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較少,學習的效果不佳,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教師可采用參與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參與式教學進行了分析,包括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建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情境、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有效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關鍵詞:初中歷史;參與式教學;興趣
參與式教學屬于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下,采用這種方式可以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作用。由于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同時教師還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上難以理解其中的內涵,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改善教學的模式,借助參與式教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一、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受到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中基本只根據(jù)大綱以及教材開展教學,采用的模式為灌輸式教學,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氣氛比較低沉。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也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中應改善教學的模式,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之中學習,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教師應對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解,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個性發(fā)展,讓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形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
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想象,假設自己也處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之后讓學生思考對諸子百家觀點的看法,并且思考諸子百家中的哪種看法符合當前時代的需求。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多興趣。在思考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思考,根據(jù)教師的問題來進行深入分析,調動起積極性,并且結合一些動畫小短片視頻來進行學習,使學生對學習有更多的熱情。這樣課堂的氣氛能夠變得更加活躍,并且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有效的幫助,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二、建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在初中歷史學科學習中,有較多的抽象概念內容,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為形象思維,對抽象的內容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想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知識,可創(chuàng)建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和理解。情境的建立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夠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一課時候,可通過設計活動來創(chuàng)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統(tǒng)計自己家庭成員的職業(yè)變化信息,教師可指導學生建立統(tǒng)計表,將信息記錄在內,通過表格來分析改革開放前后的職業(yè)變化情況,并且對祖父母輩以及父母輩的職業(yè)不同進行分析和思考,再將父母輩的職業(yè)與兄長輩的職業(yè)進行比較,從中總結出一定的結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理解歷史學習內容,對改革開放有更多的認識。
采用這種情境參與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有效的幫助,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改革開放產生的改變,并且能夠結合實際來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學習的方式,學生可對生活中與歷史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事物有更多的理解,這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思考能力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自主獲得相應的資料信息,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并且了解歷史思想。
三、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使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學習。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合理搭配,使分組符合實際要求,讓學生互相進行幫助,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這樣可使學生獲得進步、取長補短,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合作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可使班級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推動班級全體學生的進步,還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分配小組的時候,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為教學的開展帶來有效幫助。
如在學習《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中的基礎,掌握基本的歷史背景以及演變歷程,之后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可將下面的命題作為思考的內容,“在西安事變過程中,針對蔣介石進行處理的兩種方案中,一種為報仇雪恨,另一種為冰釋前嫌”,結合這個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進行討論,學生將自己假設為決策者,思考自己如何進行抉擇。在討論的時候,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去了解關于西安事變的內容,通過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作為參考的依據(jù),自主地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這個過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并且結合自己的思考來進行闡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并且對表現(xiàn)良好的小組進行獎勵,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激勵。
四、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對教學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為了提升教學的水平,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應借助學生參與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素養(yǎng),同時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蔡巧山.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8).
[2]萬澄.初中歷史“參與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