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琴
【摘要】譯林版小學《英語》的Project單元學習旨在綜合和語言實踐。但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將Project單元上成復習課或流程式地完成各塊教學內容,也會出現(xiàn)任務多而亂無語言綜合實踐意識的現(xiàn)象。本文以譯林版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arty為例,在主題引領下將各教學內容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并將不同的任務融入各情境中,在情節(jié)演繹中實踐語言。
【關鍵詞】情境 任務 對話 生成
譯林版小學《英語》增設了Project單元,該單元綜合了前四個單元所學的知識,又區(qū)別于舊版“Review and check”。Project是綜合語言實踐項目,其設計意圖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引導學生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展現(xiàn)學習成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有教師對Project模塊的設計意圖不夠明確,受舊教材的影響,把Project上成復習課;也有教師會忽視這一板塊的教學或者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語言操練。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任務型教學以任務為驅動,是實現(xiàn)用英語做事情的有效途徑,在課堂實踐中被廣泛運用。但在實踐運用時仍存著許多誤區(qū):有的任務只是簡單的語言操練而不受學生喜歡,有的任務間缺少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零碎的語言知識不利于學生記憶和思維。真正的任務要體現(xiàn)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任務間要有關聯(lián)性。因此置于主題情境下的任務可以讓語言變得真實,語言知識學習更系統(tǒng)化,語言運用更綜合化。本文以譯林版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A Party為例,以主題統(tǒng)整教學內容、以任務設計故事情境開展Project單元教學。
一、基于教材選主題,化零為整
Project板塊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開放性學習,而譯林版四年級下冊Project 2 A party是圍繞四個單元內容開展的學習活動。本單元需要學生掌握的目標語主要有“Look at...,It’s/They’re...,What’s the matter(with...?)I’m/She’s/He’s...,Whose...?It’s/They’re...”本單元的內容板塊為:(1)角色A電話邀請角色B參加自己的生日會,主要運用“What’s the matter?”詢問他人;(2)角色B為參加生日會準備衣服(通過涂色剪貼制作衣服圖片);(3)角色A和B就圖片用“Whose...?”進行對話;(4)組合內容(2)的圖片后,運用“Look at...It’s/They’re...”展示參加生日會的衣服。
教材分析:(1)主題較泛化,對象比較模糊,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2)教材內容的前后邏輯存在問題,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為電話邀請,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則是角色A、B面對面對話,顯然場景切換不太真實;(3)書后第69頁提供的圖片是用于學生動手剪貼的,但提供的圖片則是已學服飾,季節(jié)性不明顯,而模板式的衣服也缺少了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4)從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來看,僅是一個Party前的準備活動;(5)衣服圖片的使用沒有使學生完全處于“我”的角色體驗,從而影響學生的語言實踐性體驗。
基于教材分析,本課確立了新的主題“Sam’s party”,Sam是為學生所熟悉和喜愛的人。主題的調整更接近學生的活動實際而使活動真正“活”了起來,學生感到話題親切,在活動體驗中有話說、講真話。教學內容也隨之在主題的引導下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情境。
二、圍繞主題定情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
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重構教材內容。重構的“Project 2 A Party”以“我們參加Sam的生日會”主線,并以時間為軸創(chuàng)設了“Before the party——At the party——After the party”三個故事情境。第一個情境讓學生熟練運用語言打電話、詢問和邀請他人參加生日會;第二個情境則是讓學生在生日會上學會觀察,運用語言開展有關服飾的交流與分享;第三個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運用“Whose...? It’s/They’re...”的目標語。
Project重在實踐,重構于語言情境中的語言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事做、有話說。以主線下的語言內容也更合理和具有邏輯性,使語言教學和語言運用相輔相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
三、緊扣情節(jié)設任務,層層推進
置教學內容于“Before the party——At the party
——After the party”三個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完成語言的運用。
情境一:Before the party
1.Make a telephone call
學生欣賞英文歌曲“Party time”,師生進行對話引出話題。
T:What is this song about?
S1:Party time.
T:Good. Guess, whose party is it?
S2:Sam’s.
