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1928—1987)的回顧展于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美國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展出。回顧展題為“從A到B,再從B到A”,選擇的展品始于沃霍爾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作初期,直至70年代和80年代的后期作品,跨越豐富的媒材,包括書籍、電影、圖畫、雜志、錄音和肖像繪畫等。此次展覽是自1989年以來,美國美術館舉辦的首次沃霍爾回顧展,旨在重新帶領觀眾審視沃霍爾的藝術創(chuàng)作力和影響力,這也是藝術家眾多作品的首次“合體”亮相。
豪瑟沃斯研究院成立
2018年12月4日,豪瑟沃斯總裁伊萬·沃斯、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曼努埃拉·沃斯與合伙人和副總裁馬克·佩約特宣布成立獨立非營利組織豪瑟沃斯研究院,致力于通過向公眾開放藝術檔案,來支持藝術史研究和現(xiàn)當代藝術家的資產保護與推廣。豪瑟沃斯研究院由珍妮弗·格羅斯擔任執(zhí)行總監(jiān),由藝術家、藝術資產顧問、學者及檔案員組成獨立顧問委員會,首批項目包括:弗朗茨·克萊恩作品全集數(shù)碼化并向公眾開放、杰森·羅德斯文獻編目及數(shù)碼化,為學者提供研究資金等。
Raqs媒體小組成為2020年橫濱三年展的藝術總監(jiān)
橫濱三年展組委會宣布,Raqs媒體小組成為下屆2020年第七屆橫濱三年展的藝術總監(jiān)。展覽預計在2020年的7月初至10月中旬舉辦。Raqs媒體小組1992年成立于印度德里,以其原創(chuàng)性和提問性的態(tài)度,同時以藝術家、策展人、制作人等身份活躍于當代藝術舞臺,他們曾策劃2016年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以及在巴塞羅那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開放或是保密”。組委會選擇Raqs媒體小組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度智性化和思辨性的創(chuàng)作方式。(Raqs合影攝影:蔣文毅 鳴謝:PSA)
珍妮·霍爾澤:藝術家房間
珍妮,霍爾澤最新的個展“藝術家房間”在英國泰特當代美術館舉辦,展覽持續(xù)至2019年7月。霍爾澤為此創(chuàng)作了五個房間?;魻枬梢訪ED材料,進行雕塑、裝置方面的探索。電子標語的一種重要特征就是內容的可移動性,霍澤爾認為這個移動過程是對人工朗讀的擴展?;魻枬赏渡湓贚ED指示牌上的觀念性藝術實踐,是一種語言和寫作形式,觀眾的參與構成了作品的重要部分。珍妮·霍爾澤的作品,始終質問著權力系統(tǒng)和社會統(tǒng)治階級,在揭露權力與暴力的同時,融入幽默和勇氣的元素。
拉里·貝爾:時間機器
“拉里·貝爾:時間機器”在美國邁阿密當代藝術中心展出,展覽持續(xù)至2019年3月10日。這次展覽是拉里·貝爾近二十年來在美國藝術館舉行的首個大型回顧展。展覽呈現(xiàn)了貝爾的多個重要作品系列,包括早期的立方體系列,以及近期的大型彩色玻璃裝置系列。貝爾以其透明的立方體雕塑,詮釋了形狀、光線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聞名。同時,展覽重點關注貝爾對于建筑空間帶給觀眾不同體驗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以及他對于影像和攝影等視聽媒介所做的研究。
亞歷克斯·卡茨:可口可樂女孩
英國倫敦泰勒畫廊于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展出“亞歷克斯·卡茨:可口可樂女孩”。此次展覽為卡茨的新作,畫中的舞者使人聯(lián)想起有曲線美的可口可樂瓶。在作品中,可口可樂女孩穿著白色的連體泳衣,被紅色的背景所襯托。藝術家獨樹一幟的肖像畫和風景畫以淳樸的平涂畫面,均勻的光線和簡潔的線條而極負盛名??ù囊I了一種風格,使他區(qū)別于同時代的藝術家,他對構圖、風格和美式生活的興趣一直在他具有影響力而多產的職業(yè)生涯中保持不變。
埃舍爾和Nendo:兩個世界
2018年12月2日,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年度大展“埃舍爾和Nendo:兩個世界”正式開幕。此次展覽展示了20世紀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埃舍爾與21世紀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師之一Nendo的“合作”,展出了來自荷蘭海牙美術館收藏的一百五十多件埃舍爾的版畫和手稿,并與由Nendo設計的沉浸式展覽空間交相輝映。在展覽中,Nendo通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在黑暗與光明的分界兩側邀請觀眾來到埃舍爾的作品之中,親身體驗空間的穿越感和迷失感。
格倫·勞瑞連任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
