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只有在實際運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與價值,進而產(chǎn)生后續(xù)學習的不竭動力,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將知識用“活”起來,指導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幫助學生內化所學語言知識,構建多維語言體驗,在參與語言交流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言運用能力;交流欲望;豐富元素;學用結合
【作者簡介】石蘭,江蘇省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是一味地在死記單詞,背課文,像是個只會輸入的機器,我們很少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輸出”的光芒,他們缺乏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所需的交流參與感,為了擺脫這種脫離語言教學功能性的困境,教師要以學生興趣為著眼點,關注他們在實際運用中的需求,因勢利導,使學生在豐富的英語交際與溝通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敢于進而樂于張口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激發(fā)與他人進行語言交際的欲望,在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構建多維語言體驗,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巧借生活素材,調動交流欲望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試圖為學生勾畫一個外部現(xiàn)實的結構,而是幫助學生建構出他們自己的對外部世界的有意義的、概念的、功能的描述。教師并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每個人對于知識的感悟與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師在知識面前,最多只能說是給學生搭“腳手架”,給予工具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獲得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學盡量要力求貼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發(fā)掘豐富的課程素材,讓其為課堂教學而服務,這會讓學生有話題可講,不讓知識懸于高閣之中,而讓英語在學生的嘴邊自然流淌開來。
例如,我在教天氣這一課題時,就把常見的天氣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營造一個盡量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語境。課堂一開始,我就說“Boys and girls, What a nice day today! And we’ll have some new friends this class. Let’s see who are they?”接著,朵拉和她的朋友們就出現(xiàn)在屏幕上,“It’s a fine day today. Dora likes sunny weather(在故事講述下自然帶出第一種天氣詞sunny。)”由于對這個動畫人物的熟悉和喜愛,學生比較容易走入情境,很輕松地學習了其他天氣單詞,課堂在歡快童趣的氛圍中生動有趣開展起來,教學效果良好。同時,我還拓展了一些相關的句型,比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在前面情境的鋪墊下,學生理解起來輕松了很多,而且有了這個故事記憶點,他們在接下來的日常交流中運用地會更得心應手。
再比如,我在教4A Unit7 How much?時,就把本單元話題“討論價錢”與學生們的日常購物行為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回想自己購物時與服務員的對話,都用到了哪些句子,自然順暢地引出本節(jié)課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真實的體驗迅速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有話可說且有話想說,表達精彩紛呈,見解各異但都真實、自然,擺脫了“啞巴英語”的窘境,勾起了學生的交流欲望,讓英語學習的實用功能得到了體現(xiàn)。
二、采用靈活手段,豐富教學元素
魅力課堂永遠對學生來說充滿吸引力,那么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極具魅力呢?我們要摒棄以往的刻板單一教學方式,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添加一些生動的元素,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讓學生鼓足干勁學起來,用起來。
角色扮演是日常教學中比較常見,也是頗受小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時,我就把小吃店搬進了課堂中來,讓學生分組準備食物和飲料,然后進行角色表演。學生興致昂揚,熱情高漲,連那些平時上課不怎么積極的學生也主動參與進了表演中來。表演課文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完成語言基礎的內化及表達,整個過程用英語思考、表達、合作、完成,充分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和展現(xiàn)個人風采的舞臺,采用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使教學重點與生活實踐和學生的廣泛參與有效結合起來。
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巧用“游戲助手”輔助教學。多樣形式的游戲進行教學不僅能最大限度完成教學目的,而且能讓整個教學過程鮮活靈動起來。比如,層出不窮的猜謎游戲,在“模仿猜動物”的游戲中學習動物類詞匯;在“拷貝不走樣”的游戲中學習“I can …”句型;在“蒙眼摸水果”的游戲中復習“Is this …?”句型和學習水果類詞匯。在教學4A Unit8 Dolls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五官類詞匯,我設計了“Touch and say”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請一名同學上臺發(fā)指令,說“Touch your …”,臺下同學迅速反應指令中的部位,邊用手觸碰該五官部位同時大聲應答道“Touch my …”,誰錯了就坐下,看哪位同學能笑傲群雄站到最后。緊張的游戲迅速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眼,耳,手,口在游戲中達到了完美配合,而不單單只是傳統(tǒng)課堂“眼、耳”的天下,學生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提高,那么自然他們會更愿意站起來表達、表現(xiàn)自己,英語被使用的頻率變高了,程度變密集了,長此以往,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三、重視實踐操練,凸顯輸出功能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三步教學法,即呈現(xiàn)、操練和輸出。新知的呈現(xiàn)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操練得到更好地理解與鞏固,在操練過程中從語言形式和意義兩方面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獲得初步的語言應用能力,把課本上冰冷的字符變成他們口中鮮活的語言素材??v觀我們的課堂,教師教學時容易頭重腳輕,過分強調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操練的重要性,在操練時往往程序式的一帶而過,這導致出現(xiàn)這樣的結局:學生會讀會背,但脫離課本,他們就不會用英語好好說話了,把自己死死地捆綁在書上。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教師如果眼里只有自己的教學任務,把過程和方法丟到一邊,把原本應是生動活潑的語言教學變成了無意義的機械操練,只會讓學生困于書本之中,喪失言語之能力。因此,教師要關注課堂語言訓練與學生課后語言表達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注重學用結合,圍繞課堂上的語言內容與語境來設計相應的實踐操練,不斷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育學指出:學生所獲得的認識,只有經(jīng)過實際鍛煉,才能變?yōu)樾袨椋覐捏w驗中獲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方法是:隨學隨用,即時實踐。如在學習3A Unit4 My family后,我要求學生去繪制他們個人的family tree ,鼓勵做適當拓展,寫上家人的英語名字、年齡、喜好、職業(yè)等,向班級同學和朋友進行介紹。在學習了4A Unit5 Our new home后,我在班級開展了 My home show的評比活動,同學們要首先根據(jù)自己家的情況畫出家的布置,然后上臺進行介紹,評選出最佳表述者。在這過程中,他們會畫到用到之前學過的玩具類以及服飾類詞匯等,自主將所學知識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各個單元間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在介紹作品時,他們也會尋求多樣表述,不再限定在本單元所學的句型框架內,而是在活動中學會思考,在應用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自主建構,使知識具有意義起來,真正凸顯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
教師在具體的真實語境中,要幫助學生構建多維語言體驗,使學生在體驗、理解、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內化所學語言,并在實際生活中自主運用語言,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實現(xiàn)學與用的有效結合,真正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劉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現(xiàn)狀研究[D].新疆:新疆師范大學,2014:1-3.
[2]楊軍.課堂評價表:促進教學回歸本真[J].教學與管理,2013(2):34-36.
[3]沈峰.專家評課及教學指導[R].常州:2013年江蘇省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教材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