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仕芳
摘 要:我國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競相涌現,導學式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教師如能科學、合理地將導學式教學法應用到自身的教學中,便能使自身的教學更加有序、有效地開展,這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本文就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能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同行帶來一些參考。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
導學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數學教學目標、學生興趣、愛好,積極運用導學式教學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導學式教學法的內涵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也就是“導學”的意義,導學式教學法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去學習數學,該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將課堂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導學式教學法目前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了。但是,在進行導學式教學法之前,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導學內容,導學內容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其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導學計劃,最后,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此奠定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
二、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情境導入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們感到枯燥乏味,而情境教學則能夠有效的實現師生互動,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會在融入環(huán)境的情況下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數學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出許多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對于數學學科,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這也是情境教學的一種,情境導入法能夠有效改善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距離感。比如在學習《認識立體圖形》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出一個具體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想象自己正處在自己的家里,仔細想象家中有哪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生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并開始迅速搜索立體圖形,這也是情境導學的方法之一。
(二)故事導入
由于年齡的原因,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教師一味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講解給學生,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只會停留在記憶層面,在理解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利用情境教學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十分鮮明,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對何種故事十分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故事情境的方式來引入具體的數學內容。
(三)多媒體導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正在被應用到各行各業(yè)中,教育行業(yè)也在不斷引進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也能夠引入最新的教育知識,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所以,在導學階段引入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設計
(一)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導學式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重視引導學生“學”以外,還應當重視引導學生去“做”,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使導學式教學法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能充分讓學生“做”的方式,就是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低,所以單獨讓他們探究一些知識勢必會讓他們感到困難重重,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探究則不一樣,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睂W生通過互幫互助、互教互學,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勢必能很快地將問題解決掉,并能從中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使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有效提升。要知道,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學習發(fā)展非常重要,因為學生唯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才會被有效激發(fā),而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引導下,學生必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樣一來,其學習效率必然會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教師教學的質量也能得到強化。
(二)應用多種引導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是以激發(fā)興趣作為目標,且應用多種方式來激發(fā)。例如,近些年,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與應用手段的不斷成熟,促使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價值也在不斷提高。在講解應用題時,教師便可以將應用題中的虛構物體以動態(tài)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兩輛小車相向而行這一內容的教學中,便可以以動畫的方式進行描述,一方面可以借助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理解效果,降低理解難度,同時優(yōu)化學習效果。
(三)以教出發(fā),融入生活與學習
小學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記憶每一個公式,而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合理應用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小學數學中許多的知識點都來源于生活,課堂作為教師主要的教學途徑,但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而是需要適當衍生,逐漸將教學內容體現在平常教學中。
(四)重視課后知識的鞏固,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知識的鞏固及復習,通過布置課后實踐訓練、要求學生;利用當天所學知識點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鞏固復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開設相應的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導學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及感受數學知識點學習的樂趣及作用,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及知識掌握水平的培養(yǎng)及提高,從整體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水平、學習需求等通過實施導學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自主學習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谷永玲. 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6).
[2] 丁娟娟,馮艷美.導學式教學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