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前行,社會道德問題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對現(xiàn)在社會道德問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目前的現(xiàn)狀而言,小學教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不高,教育成果也不太理想。這樣下去,勢必會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危害。因此,對于怎樣解決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的提出刻不容緩。在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對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學科方面也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因為道德和法治學科教育與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緊密相連,學生對于外界的事物也需要正確的引導,而且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是全面素質(zhì)提升的最主要的根基。所以,其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積極地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的全面發(fā)展,是目前最大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明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
教師在課前準備教案時,就要明確此次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要知道這一節(jié)課想要表達的目的是什么、課程結(jié)束后想要學生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老師要明確課程中每一個課時目標,要能清晰明確的表達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本次課程的意義才算成功。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1.切實領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的理論知識,更加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素養(yǎng),才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同時還要豐富教師自身的法治知識,不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堅守自己的教學崗位,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意識與價值觀。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基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合理引入適當?shù)墓适潞透枨龠M教學的有效開展的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習的氛圍融洽,老師和學生都能愉快的教學和學習,同時讓學生們談談學習時各自的切身感受,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暢所欲言。
3.構建生活課堂,提升核心素養(yǎng)。小學生的三觀還處于感知與儲備階段,對外界的一切事物缺乏自我判斷力,不明白是非,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面不成熟,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產(chǎn)生更為明確的規(guī)則意識和相應的約束,從而不斷去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
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借助學校教育而形成的。核心素養(yǎng)注重的不是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的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如何以及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質(zhì)。想要達成核心素養(yǎng)不能單純的靠課堂上老師的諄諄教導,要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培養(yǎng),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qū)W以致用,同時提升核心素養(yǎng)。例如,老師可以在課上進行與本次課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其中,做完游戲之后教師要引導讓學生去思考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要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要遵循游戲規(guī)則,注意自身安全。在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時,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理性思維。
三、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地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的有效學習,就要認真仔細地思考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根據(jù)學生情況的不定向變化,要不斷研發(fā)新的教學模式,并對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找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課堂法治教育課程
1.貼近生活,觸摸法律的精細。法律規(guī)則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用來規(guī)范和調(diào)整日常生活。法治教育的原則是要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學生能從自我感知、可觸摸的現(xiàn)實生活里找到與教學內(nèi)容相一致的真實生動的法治教育案例,讓學生能夠參與、分析、探討生活中的各種法治現(xiàn)象,把所學的法治理念能夠充分應用到學生的生活中。
2.正面教育、感知法律的嚴謹。法治教育的導向是堅持育人、正面教育,要知道震懾并不是法治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知法律時要保持嚴謹。
3.基于教材、尊重法律的威嚴。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法治教育是以教材為基礎,在遵循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剖析出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因素,將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內(nèi)容在課上體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滲透。
4.多樣教學、體會法律的溫暖。用輕松的方式將嚴肅的法治教育問題表達出來,學生更容易能接受,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學習。在進行法治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讓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5.內(nèi)化心靈、培育法治的精神。實踐活動是能夠讓學生真正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以道德與法治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不僅要在課堂在教學中開展各種活動,還要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只有真正的實踐,才能讓學生對法治教育有深切體會,把法治精神轉(zhuǎn)變成自身素質(zhì),讓學生學會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性
1.依托教材設計主題。教師可以通過教材,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分享生活經(jīng)驗,一起參與活動,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比如某年級的教材上本就設有活動欄。教師通過自己解讀,進一步整理出不同的實踐性教學主題,然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
2.基于問題活動探究。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開展實踐性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調(diào)動圍繞學生的一定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加深自己對道德原則的領悟,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價值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著眼素養(yǎng)促進表達。讓學生通過與真實世界的聯(lián)系,人與人的聯(lián)系,讓孩子們學會嘗試、交流和分享。還要讓學會認識自我的關系,對自我有更清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麗新.制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0(01):43-44.
[2]獨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2020(04):136.
[3]秦軼坤.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之我見[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1):168.
[4]鄔云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后強化[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