T:You’ve got it. What is Sam doing before the party? Listen, who is Sam calling?
S1:Bobby.
T:Yes, he’s calling Bobby. Guess what they speak on the phone.
(讓學生以Sam和Bobby的角色自由完成課上第56頁A部分的學習內容)
T:Listen,who else is Sam calling now?
(電話鈴聲響后,PPT上隨機呈現(xiàn)某個學生的照片,由他接Sam的生日邀請電話并進行對話)
歌曲渲染了生日會的氣氛,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活動情境中,讓學生明確今天學習的主題。角色Sam和Bobby的引入,調動了學生說英語的興趣,也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更真實的范例。Bobby角色的引入后,有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Can...come to my party too?”說成“Can Tina come to my party too?”從而使后面的“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語言更豐富,學生的回答不再只限于課文“身體不適”的模板,而是引出更真實的原因,如有的學生說Tina周末要上舞蹈課,有的說她跟她的同學出去玩了,等等。確實對于學生來說周末有事或參加各類活動或學習,比生病更符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谏?,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2.Dressing up
T:All of us have been invited to the party.
What clothes do you want for the party?
S1/2:I want...for the party.
T:Time for the party. Let’s go.
接到邀請后,同學們討論參加生日會的服裝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而在討論中有關服飾類的舊知得到了很好的復現(xiàn),如服飾名稱、顏色和相關表達意愿的句型。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鞏固了舊知也為接下來的語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情境二:At the party
T:Sam is busy on decorating the party.
T:Look,Sam is waiting for us.Bobby is coming too.What does he say?
S1/2:...
T:There are lots of friends at the party,look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clothes.
Now let’s listen and read.
....
本環(huán)節(jié)以我們早早來到Sam的生日會為背景,然后從觀察其他朋友的視角來參與語言訓練。首先是Bobby來了如何跟Sam打招呼,以訓練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有的學生以祝賀生日語言為主,也有學生以生日會的場景為語言輸出重點。接著以Bobby,Tina,Judy,Nick和Billy人物的自述為主要內容,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訓練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環(huán)節(jié)主要以第57頁的D部分內容為基點,進行了拓展與補充,讓語言更豐富、更自然。
五位卡通人物自述后設計了學生自我服飾描述的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訓練的重點,可以說是一次口頭作文訓練?;诘诙h(huán)節(jié)的聽、說、讀、寫和語言拓展,又讓學生就今天自己的穿著打扮進行描述(提前讓學生穿好或帶一些必要的服飾和裝飾來),學生們在此環(huán)節(jié)都興味盎然,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大部分學生能夠流利、準確、自如地描述自己今天的打扮,語言也靈活、豐富。
情境三:After the party
T:It’s time to say goodbye.Look,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on the table.
Whose are they?
S1:Whose glasses are they?
S2:They’re....
S1:...Are they your...?
S3:Yes, they are.
...
T:There are still lots of things on the table.
Ss:(學生對遺失在教室前的服飾在班內進行失物招領)
在生活中,學生總會有遺失物品的經(jīng)歷,如遺失在郊游的車上、活動的場地、教師的辦公桌上等,更不要說是在令人興奮的生日會后了。因此本課第57頁的一部分內容則放在這里加以訓練?!癢hose....?”目標語在這個環(huán)境中得以真實地運用。
Project 2單元是基于四個單元的語言實踐項目,重在舊知的運用。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因此教師還要根據(jù)主題開發(fā)英語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機會。失物招領后則進行了拆禮物的環(huán)節(jié),以“After the party”猜禮物時自然地引出繪本Hippo has a hat。該繪本的內容則是“At the party”學生談論衣服環(huán)節(jié)的拓展。在繪本閱讀中讓學生認識到了更多的動物和衣服,為學生的英語習得創(chuàng)造了機會。
四、結語
主題情境重構Project內容,讓Project內容富有情境性、情節(jié)性和角色性。情境性和情節(jié)性讓內容變得真實有趣,角色性的融入提高了語言的互動性和真實性。在情境任務驅動下,學生樂于用英語交流,從而促使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言語交際更加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