生對黨史、國史理念認識出現(xiàn)偏差和動搖,極易陷入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深淵,出現(xiàn)信仰危機,動搖其對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的途徑
(一)與時俱進,順應潮流,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
網(wǎng)絡、手機等新媒體日益成為學生黨員接收黨建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tǒng)的以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難以適應如今時代的黨建需求,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利用聲音、視頻等方式更加的形象生動,更能增強黨員教育的時效性、持續(xù)性,更能調(diào)動黨員教育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各高校要依據(jù)學生黨員現(xiàn)實特點與時俱進、順應潮流,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以提高教育效果。以新媒體為載體,搭建學生黨員交流平臺,比如建立黨建網(wǎng)站、黨建互動群、黨建微博群、黨建微信群等,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積極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教與他教緊密結合。
(二)以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增強黨史、國史教育的實效性
對大學生黨員的黨史、國史教育不能局限于單調(diào)的理論灌輸說教,更要注重于理論聯(lián)系實踐,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夯實黨史、國史教育的基石,打好黨史、國史教育的根基,才能使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不斷推向前進。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充分挖掘“社會大課堂”這個寶貴的教育資源,堅持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的理念,建立完善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的實踐基地,挖掘實踐育人的長效體制機制以及保障體系。
(三)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營造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的良好氛圍
校園文化包括校風、教風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活動文化、校園人文文化等。良好的教風、學風是校風建設的關鍵,也是關乎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教師要秉承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的工作宗旨,對于學生黨員發(fā)展而言具有榜樣示范作用,對學生黨員自身素質(zhì)的提升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效果。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同時,尋找身邊的最美榜樣人物,營造“學習榜樣,從我做起”的氛圍。
黨史、國史教育是對大學生黨員系統(tǒng)的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完善相關措施滿足大學生黨員的理論需求,引導學生黨員積極學習黨史、國史,促進大學生黨員健康穩(wěn)定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耿俊茂等.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紅色資源在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應用[J].黑河學刊,2012(7).
[2]劉小龍.淺析加強大學生黨員黨史教育的幾點思考[J].青年時代,2015(10):31-33.
[3]王明有.論加強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的必要性[J].科教論壇,2017(03).
[4]丘小維.新時期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分析和路徑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4).
[5]馬一.加強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教學的路徑探析[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4).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2018年課題“高職院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國史教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8B45)。
作者簡介:陳潔(1979.11-),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研究生,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與信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崔興旺(1989.10-),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與信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