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科
【摘要】袁衛(wèi)星所撰寫的教育隨筆集《做一個理想教師》中,強調真正的理想教師是要善于通過教學達到育人功效,在新課改語境下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師基本素養(yǎng)及技能培養(yǎng)都必須提升和加強,有聲教育和無聲教育和諧結合,呵護學生自尊心,扎實自身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音樂教師;基本素養(yǎng);技能;探析
近日,我專心品讀了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袁衛(wèi)星所撰寫的教育隨筆集《做一個理想教師》。全書分為“走進學生心靈”“追求課堂詩意”“陪好自己的孩子”“享受教育幸?!彼妮?,講述了他在教育實踐中摸爬滾打、成長成才的親身經歷與體悟,表達了“做一個理想教師”的執(zhí)著情懷,也為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成為一名理想教師的可期路徑。
在袁衛(wèi)星老師看來,真正的理想教師是要善于通過他的教學達到育人的功效,而不是單純地傳授某一學科的知識。他在書中說:“這兩者有著‘育人’和‘教書’的差別,有著‘人師’和‘經師’的區(qū)別。教師,只有完成了這種轉向,才能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jù)個人發(fā)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并實施教育;才能在教育中將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xiàn)’。而這時候的教師,才真正稱得上是‘理想教師’?!?/p>
這一深刻道理給了我很大的感觸,領悟到了教育理想的美好與神圣,并思考如何成為一名理想的音樂教師。音樂是一門藝術,是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感體現(xiàn),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范疇。在新課改語境下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對音樂作品的表達和欣賞是途徑,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情感,提高藝術的審美能力,塑造真善美的心靈,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并結合袁老師的專著,如何提升初中音樂教師基本素養(yǎng)及技能培養(yǎng),我有以下幾點啟思。
一、有聲教育和無聲教育相結合是初中音樂教育的基本策略
現(xiàn)在仍有人對音樂課的理解有誤區(qū),認為音樂課上教師就是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等,將音樂的美傳遞給學生,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唱歌課”,教師邊演奏邊唱,學生跟著唱。
其實這只是看到了音樂“有聲教育”的一部分,音樂課也絕非唱歌這么簡單,在學樂理、欣賞、游戲、音樂創(chuàng)作等過程中,音樂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也會無聲地傳遞給學生,“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師應以身作則”“以教人者教己”。教師只有自己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有力地說服和感染學生。
音樂課堂教學中,我會以愉悅、熱情、樂觀等積極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讓學生消除疲勞,集中精力,鼓勵他們踴躍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情感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唱課《青春舞曲》,這是一首具有典型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的歌曲,在學唱部分,我首先通過節(jié)奏的訓練讓學生感受作品的風格,接著采用跟節(jié)奏讀歌詞的說唱形式,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內容,最后加入音符熟悉作品的旋律。
整個過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很快就學會演唱歌曲。在拓展部分,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每個人都積極地投入自己小組的合作中,展示出別樣的《青春舞曲》。在小結部分,讓學生思考了歌曲要表達的寓意,學生們開動想象力,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告誡大家青春易逝,珍惜時光,讓學生在學唱中真正理解作品。
初中音樂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水平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上引導和鼓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中,情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從而達到深層次的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真正做到使音樂從有聲到無聲的結合。
二、呵護學生自尊心是初中音樂教育的必由之路
朱永新教授說:“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相信每個孩子。”堅守有愛的教育,做有溫度的教師。好的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平等地對待和相信每一個孩子。初中音樂教學中,每位學生對于音符和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都不同,正如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差異。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去維護每一位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用真誠的微笑去關心愛護、表揚鼓勵每一位學生。
初中階段的學生是性格形成和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心理相對稚嫩和敏感。在課上,有的學生自始至終不開口唱歌,這個時候,我往往會走下講臺,站在學生們中間,先帶領他們一起演唱歌曲,然后特意邀請這位同學和老師一起演唱,并給予表揚說:“你的聲音真的很棒,老師很喜歡你的歌聲?!边@只是一個小小的夸獎,也許能夠提高他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如果在音樂課堂上有學生唱歌時忘記了歌詞,會鼓勵他:“你唱得不錯,如果不緊張再能熟練些,就更加完美了。”相反,如果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質問他:“你怎么回事,這幾句歌詞都記不???”那么,也許學生會覺得在同學面前很沒有面子,抬不起頭來,也失去了在班上放聲高歌的勇氣,時間一長他對音樂的興趣只會越來越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要學會如何提高學生對你的課堂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也給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互動教學中加入適當?shù)挠螒颦h(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即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也增加了音樂課堂的融入性,培養(yǎng)了興趣也增強了自信心。當然,除了表揚外,適當?shù)膽土P也是必要的,但是還要以尊重學生人格、不傷害他們的身心為前提。
三、扎實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是初中音樂教師的立足之本
如今,《音樂新課標》提出了以“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為主的新的內容標準,取代了原先以“唱歌、音樂知識與欣賞”為主的課堂教學內容。因此,對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有了全方位的要求,音樂教師已不是簡單的能唱歌、會彈琴,還需要掌握第二課堂的合唱、合奏、曲藝、戲劇、編導、指揮、音樂創(chuàng)作等復合專業(yè)技能。其次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用袁老師的話說“就像一首詩”那樣的課堂教學。這時就需要音樂教師進行大量的課前認準備,充分理解課程要求,課上積極與學生互動,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課后注重教學總結,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上《沃爾塔瓦河》,這是一首大型的交響詩作品。為了能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品,課前讓他們利用網(wǎng)絡查詢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并查找那個時期的音樂作品特征和音樂流派特點。課堂上,我利用課件,通過圖片和文字的形式詳細地講述了作曲家和音樂作品的結構。欣賞環(huán)節(jié),通過微課的形式,提前錄制了沃爾塔瓦河的音樂主題,讓學生學唱熟悉旋律加深印象,圍繞著主題音樂展開欣賞,這樣更容易理解作品。拓展部分讓學生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分段分組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每段音樂旋律特征,感受作曲家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巧妙構思和音樂要表達的愛國情懷,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和鑒賞能力。
四、結語
總之,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音樂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美化心靈的良藥,是人類進步的助推器。廠房里的工人們在輕盈的音樂聲中消除一天的疲憊,田間耕作的農民們哼起自創(chuàng)的小調,搖籃中的嬰兒在母親低吟的催眠曲中安然入睡......可見,音樂不僅是表演的藝術,還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人類生活中的親密伴侶。我對音樂教育的執(zhí)著理想就是:切實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技能,并將其融入音樂教育實踐中,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感受和創(chuàng)造美,并讓這種美和情感體驗伴隨他們一生。
參考文獻:
[1]周恩建.淺談家庭教育中的賞識教育[J].教育藝術,2005(9).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