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君
摘要:神話是人創(chuàng)造的,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想象、向往與追求。北歐神話里的布倫希爾德的形象也不斷地被人們進行修訂和補充,讓這一人物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人文信息。探討這一人物對于我們繼承優(yōu)秀人類歷史文化和弘揚現(xiàn)代文明的正能量有著巨大意義。瓦格納重塑的布倫希爾德形象充滿了人性的光芒,她堅持的公平正義正是人類的不懈追求。
關鍵詞:尼伯龍根;布倫希爾德;瓦格納
中圖分類號:J83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11-0015-04
1 緒論
世界神話意趣紛呈,也紛繁蕪雜,當這些故事從口口相傳發(fā)展到有集大成者將它們演繹成文字傳播的時候,便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審慎對待和處理人物關系及故事邏輯。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神話世界也開始漸漸脈絡清晰起來。我們發(fā)現(xiàn)北歐的神話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神話一樣,都有著(上)天、凡(間)、地(獄)三個境界和神(仙)、人(情)、魔(鬼)三股力量。天神通過庇護人情,贏得凡間的力量對付地獄魔鬼;魔鬼通過誘惑人情,操控凡間的力量對抗上天神仙,多少悲天慟地的地域神話故事就是從中演繹開來的。人們借助于這一載體呈現(xiàn)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九功之德”,或鋪陳轟轟烈烈的偉大歷史事件,或歌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天神的光熱普照著凡間,地魔的陰險吞噬著凡間,使人情遭受扭曲。人就是在天神和魔鬼的相互擠壓和撕扯中,不服命運安排和任何創(chuàng)傷的永恒屹立者,展現(xiàn)的人性光芒總能夠照耀和指引后來者不斷追求生命的真諦。其中,布倫希爾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本文將多角度分析《尼伯龍人之歌》(本文下稱《之歌》)和《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本文下稱《指環(huán)》)兩部偉大的神話色彩濃郁的成文作品?!吨琛反蠹s寫成于1202年至1204年間,以詩歌的形式講述了尼德蘭王子西格夫里特(即齊格弗里德)的故事。在第六歌,布倫希爾德以冰島國女王的身份出現(xiàn),她用擲槍、投石和高跳三項比賽考驗世間的勇士,尋覓自己的丈夫。勇士西格夫里特用隱身術幫助勃艮第國王恭特(即貢特爾)贏得比賽并贏得布倫希爾德為妻。同時,西格夫里特也娶得恭特的妹妹克里姆希爾特(即貢特魯尼)為妻。日后,布倫希爾特與克里姆希爾特兩位王后個人的紛爭恩怨帶來了一場驚心動魄和聲勢浩大的部族仇殺和復仇殺。全詩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西格夫里特之死;第二部分為克里姆希爾特的復仇。貫穿全詩的就是尼伯龍寶物,所有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都圍繞它展開,人性在權力和財富面前張牙舞爪,但最終又歸于沉寂。塵埃落定后,萊茵河底的黃金(尼伯龍寶物)復歸安然。
《指環(huán)》是德國音樂家瓦格納作曲和編劇的一部大型樂劇,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北歐神話、《埃達》和《之歌》,瓦格納歷時26年,于1874年完成了創(chuàng)作。樂劇共分四部,分別是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諸神的黃昏。劇情圍繞象征權力的指環(huán)展開,尼伯龍根的侏儒阿爾貝希里盜取萊茵河的黃金并鍛造了指環(huán),眾神之主沃坦奪取指環(huán)作為報酬送給了巨人。侏儒詛咒:“它會使戴它的人死去”。女武神布倫希爾德奉沃坦命收集人間勇士的英靈去天宮,但她卻對凡間人情心生悲憫,于是被囚禁在熱焰山巔,只有真的勇士穿過魔焰才能吻醒她。勇士齊格弗里德殺死了巨人獲得了指環(huán),穿過了魔焰吻醒了布倫希爾德,兩人并立下了愛的誓言。覬覦指環(huán)的恭特爾和哈根用迷藥使齊格弗里德忘卻了誓言并指使他從布倫希爾德處偷走了指環(huán)。傷心絕望的布倫希爾德泄露了齊格弗里德致命弱點,哈根殺死了齊格弗里德。最后的時刻布倫希爾德才明白這一切都是騙局,但為時已晚,她相信愛情的力量,選擇在火焰中與齊格弗里德一起獲得永恒。這一場大火也燃燒到了天宮,諸神的黃昏終于來臨。
