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亡人逸事》是孫犁先生寫于晚年的作品,作者借亡妻生前的四個生活片段,將妻子由率真開朗的姑娘變成隱忍堅韌的勤苦母親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所選擇的這些“斷片”正是最能表現(xiàn)妻子的個性與品質(zhì)的典型細(xì)節(jié)。在這些細(xì)節(jié)的刻畫中,一位質(zhì)樸善良、堅韌隱忍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形象逐漸豐滿立體,直至立于我們面前。全文在平靜含蓄的述說中將作者對妻子的深沉感情細(xì)細(xì)抒發(fā),猶如一曲悠遠(yuǎn)綿長的歲月悲歌。
孫犁說:“散文短小,當(dāng)然也有所謂布局謀篇?!睍r隔十二年,作者用這樣幾個細(xì)節(jié)將妻子的一生濃縮于寸紙之間,以平靜敘述的方式傾盡自己沉淀已久的思念和哀傷。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他在文中著意“選擇一些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看看苦難歲月中的她又是如何用笑容定格自己人生的重要時刻。
美滿姻緣,笑以回應(yīng)
文章開端寫的就是孫犁回憶中的初識場景,讀來讓人覺得分外美好。文中孫犁從兩人姻緣的天作之合開始寫,如妻之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來哩”。作者記敘了充滿巧合又富有趣味的一幕:因為那天下雨,妻子的父親在臨街的梢門洞里閑坐,從東面來了兩個以說媒為業(yè)的婦女,她們被雨淋濕了衣服。她父親認(rèn)識其中的一個,就讓她們到梢門下避雨。于是,這雨天就成了作者與妻婚姻的緣起,習(xí)以為常的洞房喜聯(lián)橫批“天作之合”就有了特殊的詮釋。文中敘述與妻子這一段相識經(jīng)歷的時候作者用到了這樣一個神情細(xì)節(jié)“(妻子)點頭笑著說真不假……”,這一“笑”是妻子當(dāng)時內(nèi)心情感最真實的流露,是對自己婚姻生活的幸?;貞?yīng)。從后文孫犁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記憶中結(jié)婚前的妻子的形象:“我看見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照棚外面,鉆進(jìn)了一輛轎車。”這樣一個率真的姑娘,與生俱來擁有一種傳統(tǒng)女性的質(zhì)樸和善良。在那個物質(zhì)資源匱乏的年代,妻子婚前對自己的未婚夫懷著好奇和向往,婚后對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所擁有的這份姻緣感到幸福和滿意?;仡櫵麄兊幕橐觯瑳]有一見鐘情的浪漫繾綣,沒有可歌可泣的難忘故事,但是這一份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回憶起來是滿滿的甜蜜和溫馨。她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用一個神情“笑”來回應(yīng),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既是她作為一個中國傳統(tǒng)女性質(zhì)樸善良的體現(xiàn),更是一個女人最真摯的感情承諾吧。
顛沛人生,笑對苦難
婚后的生活有著許多艱辛和考驗,但孫犁所敘述的婆媳和諧相處的場面亦讓人覺得溫暖而真切。文中提到初嫁不久的妻子在回娘家的時候曾在父親面前哭泣:“她在娘家,因為是小閨女,嬌慣一些,從小只會做些針線活;沒有下場下地勞動過。到了我們家,我母親好下地勞動,尤其好打早起,麥秋兩季,聽見雞叫,就叫起她來做飯。又沒個鐘表,有時飯做熟了,天還不亮。她頗以為苦?;氐侥锛?,曾向她父親哭訴?!笨梢姡m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貴的人家,但是妻子在未嫁之時作為家里的小女兒還是備受寵愛嬌慣的。有了這個細(xì)節(jié)鋪墊,后文中妻子背不動北瓜的細(xì)節(jié)就有了依據(jù),“她彎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個后仰,沾了滿身土,北瓜也滾了滿地。她站起來哭了。母親倒笑了”。怎么也背不起北瓜的妻子滿臉狼狽,直接就“哭”了。因為背不動瓜,一個女人當(dāng)場就“哭”了,她的真實淳樸如在眼前;而母親的反應(yīng)則是“笑”了,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真實畫面。這里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女性的具體形象——努力塑造自己變成合格媳婦的妻子和寬容溫厚的婆婆。一“哭”一“笑”點染出和諧溫馨的情感世界,也給讀者留下了清晰難忘的印象。
