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曉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及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各種改革措施異彩紛呈??v覽各種教改模式,技術終究是手段,回歸常識,內(nèi)容為王才是打造“金課”之關鍵。
關鍵詞:新技術;思政課;金課
新技術條件下思政課面臨的挑戰(zhàn)
首先,思政課的授課對象發(fā)生了變化。當今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原住民,對于學習,具有如下特點:注重過程體驗,注重獲得過程的愉悅性;注重權利,藐視權威;知識碎片化嚴重;習慣網(wǎng)絡交流,不擅長面對面交流;喜歡獨處,不愿合作;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難以腳踏實地。而思政課特有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容易讓人先人為主地產(chǎn)生某種畏懼和排斥心理。
其次,思政課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一是硬件環(huán)境的變化,各種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出現(xiàn),師生交流互動場域發(fā)生了變化;二是軟件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網(wǎng)上信息豐富而龐雜,傳播渠道多元,傳播速度迅捷。魚龍混雜的信息模糊了學生的價值判斷,沖擊了主流價值觀的中心地位;便捷而多樣的信息獲取方式,弱化了以前以教師為主導的信息傳播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受到打擊和削弱,教師和學生之間由傳統(tǒng)課堂的依賴性轉向平等性,教學方式由單方面的教師主導轉向師生互動。
最后,黨和政府、國家與社會及個人對思政課的要求更高。在眾多課程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并對思政課教師提出“六個要”,對思政課提出“八個相統(tǒng)一”[1]。
2018年4月,教育部發(fā)文要求加強本科教育教學管理,淘汰“水課”打造“金課”。什么是“金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把它定位于“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新技術的發(fā)展會淘汰許多知識和崗位,同時又會產(chǎn)生新的知識和崗位,知識的更迭速度更是會大大加快。高校所培育的人才必須具有適應時代發(fā)展所需要的學習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因此,新技術條件下,教師該如何教,學生該如何學,成為眾多改革的關注點。
2 新技術條件下思政課改革概況
思政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課,其培養(yǎng)目標不但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有價值目標和情感目標。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要對黨和國家、對人民和民族有深厚情誼,有價值認同,有使命有擔當。但從教學實踐看,思政課理論性強,學生接受不易;教學內(nèi)容上學生似曾相識,而且大學五門思政課內(nèi)容有重疊之處,缺少新鮮感;教育效果有延遲性,評價不易量化。在思政課教材統(tǒng)編、內(nèi)容已定的前提下,要達到“配方”新穎、“包裝”時尚、“工藝”精準的要求,在教學方法手段上進行改革就成必然的了。
基于對新技術的回應,思政課改革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是教學手段的改變。如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動態(tài)的、活潑的教學氛圍,豐富的教學形式,聲像交融、圖文并茂,使得思政課的感染力,吸引力得到了增強。另外,網(wǎng)絡教學平臺也在廣泛使用中,混合教學豐富了學習的體驗感,增加了學習主動性和探究性。師生交流學習場域不僅限于課堂,線上線下可以隨時溝通,時效性更強。
二是翻轉課堂的使用。翻轉可以體現(xiàn)在多個環(huán)節(jié),如程序翻轉,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先聽講再消化”翻轉為“先消化再確認”;時空翻轉,就是將具體內(nèi)容學習翻轉至課堂之外;結構翻轉,就是對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次角色進行翻轉。
三是交流溝通手段的應用。微博、微信等交互式媒體的使用,可以打破時空阻隔,大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為了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全國思政課教師殫精竭慮,創(chuàng)造出多種教學法和教學模式,諸如案例教學法、情景劇教學法、興趣激勵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特例教學法、ISAS教學法、議題中心教學法、講故事教學法、合作嘗試教學法、對話式教學法等等。
但改革背后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三:一是是否存在形式大于內(nèi)容,是否把思政課教學變成一場娛樂秀;二是是否增加了學校教師及學生的額外的負擔;三是網(wǎng)絡平臺背后資本的推動力。
人類對技術的追求是無限的,時下再先進的技術都會成明日黃花,因此,思政課改革不能完全為技術所左右。不忘初心,回歸常識才是根本。
3新技術背景下恩政課改革的原則
3.1 內(nèi)容為王的原則
大學,應是國之重器。高等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某種知識,或者讓學生擁有某種技能。其更長遠的目標是讓他們成為某種人,一種對人生、社會、國家、民族、歷史有思考,有責任,有使命,有信仰的人。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僅靠技術、方法層面的改革可以實現(xiàn)的,如果教師對自己所授課程沒有思考,沒有見解,教學改革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將流于形式。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一個整體,適度的形式改變的確有助于內(nèi)容的吸收,但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須服務于內(nèi)容。在教學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這三個課堂教學基本要素中,教學內(nèi)容是思政課的靈魂,也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媒介,教學是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以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對如何講活思政課,提出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要求在教學中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總書記的講話,就是要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生思想實際緊密結合,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講真問題.真講問題,不回避,不掩飾,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詮釋中國人民的的偉大實踐,為青年學生解疑釋惑,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入腦人心。因此,任何改革,形式都必須服務于內(nèi)容,不能避重就輕,追求一時熱鬧轟動,等曲終人散,仍是落寞與困惑。一味遷就學生,熱衷于形式上花樣翻新,不但降低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難以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育目標。
3.2 堅持突出課程思政性原則
時下思政課程改革中,有一種傾向,就是只談問題,不談主義;只講快樂,不講擔當;只講小確幸,不講大情懷;追求網(wǎng)紅效應,不求深度思考,用心靈雞湯式美文替代政治理論的深刻性嚴謹性,刻意淡化思政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性。這和思政課教育教學目標是不一致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服務。所以,思政課的定位和功能是明確的,強調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是課程應有之義,不能因為學生接受有難度或不感興趣就刻意回避之。
所謂思想性,就是落實思政課的初心,即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所謂政治性,就是要有明確的政治信仰和方向,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所謂理論性,就是要從思維抽象的高度系統(tǒng)解析問題,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經(jīng)驗、感受、情感的層面。思政課力量不在于經(jīng)驗和煽情,而是來自于理論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盵2]學理論,無他法,只有老老實實讀原著,悟原理,教師要講“真的馬克思主義”,學生才能學到“真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讀社會,指導人生。
4新技術背景下恩政課改革方向
4.1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根本
推動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立德樹人,立的不是一般的私德美德,而是立社會主義之大德;樹人,不是培養(yǎng)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不是一般的成功人士,更不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掘墓人或旁觀者,而是樹社會主義之人.樹有使命有情懷有擔當?shù)囊淮氯恕?/p>
4.2 轉變教學理念是核心
從傳統(tǒng)教學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可能又走入另一個極端,即忽視教師作用和積極性的發(fā)揮,要么教學被學生感性認知所牽引,教學娛樂化;要么被各種技術手段所牽引,教師大量時間用于處理瑣碎教務,無暇讀書提升自己。因此,一種好的教學改革應該既注重學生獲得感,也要關注教師獲得感,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4.3 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保障
思政課教育教學不是靠幾個“明星”教師來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師作用依然不可忽視。
基金項目 河南省教育廳重點教改項目《慕課理念下思政課“專題研討+輪轉走班”協(xié)同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項目編號2017SJGLX082;中原工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建理論與實踐研究專項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項目編號DJ201908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第1版.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