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翠
摘要:小學語文和情感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小學生因年齡和社會閱歷的限制,所擁有的情感比較簡單,在情感教育和情感體驗上的可塑性強。因此,加強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育,對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規(guī)律,把課本教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著重突出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策略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應加強知識、過程、情感態(tài)度這三者的緊密聯(lián)系,以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如果在教學中漠視情感教育,可能會造成學生情感上的缺失,不能領會生活所帶來的感動、快樂、悲傷等情緒。因此,缺乏情感教育的語文教學是不完整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加強情感與教育的融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不僅能得到情感素養(yǎng)的提升,也能更加融人到社會生活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以情感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小學生與社會接觸過少,在生活中產(chǎn)生聯(lián)系最多的是父母和教師,他們在學習上非常看重教師的評價,甚至把教師當做了自己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要發(fā)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多采用積極的評價來贊美學生,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中感受到正能量。比如,一個肯定的眼神或微笑,就會讓學生內心受到鼓舞,朝向教師的期望努力。學生自發(fā)主動的學習不僅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在語文教學中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教師和學生的友好相處也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正面作用,把情感教育充分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以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能力
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能力對人一生的發(fā)展都大有裨益。小學是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啟蒙階段,語文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發(fā)揮情感作用,讓學生對世界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和行為習慣。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是豐富多樣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較為直白、強烈,教師在解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時,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考慮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人物的情感變化,并將這些有益的思想情感傳達到學生的心靈,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1.深入教材內容,挖掘文章的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涉及面較廣,語文教材的編訂涉及了愛國、親情、友情等多個方面。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著重挑選情感表達比較積極向上的文章,整理好文章表達的思路,在情感上層層遞進,逐句分析,并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教育。在教學方式上要擯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觀念,以學生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為重點,防止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比如《丑小鴨》這一課時,教師要注意分析不同階段丑小鴨的心態(tài)變化,引導學生知道不論身處何地,遭遇了什么,都要堅持奮斗,敢于相信自己。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本內容,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更勇敢的面對生活。同時教師要注重教材內容的情感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建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情境
小學生的情感是比較淺顯的,他們的情感容易受教師和教材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注意情感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金色的秋天》這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先給學生放映關于秋天的圖片、視頻和音樂等,讓學生從身心上直接感受到秋天的那種荒涼美和豐收美。在給學生朗讀這課文時教師要注重文章的停頓和動情點,在聲音中留給學生對秋天的想象空間,也借此表達出作者對秋天喜愛的情感。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更讓學生體驗到了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3.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語文教學中增強情感教育的前提。在語文教學中,師生的良性互動,能緩解課堂緊張的氣氛,讓學生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下,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而不是一家獨大,要多聽學生的想法,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有些學生在接觸新知識時理解比較慢,教師應該要有耐心。并且不要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情況給學生進行分類,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是教師必須要做到的。二是要關心愛護學生,增強教育人性化的一面。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與學生做生活中的朋友,增強和學生間的交流。比如天氣轉涼,教師可以叮囑學生注意添衣,這不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也會讓學生更加愛戴教師。
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通過語文教學有效進行學生的情感教育工作。比如小學三年級《給予樹》這一課,教師應先給學生講西方圣誕節(jié)的重要性,并把它與我國的春節(jié)相比較,讓學生對圣誕節(ji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用“愛”或“感恩”引出金吉婭這樣做的原因,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遇到困難的人我們要不要幫助他?”“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和金吉婭一樣做嗎?”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給學生擴充了課外知識,更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下體驗到了仁愛、善良的美好品格。同時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終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所以語文教師要把增強學生的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工作。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品性和行為,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同時教師要與現(xiàn)代教學理念相結合,在教學中做到以情引情,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李洪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7:67.
[2]于潔.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快樂閱讀,2015(14).
[3]費柳青.情感教學,讓小學語文課程全面健康運行[J].課外語文,2016(17):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