孫犁在文章中用婚前婚后妻子兩次哭泣的對比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女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她褪去了家中小女兒的嬌慣,逐漸成長為一個吃苦耐勞的賢惠的妻子和堅強(qiáng)的母親。后來“到了集日,自己去賣布。有時和大女兒輪換著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糶賣”“每逢孩子發(fā)燒,她總是整夜抱著,來回在炕上走”。作者看似平靜敘述的這些瑣事構(gòu)成了妻子日常生活的全部,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曾經(jīng)率真開朗的姑娘已經(jīng)在歲月和苦難的磨礪中變成了堅強(qiáng)的母親。對于生活中的艱難苦痛,妻子選擇堅強(qiáng)地承受這一切,她用自己無悔的付出撫平了歲月的傷害,默默溫暖著作者的心靈。
日常生活的豐富細(xì)節(jié)構(gòu)成了妻子真實的人生。如果說之前的妻子是只翩然的蝴蝶,那么婚后戰(zhàn)亂中日漸操勞的她儼然成了反哺的燕子,讓人欽佩。從中也可見婚后生活的艱苦。正如席勒在《論樸素與感傷的詩》中這樣寫道:“他們寫到最凄惻最悲痛的地方,也好像敘說一件日常事情一樣,他們簡直就好像沒有心腸?!笨梢娫谄届o的敘述背后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激愧疚懷念懊悔的感情回憶妻子的這段人生。
無悔深情,笑終此生
文章從敘寫妻對“天作之合”婚姻的“笑容”開始,到妻臨終又帶著“幸福的微笑”結(jié)束??此破綄嵶匀唬瑢崉t布局精巧,讓人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蘊含其中的深沉綿長的憂傷。這里作者選取了妻臨終時他們兩人的一段對話,在平常的夫妻問答中,將二人的恩愛之情寫得讓人分外動容。我們看到妻子“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xiàn)一絲幸福的笑容”,當(dāng)“久病”和“笑容”在短短一句中并存,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久病的痛苦和笑容的溫馨。是什么力量讓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狀態(tài)在文章中得以和諧并存?細(xì)看這組對話:“你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繛榈氖亲屇阕鲆路奖惆。 碑?dāng)妻子從丈夫的口中聽到這個回答的時候,她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感受到丈夫真心的關(guān)切,是將花布寄到娘家能夠真正讓布為她所用的良苦用心,因為丈夫知道賢惠如她,寄到婆家她一定會把花布省下來給老人給孩子,只有寄到娘家這布才能真正為她所用。此時此刻,久病的她是幸福的,是感激的,少年夫妻的兩地相隔,中年夫妻的喪子之痛,獨立支撐家庭的難言苦難,這苦難艱難的一生都不再成為愁苦的原因,久病的她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這一生,她懷著丈夫給的這點愛度過無數(shù)艱難的歲月,最后也帶著這點愛滿足地離去。
如文學(xué)評論家周揚所說:“作品如同人一樣。人愈是生活豐富的,愈能取一定的距離來看生活;愈是情緒飽滿的,情緒愈不外露?!睂τ谧髡叨裕@種看似平淡的敘述實則隱含著說不出的傷感。當(dāng)他回顧一起走過的四十年,想到畢生的痛苦與歡樂、希冀與失落,不禁悲從中來。從這些不太感傷的片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穿越時光,沉淀在歲月里的深情目光。這是怎樣一種愛情,沒有山盟海誓的動人承諾,沒有長亭送別的戀戀不舍。他們之間,三餐一宿,浮生相從,便成就了百年三生的真情不渝。她在,他安心而勇敢;她故去,他唯有以難眠的日日夜夜,來祭奠未了情緣。孫犁正是在筆墨的舉重若輕之間,使文章達(dá)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哀而不傷”的藝術(shù)情境。晚年的孫犁在追求中以文章之事實踐著他的座右銘——“大道低回,大味若淡?!?/p>
作者平靜低回地述說記憶中妻子生活的點滴,看似平淡冷靜的敘述之中卻讓人感覺到作者隱于文字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悲傷。當(dāng)他帶著愧疚與不安用故人生活細(xì)節(jié)懷念逝者的時候,我們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穿越時光找回從前的雙眼,蒼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滿是歲月積累的真情,這里有一種帶著酸楚愧疚的情感,這里有一些溫暖人心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