現(xiàn)任美國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的館長格倫,勞瑞在未來七年內將繼續(xù)擔任館長,直至2025年。勞瑞本人和博物館董事會均首肯了這一連任,由此勞瑞將成為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自1929年開館以來任期最長的一任館長。1995年,時任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館長的勞瑞年屆四十,作為伊斯蘭藝術的學者,他加入了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成為第六任館長。在其領導下,博物館所獲捐贈翻了四倍,直逼十億美元,展館也經(jīng)歷了兩次擴建。此后,展館不僅迎來激增的觀眾,藏品數(shù)量也迅速上升并呈現(xiàn)更多樣化。
陸平原:箱中奇遇
2018年11月23日至2018年12月25日,藝術家陸平原個展“箱中奇遇”在上海愛馬仕之家舉辦。展覽以“玩家”為主題,采用現(xiàn)實和虛構交錯的敘事方式重現(xiàn)童年的回憶,將愛馬仕2018年冬季櫥窗打造成意趣非凡的玩具之家,創(chuàng)造出幽默、歡樂、充滿想象力的故事。陸平原的創(chuàng)作涉及多種媒介,包括文本、裝置、影像和繪畫。他擅長用“故事”為媒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撰寫與藝術有關的奇幻短篇作品。受到各類動畫作品的啟發(fā),陸平原認為“玩”的過程便是一場珍貴的藝術之旅。
蘇旺伸:漫游之濱
2018年11月16日至2018年12月30日,蘇旺伸個展“漫游之濱”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作為蘇旺伸在國內的首場個展,展覽展出藝術家近十年創(chuàng)作的六十余件(組)作品,不僅包含了他在北京和臺灣創(chuàng)作的油畫,還有他特意配合龍美術館空間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橋》。展覽的最后,藝術家以一幅可以隨意移動、重組、創(chuàng)造、吸引觀眾參與的“畫”來結尾,其中包含了他畫作中的各種元素:類犬生物、氣球、樹、云等,讓觀眾選擇他們喜歡的元素制作成冰箱貼。
劉野:寓言敘事
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1月20日,劉野個展“寓言敘事在上海普拉達(Prada)榮宅舉辦。此次展覽在Prada基金會的支持下,由烏多·蒂特曼策展,旨在呈現(xiàn)藝術家自1992年起至今的三十幅油畫創(chuàng)作。劉野的作品展現(xiàn)出隱秘而感性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以東西方文學、藝術史和大眾文化為來源,營造自省、純粹而具有懸浮感的氛圍。他的畫作作為細膩的形象化信息在西方文化與亞洲文化之間傳遞。在劉野的作品中,標志性的童話風格與幽默、戲謔色彩并存。
童文敏和郭城獲得2018華宇青年獎
三亞藝術季和華宇青年獎入圍展“前提”于2018年12月7日在三亞華宇藝術中心開幕,由劉煙策劃,共有二十位/組入圍藝術家參展。最終,童文敏獲得2018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郭城獲評委會特別獎。童文敏生于1989年,生活于重慶。她的作品以行為藝術為主,探索人的感知與現(xiàn)實境況的交匯。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其創(chuàng)作探索科技對社會與文化方面的沖擊與影響。除現(xiàn)金獎勵外,華宇青年獎給予獲獎藝術家在專業(yè)領域持續(xù)的支持,包括藝術家作品和項目的展覽等。
2019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公布策展團隊
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組委會公布:2019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總策展人,由建筑師、麻省理工學院的卡洛·拉蒂、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法比奧·卡瓦盧奇三人共同擔任??濉だ偈锹槭±砉W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的負責人,該實驗室探索新技術對全球城市生活和設計的影響。孟建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首屆深港雙年展的提議發(fā)起者之一。法比奧,卡瓦盧奇是當今國際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之一,曾執(zhí)掌多個歐洲當代藝術中心。
英國新攝影
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1月6日,“英國新攝影”展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展覽呈現(xiàn)了安娜·??怂购蛣P倫·諾爾兩位長居英國的紀實攝影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兩位攝影師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洞察時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達觀點。展覽包含多個系列作品,這些系列如一篇篇攝影專題般探討社會階級、工作環(huán)境、自我意識等命題。??怂固剿髁水斀裆蠲缹W雜志所助長的刻板印象及其背后的現(xiàn)代社會普遍的欲望和渴求,諾爾的作品則構建了一個個亦真亦幻的場景。
