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妙花
摘要:初中時期學生處于青春期初期,身心處于重要的成長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始有獨立意識,但受限閱歷經(jīng)歷有限,對于很多事情和概念還沒有全面的認知。因此,這一學段的德育教育較為重要的。初中德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授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是非觀念及提升其道德水平,以便在面臨道德選擇時能夠做出理性、明智的舉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原則建立、行為規(guī)范,有助于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兩者是初中教育中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初中教育;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隨之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加強初中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學校開展教學內容的重點。其中,德育主要涵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進行德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按社會規(guī)范要求個人行為;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及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雖屬于不同的兩種育人方式,但在目的、內容、方式上又表現(xiàn)出密切的聯(lián)系。
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學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保障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所需,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初中德育教學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革新傳統(tǒng)德育教育觀,建立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
在以往的傳統(tǒng)德育教育中,老師多把學生當成塑造的對象,以說教、評判的方式進行教學,有時候指責多與疏導,學生處境比較被動;心理健康教育則將學生作為自身有需要的當事人,強調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考慮學生的內在需要。進而,德育工作者因改變說服、評判教育的方法,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充分交流,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愿意接受輔導和建議,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建立互動機制,與學生深入溝通、交流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然而生理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狀態(tài)使學生身心發(fā)展趨于不平衡,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關心[J]。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德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學生,信任和理解學生。對學生的行為和品德問題不要急于做價值判斷,多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心里需要和動機。德育工作者的不評判、不指責可以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減少學生的思想壓力,愿意與老師傾吐、溝通。
(3)借鑒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德育工作常用的方法主要為:談話、說服、批評/表揚、提供榜樣、實踐鍛煉等[J]。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會談、傾聽、心理測量、角色扮演、行為矯正和溝通分析等,其中很多方法在傳統(tǒng)德育中很少采用。傳統(tǒng)德育工作往往強調單向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德育工作可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有益方法,如共情、尊重、積極關注、角色扮演、行為矯正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在中學德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在德育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德育課程主要有思想政治、班會課等,要想在德語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選取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且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的內容。同時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如小組討論、課堂辯論、小組作業(yè)等,促進學生自我了解、接納自我,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掌握一定的心理調適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政教處一般是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部門,其工作人員要了解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較,避免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籠統(tǒng)的歸結于思想問題,從而提高德育的針對性。此外,班主任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人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情緒不穩(wěn)定的學生給予及時輔導和幫助,對于有品行問題的學生要正確引導,多關注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不要任何事盲目采用“一刀切”評判方式,除了關注學生的對、錯,更應該去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是在怎么的心理動機下產生了錯誤的行為,相較于直接糾正行為的做法,可以以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的方式進行替代。
(3)在學?;顒又袧B透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中舉行的各類活動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進行的重要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1、軍訓。軍訓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和集體精神;2、運動會。運動會不僅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更將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3、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多以較多同學一起參與的形式展開,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業(yè)余愛好的重要場所,更將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4、社會實踐活動。由學校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較為多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行動,更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4)加強德育師資建設
在校園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引導者是老師,在進行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倡導,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不僅需要老師具備德育教學的體系化理論,更需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因此,不僅校方應注重選擇可以勝任的德育教師的進行崗位授課,重視對德育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老師自身也應多渠道學習、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及時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初中生的身體全面發(fā)展,需注重對德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尤其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教師更應注重提升自身專業(yè)技術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讓學生能夠對老師敞開心扉,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以有效的教學手段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此外,德育工作的進行,將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學習形成一定影響,積極、正面的德育教學將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德育教育不僅僅是育人,其工作開展水平和質量情況,甚至會影響將未來社會人才素質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姚健兒.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滲透[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5)
[2]李桂萍.如何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2(93)
[3]安曉斌,蔡明蘭.中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點初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