我們熟悉這兩部作品后,會發(fā)現(xiàn)布倫希爾德的形象在瓦格納的筆下有了顛覆性的改變。瓦格納通過《指環(huán)》表達了他樂劇新的指導思想,他認為“神話的無與倫比之處在于,它隨時都是真實的,對所有時代來說,它的內容都是取之不盡的?!蓖吒窦{攝取了《之歌》中的元素,以自己的理解闡釋神話寓意的深刻內涵并賦予了這些神話元素以新的生命。我們可以從對比的角度探究瓦格納的作品,通過多方面對《指環(huán)》與《之歌》中布倫希爾德的角色形象的比較,探尋瓦格納對女性以及人性的更為豐富的理解。
2 布倫希爾德的抗爭,彰顯了正義的維護
2.1 對男權抗爭,追求獨立人格
《之歌》中布倫希爾德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抗爭,在輸?shù)舯任浜笪砉赝鯆D后就淪為一個男權世界里的仆從。她在隨恭特回勃艮第國的途中,也曾不想和國王結婚。她把丈夫恭特的手和腳用繩索捆綁起來吊在壁上,不許他靠近自己。但被西格夫里特再次以恭特的名義用武力制服,她終于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從此屈從于丈夫的地位和利益。西格夫里特制服布倫希爾德后,帶走了她的戒指和腰帶并送給自己的妻子,這成為日后兩位王后的怨恨的導火索。面對妻子們的怨恨,西格夫里特對恭特說道:
“我們要教導(ziehen)婦人,請你禁止你的妻子,我也禁止我的妻子。這種驕縱的狂言,我現(xiàn)在真覺得羞恥?!?/p>
“ziehen”在德語中概念義為“牽引,拉拽”,這里譯為“教導”,即以一定的方式對目標進行某些知識或經(jīng)驗的教育和導向,使其能正確的理解或應用所傳授知識或經(jīng)驗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以上對下的凌駕姿態(tài)。從中足以窺見《之歌》中中世紀女性作為男權附屬品的社會存在狀態(tài)和地位,以表達和宣揚男權文化對女性的評價和期待。
《指環(huán)》中布倫希爾德身上沒有《之歌》里男權社會為女性設定好的特質?!芭渖瘛钡诙坏诙觯痔姑畈紓愊柕職⑺例R格蒙德(齊格弗里德之父),布倫希爾德反駁道:
“什么!請懊悔地收回這話語!齊格蒙德是你的至情至義。我要將瓦爾宗人護翼[…]我奔赴一場惡戰(zhàn),我懷著痛苦之心,忠誠將背信地離開你!”
面對父神的命令,布倫希爾德選擇了遵循自己的心意,保護了齊格蒙德。她從沃坦口中得知沃爾哈拉天宮要毀滅的厄運,也知道齊格蒙德是沃坦的兒子,更為重要的是她要保護的人或許能挽救神界毀滅的命運。她指引齊格蒙德去往沃爾哈拉宮殿時,被齊格蒙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決定改變戰(zhàn)斗的立場與決斗的結局。布倫希爾德對于父命的反抗,展現(xiàn)了她至善的價值追求,她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她不再是父權下唯命是從的乖女兒,王權手下的女武神,她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
2.2 為愛情抗爭,追求幸?;橐?/p>
《之歌》中,恭特率領求婚團拜見她時,布倫希爾德的心意是傾向西格夫里特的,認為西格夫里特才配得上向她求婚。這種一閃念的愛慕很快被自己放棄,她最終屈從于勝她不武的男人恭特。在婚禮上看見這對新人時,布倫希爾特只有黯然神傷:
“她不由得悶悶不樂,難過地落下了眼淚,熱淚沿著她熾熱的雙頰流淌,成行成串?!?/p>
曾經(jīng)的冰島國女王原本可以自由地做到愛我所愛,但世俗門當戶對的偏見、內心的懦弱迫使她只能以淚水表達自己的訴求。毫無疑問布倫希爾德是中世紀歐洲黑暗社會下婦女命運的典型代表。
與《之歌》相比,《指環(huán)》中的布倫希爾德對感情的追求真摯而熱烈,甚至敢為愛情做出自我犧牲。齊格弗里德吻醒了沉睡的布倫希爾德,不禁被她的美貌嚇得驚慌失措:
“仿佛喪失了理智![…]焦灼的渴望在啃食著我的意識,雙手顫抖,是因為心中猶豫!我這懦夫出了什么事,難道這就是恐懼?這里有一名沉睡的女子,她教會了我恐懼!”
面對齊格弗里德熱烈表白,布倫希爾德再也無法抑制內心感情的呼喚,熱情吟唱道:
“羞怯的沖動勇氣在感情里,天堂的智慧離我而去,是愛的歡樂將它取而代之!”
