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智
摘 要: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計算機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幫手,這使得教授學生計算機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際操作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顯得愈發(fā)重要。作為一門主要靠教師演示,然后學生學習操作的課程,高中信息技術課十分依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fā),研究高中信息技術課上師生互動的情況,分析日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與困難,提出有助于教學開展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師生互動;計算機
與其他傳統(tǒng)學科相比,信息技術課程更強調實際操作和親身實踐,僅憑理論教學無法達到課程的目標。由于信息技術課程這樣的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改進,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授課,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使學生真正參與進教學當中,讓學生親身去觀察、去操作、去體驗,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到課程所要傳達的技術和知識。
1.信息技術課堂上師生互動中所存在的問題
1.1互動流于形式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需要大量操作和實踐的課程,讓學生親身參與課程,親手完成操作是不可或缺的,很多老師也在教學中逐漸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模式。但盡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信息技術課依舊采用著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形式。老師沒有主動和學生互動的習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僅有的互動形式仍然是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無法確定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甚至會造成課堂氣氛壓抑,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個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我們的老師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迷信,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長期接受傳統(tǒng)教育,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的習慣,缺少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最終使得課堂互動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1.2師生互動的不均衡
信息技術課以計算機為載體,與傳統(tǒng)課程本身就有著基礎性的不同,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可能會對互動的方式和頻率掌握不準確。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的產生,一是老師過于放松,任由學生自由發(fā)揮,二是老師一教到底,學生完全被動接受知識。由于信息技術課對應試的影響并不大,而且青春期學生的自制力還較差,這兩種情況分別會造成:一、學生過分自由,甚至利用計算機做其他的事,把學習任務丟在一邊;二、學生過分壓抑,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最終無法完成學習任務。
雖然我們強調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老師們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當注意課堂的節(jié)奏和流程,避免走上任何一種極端。
2.關于信息技術課堂師生互動的建議
2.1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設計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作為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課程,學生們往往一開始就對信息技術課抱有相當程度的興趣。但是隨著實際課程的展開,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在學習中理論知識增多,工作軟件的操作枯燥無味,這都會使得學生的興趣衰退。要保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制定貼近生活實際,能讓學生參與進學習當中,親身體驗信息技術的作用的教學設計。
比如,在學習第五章《音頻、視頻、圖像信息的加工》時。如果單純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復雜而枯燥的內容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結果一章學完仍然不會具體的操作。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章節(jié)融為一體,為學生設計一個大的目標,例如“自制MV視頻”。將之前學習的《音頻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等內容匯總到《視頻信息的采集和加工》一節(jié)里,并且為學生準備制作視頻所需要的軟件和素材。在介紹每一個小節(jié)的內容時,都可以對照制作視頻的步驟為學生設計一個小目標,鼓勵和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的MV,這樣,當學生自己完成了自己的MV時,也就學會了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在制作MV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我們老師應當注意不要直接去解決學生們的問題,應當引導他們返回課本,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技術和能力,最終讓學生們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進行講解和處理。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課本的知識,還能實際體驗相關技術的實際應用于操作,既保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們牢固掌握所學技術。
2.2選擇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是立足于實踐操作的課程,同時它的理論知識又極為抽象和復雜。因此,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用實際與理論相聯系,不能將上機實踐與理論知識割裂開。
Word等辦公軟件的應用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在最初接觸word等辦公軟件時,學生們往往聽得很仔細、練得很認真。但隨著課程的不斷開展,操作的越發(fā)復雜和枯燥,學生們常常會失去最初的興趣。他們往往能夠學會單個內容的操作,但對這些操作的實際應用沒有概念,也不了解這些辦公軟件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割裂的情況,導致學生們對學習目標產生疑問,進而失去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可以組織切合實際的實踐課,例如組織學生用辦公軟件辦一份報紙或者制作一張試卷。從word頁面設置、錄入、排版、打印,到最后印刷出實際成果。這樣貼近實際的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從而重拾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信息技術課作為學生們接觸計算機,學習基礎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渠道,在現代的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學校和老師應當正視這門課程,正確理解其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老師們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讓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真正地傳達給學生,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終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效率和實際成果。
參考文獻
[1]戴靜怡,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