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運忠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初二年級的分化現(xiàn)象是所有英語教師最為頭痛的事了。它不但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也阻礙了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獲得較好的成績,是我們英語教師一直以來不斷討論并著手解決的問題。下面分析一下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產(chǎn)生分化現(xiàn)象的原因。
首先,我校學生的來源比較復雜。經(jīng)調查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英語的要求不高,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反正也不出國,也不與外國人打交道,英語好不好沒關系。有些孩子也認為自己不是上大學的料,英語學不學都無所謂。這兩種想法的結合,導致了部分孩子對學習英語缺乏信心或興趣不濃。其次,大部分學生在小學已學過三,四年的英語,而有些外地來的借讀生沒學過英語,這就造成初中啟始階段出現(xiàn)個體差異現(xiàn)象。再有,隨著教材難度的逐漸加深以及初二階段學生進入青春期后,身心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那些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很容易產(chǎn)生信心不足或厭學情緒。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來阻止學生兩極分化。
一、掌握學困生心理,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能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級里有位女生,人長的非常美麗動人,進入青春期后,經(jīng)常受到一些男生的明追暗戀,而她的父母因工作忙,忽視了對孩子青春期的正確引導。這就使她在思想上有些茫然,上課有時心不在焉,作業(yè)有時不完成,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相反她的著裝打扮開始與眾不同??吹竭@一切之后,我課下有意識地找她聊天,在贊許她美麗外表之余,希望她學習成績也應該如此美麗。與此同時,給予她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余時間耐心幫助她補習功課。上課對她提一些較容易的問題,滿足她的表現(xiàn)欲,增強她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最終使她初二期末考試提高了20分的好成績。另外,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我也是及早指出他們在學習英語中存在的問題,幫他們分析原因并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認真鉆研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shù)南到y(tǒng)性和連貫性。學生在初一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級得到繼續(xù)發(fā)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個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一些比較直觀,貼近生活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學習英語。
(1)巧設問題情景,降低學習難度.在教學中我總是借助掛圖,實物,以及生活中的實例等,設計問題情景,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言情景中。如教“打電話“這一話題時,我出示了一張兩位同學正在打電話的圖片后,就問學生What are they doing?同學們說:“他們正在打電話?!薄澳悄銈兤綍r都怎么打電話呢?”有的同學說:“是某某家嗎?麻煩您叫一下他好嗎?”還有的同學說:“您好!某某在家嗎?”等等。我在肯定他們的答案同時也表揚了他們的禮貌用語,接著我進一步詢問他們接電話時怎么回答,同學們又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幾種不同答案??吹酵瑢W們興趣高漲,氣氛輕松活躍。于是我介紹說“林濤和李磊正在打電話,林濤在電話里怎么作自我介紹的?我要找誰誰,英語又是怎么說的呢?請聽錄音。”聽力輸入完畢之后,學生們紛紛舉手效仿文中對話進行回答,思維很活躍。
(2)采取分層教學,注重教學效果.課堂上,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智力因素把他們分A,B,C三個層次,進行分層教學。每天上課,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時間是站在B、C層次之間的過道里,隨時關注著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隨時對他們進行提問。對于學困生不易掌握的語法,我就想方設法編成公式和順口溜,讓他們進行背記,例如在學完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最高級之后,我就把它們變成了如下方式:
比較級要變化,一般詞尾加-er;詞尾若有啞音e,直接加r就可以。輔音重讀閉音節(jié),輔音字母要雙寫;輔音字母加上y,先把y改成i,再把er后面帶。最高級加-est,前面加-the莫忘記;形容詞若是多音節(jié),只把-more,-most前面加??傊\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直到他們聽懂為止。
(3)組織學習小組,幫助學困生學習.按成績好,中,差三人一組。上閱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翻譯課文大意,討論文章后面的問題,寫出一致的答案,等待最后的評比。這樣,基礎較差的學生不但從他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同時也學會了思考方法,從而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進而增強了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4)開展小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古人云:“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币簿褪钦f學習大多數(shù)時間都落到學生自己的行動中。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p>
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是防止分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初二學生已經(jīng)學了幾百個大綱詞。為了防止學生遺忘,我們分階段搞了幾次百次競賽。賽前頭兩周,我利用午自習時間幫助B,C層次的學生按單詞的拼讀規(guī)律復習百詞,(實際上也是教他們學記單詞的方法)有意識地督促他們背記單詞。經(jīng)過兩周輔導,在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名單上也出現(xiàn)了B,C層的學生了。于是,我因勢利導,在班上表揚他們,給他們頒發(fā)獎狀,同時打電話向家長報喜,擴大聲勢。這無形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為順利進入初三學習,打下了基礎。
總之,要想防止學生分化,教師要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動態(tài),尤其成績落后的學生,要和他們交朋友,不要歧視他們,更不要動不動就訓斥他們,要不斷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達到他們自己想學的目的,從而做到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