抒情移形——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
2018年11月24日iglass“2018抒情移形——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在上海閬風藝術舉辦,這是閬風藝術舉辦的第七次玻璃藝術展。此次展覽首次與策展人Michael Rogers合作,集合了來自冰島、德國、美國、捷克、日本、意大利、蘇格蘭和拉脫維亞等國家共九位藝術家參展。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試圖更深層地挖掘玻璃材料的更多可能性。作品清晰呈現(xiàn)了流暢的智慧、情緒和詩意,感性地在玻璃的暗喻層而觸發(fā)聯(lián)想。
鐵木爾·斯琴個展
鐵木爾·斯琴個展“東,南,西,北”于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3月9日在北京魔金石空間舉行。在此次展覽中,現(xiàn)駐紐約的德國藝術家鐵木爾·斯琴延續(xù)發(fā)展關于21世紀世俗靈性的“新和平運動”,主張反魅物質,以抵抗今天物質世界中諸多問題。展覽題目“東,南,西,北”中的四個方向源自神圣循環(huán),后者作為中亞和美洲地區(qū)農業(yè)和狩獵時代之前的主要精神性觀念,傳達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對我們的精神取向的回歸和必要性升級。
靳山:蒸發(fā)
2018年11月6日靳山個展“蒸發(fā)”在上海166 ART SPACE舉辦?!罢舭l(fā)”是煉造物質的初始階段——煉金術士們通過精餾、提純的循環(huán)往復的淬煉過程,以得到升華,人的精神靈魂也由此死亡、復活、完善。原始煉金術情境式的思辨過程,藝術家的哲學概括化,傳遞出對原始生死與精神的現(xiàn)實思考。藝術家在一系列支離破碎的物件、人體和情境再造中,將歷史與現(xiàn)實當下的意識形態(tài)解構化——以此詮釋一個人類精神性的去向與歸屬的星象圖譜。藝術家以激進的視覺敘事展現(xiàn)精神之于時間和肉身的紐帶關系?!罢舭l(fā)”展出一系列靳山的全新的雕塑、裝置作品,延續(xù)了藝術家在建構與解構間的永恒對抗中,對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和個體欲望價值的追求和思索。
孫遜和劉建華雙個展
上海玻璃博物館本年度“退火”項目于2018年11月5日開幕,同時呈現(xiàn)“塞上——孫遜個展”和“物鏡——劉建華個展”,展覽將持續(xù)到2019年5月31日。上海玻璃博物館新建成的當代藝術空間一樓展出的孫遜的個展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展出了孫遜系列手稿、繪畫、動畫影像,而其玻璃材質的大型裝置新作則將在2019年3月的下篇揭開神秘的外衣。劉建華的個展包含三組劉建華最新完成的玻璃材質裝置,作品以有機的空間邏輯貫穿整個博物館二樓的空間。
“我”的風景
2018年12月8日“我”的風景聯(lián)展在北京常青畫廊舉辦。該展關注五位中國前沿的當代女性藝術家:陳丹笛子、闞萱、秦晉、王凝慧和楊光南。展出作品頗為多元,涵及視頻、裝置、混合媒介等,為觀照藝術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論及各自新近的創(chuàng)作心路,展覽選擇以微個展的方式呈現(xiàn)。她們作品所討論的議題,既關乎個人,又而向社會。如個人身份的建立與消解,微觀(個人)與宏觀(社會觀、宇宙觀)維度之間的交融和依附,個人與其所在的社會結構之間的沖突和張力,以及藝術語言的生成,它們通常以偏執(zhí)乃至狂熱的姿態(tài),反復出現(xiàn),觀眾以此可從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留下的不同印記里,一窺她們對時代、對歷史,以及個人成長歷程的回應。
李衡:看起來很美
2018年11月24日旅德藝術家李衡個展“看起來很美”在上海莫千山路M藝術空間舉辦。李衡,先后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俄羅斯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德國紐倫堡美術學院,至今生活于德國慕尼黑。2014年獲第五屆德國Artig藝術獎,第二十一屆德國艾夏赫藝術獎,德國欣費爾德現(xiàn)代美術館當代藝術展一等獎。2018年獲第十一屆韋瑟靈藝術獎特等獎。李衡畫“草”這一主題已有十年。他著迷于喬治·莫蘭迪,重復的主題覆蓋了藝術家的一生。在李衡看來,重復本身蘊藏著偉大,它意味著一個緩慢,且必須緩慢的過程:時間、結構、反思、情感,皆由此現(xiàn)形?!拔耶嫷牟恢皇遣?。重復的草葉與專一的主題,最終走向對自己的內觀:不知從何時起,我透過自己的悲傷,開始漸漸體會萬物與我的共同命運。那些生命中的無奈,不可避免的痛苦,那么大,那么美,無法言說的凄美。它糾結、孤獨,但糾結里有不妥協(xié),孤獨里有生命力。還有遠處的一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