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姣
一、“寓教于玩”的理論依據(jù)
1.心理健康依據(jù)
兒童都是愛玩好動的,小學時期的學生處在7~12歲的年齡,他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最討厭枯燥和反復。體育課要本著兒童的年齡特點,從情趣出發(fā),寓教于玩。
2.生理健康依據(jù)
小學生正處在身體還都沒有發(fā)育完全,自身的控制能力較差的時期,過強的體育運動會對其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這樣的生理特點,很適合進行游戲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其運動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學內(nèi)容游戲化、教學手段游戲法、教學激勵游戲化。
3.認知技能依據(jù)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決定了體育教學應同“趣味活動”結(jié)合,通過游戲來啟發(fā)學生理解那些較難的規(guī)范動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傳統(tǒng)體育教學變?yōu)榭鞓返捏w育教學,從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熟練掌握基本技術(shù),提高技術(shù)水平,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
4.課程目標依據(jù)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課程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玩,是最好的興趣培養(yǎng)方式,只有玩才能讓小學生長久地保持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小學體育要做到符合課標要求來進行合理教學,游戲就是其中一項。
二、課堂中的“趣味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活化教材
體育課堂的“趣味活動”其實是活化教材的一種手段,目的是通過改變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完成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所以,體育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組織學生有目的地去“玩”,在玩中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2.趣味活動的內(nèi)容要健康
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教師要注意選擇游戲的原則,要通過不同的游戲活動來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合理、符合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特別要杜絕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不文明的、不安全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出現(xiàn)。
3.要在趣味活動的過程中運用激勵藝術(shù)
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F(xiàn)在的教學要求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關(guān)系。小學生是個朝氣蓬勃,樂于自我表現(xiàn)、渴望稱贊和榮譽的群體,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他們的性格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表揚激勵方法,讓其為教學服務。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使其即使在玩時也保有強烈的自信心。
三、如何讓體育課堂“有趣起來”
1.玩中學,活躍體育課堂的氣氛
游戲在小學體育教材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活潑生動,豐富多樣的體育游戲可以很好地活躍體育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玩中體驗體育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競賽性。師生共同游戲容易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小學生的求樂心理決定了我們的課堂要讓學生在游戲和幻想中體驗、感受;在童話般的課堂氛圍中學會合作、學會尊重。輕松的課堂氛圍要通過“趣味活動”來實現(xiàn),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加速跑時,一上課就帶著學生先做“抓尾巴”的游戲,先讓學生用報紙、彩帶或衣服等做出“小尾巴”,自由組合進行游戲,體驗要想抓住別人的“尾巴”就要加速,學生玩得十分高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有些同學總能獲勝?帶著這樣的問題,教師來講解一下加速跑的動作要領。他們在玩的同時知道了加速跑的道理,同時也做出了各種加速跑的動作,不僅體驗到體育的樂趣,學會了加速跑的基本方法,發(fā)展了速度和奔跑能力,而且學生們都在玩中努力展示自我,獲得了成功感。
2.玩中練,增強體育課堂的實踐性
體育課的實踐性就是讓學生進行身體活動,即所謂的參與練習。傳統(tǒng)重復枯燥的技術(shù)練習會引起厭學情緒,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用趣味活動的形式開展練習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體育課的獨特教學特色能夠為“寓學與樂”提供最便捷的空間和方式。所以,體育課的教學重點不要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要放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上。例如:四年級投擲壘球課上,我放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的方法,用紙飛機進行教學。讓學生用較小較軟的紙折一架紙飛機,并且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飛機飛得遠?學生都興奮地玩起來,練習的方法也由開始的單手肩上投擲變成了任意投擲,有單手肩下投、向前或后飄投、撇投等各種投擲方法。這種練習改變了以往練習的重復枯燥,還為課后的實踐練習提供了便捷。
3.玩中創(chuàng),體驗體育創(chuàng)造之樂
玩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在玩的時候往往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在體育課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體育教學設計改革的方向。例如:體育教學的“趕小鴨”游戲,學生一邊背誦《鋤禾》,一邊模仿“趕小鴨”來保護“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兒歌生動形象有趣,學生的投擲方法在不斷地摸索,這樣完成投擲練習改變了以往的枯燥對練方式,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玩中練。這樣的活動設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有效地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