齊格弗里德此刻表現(xiàn)出了驚恐與不安,是他性格的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他英勇直率,無論面對什么都毫不畏懼;來到山頂吻醒布倫希爾德后,他卻產生了膽怯之情。此情此景,與其說齊格弗里德以一吻帶來布倫希爾德的重生,不如說布倫希爾德喚醒了齊格弗里德內心原始的又強烈的對愛的渴望。在兩個人情感的交融碰撞中,布倫希爾德感受到的不是人神階級的冷漠,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不平等的主導,而是“兩個平等人的相互給予對方吸引的能量”。布倫希爾德在真摯感情召喚下,不畏懼倫理的壓力,不懼怕階級的審視,傾其所有勇敢追求,實現(xiàn)了從神到人的轉化。
《指環(huán)》第四部“諸神的黃昏”中,齊格弗里德要離開布倫希爾德去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后,女武神中的瓦爾特勞特懼于諸神的黃昏預言,前來勸說布倫希爾德將戒指還給萊茵河的少女,以阻止這場災難。但布倫希爾德抗拒道:
“你知道它對我有何意義?指環(huán)的意義,遠過于沃爾哈拉的結局,遠過于諸神的聲譽[…]指環(huán)向我證明了齊格弗里德的愛意![…] 我永遠不會將愛情放棄,他們永遠無法將我的愛情奪去,哪怕沃爾哈拉的輝煌壯麗會淪為廢墟!”
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布倫希爾德此時已不是尊從神界命令的女武神,而是堅守自己愛情的有情人,為堅守自己的愛情可以放棄一切并敢于同一切反對力量做斗爭。布倫希爾德對齊格弗里德的愛情,是純粹的、執(zhí)著的,是可以拋棄一切的。在利欲熏心和權力至上的世界里,齊格弗里德和布倫希爾德追求的是人類最原始、排除一切外在干擾的自然之愛、和諧之愛,這種愛需要的只是彼此心心相印。
在任何歷史時期,哪怕是中世紀的黑暗,面臨任何嚴苛的迫害,哪怕是宗教勢力的壓榨,人類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缺以身試法舍生取義的偉大壯舉和典型人物。在瓦格納看來,能夠超越金錢超越利益甚至是超越生死的愛情是值得追求的,他終極一生也在追求著理想中的愛情。瓦格納認識到人的生命畢竟短暫,于是他把對愛情的追求設計成可以超越生命周期,用精神指引走向未來?!吨腑h(huán)》中布倫希爾德最后用一場大火救贖了齊格弗里德,實現(xiàn)了他們永不分離的誓言,他們在死亡中相聚。在瓦格納看來,天堂是獲得圣潔摯愛的地方,是凈化人類情感的庇護所、幸福之地,是精神救贖的地方,愛情在死亡中得以永生。
3 布倫希爾德的復仇,凸顯了公平的追求
兩部作品中,布倫希爾德雖都有復仇的動機,但是復仇的方式、力量、效果是不同的?!吨琛分校紓愊柕旅鎸ξ鞲穹蚶锾仄拮涌死锬废柼氐男呷?,只一味的傷心落淚,后來向丈夫恭特求助控告:
“你的妹妹公然斷言,我是他丈夫的姘婦,她信口雌黃,妄圖徹底毀掉我的全部名譽[…]要是你恭特不能替我洗雪這奇恥大辱,我還有什么臉在這人世上,茍且偷安!”
貢特國王下令:
“這位尼德蘭英雄必須對我們坦白交代:他是否說過大話,否則必須收回謊言?!?/p>
布倫希爾德把自己桎梏在世俗社會觀念之下,她的恨意出于道德倫理上的羞恥。她對西格夫里特的恨意被恭特和哈根以騎士名義的英明掩護的野心利用,他們要置西格夫里特于死地,最終是要占有尼伯龍根寶物。《之歌》中布倫希爾特復仇的方式就是以婦人的柔弱換得男人的同情,讓男人對付男人。而野心家們的目的是霸占他人的財富和權力,至于復仇力量和效果則遠超出她所能控制范圍。從此布倫希爾特在《之歌》中就淡出了,波瀾壯闊的故事由他人擔任了主角。
《指環(huán)》中布倫希爾德的復仇始于愛情平衡被打破,亦終于愛情得到平衡?!爸T神的黃昏”中布倫希爾德得知齊格弗里德的背叛,拋棄自己與貢特魯妮結婚后,起了復仇之心,她極為痛苦地喊道:
“欺騙!欺騙!這是無恥的騙局!背叛!背叛!我要向他雪恥!”
背叛得到的結果同樣是背叛,布倫希爾德把齊格弗里德的軟肋(刺向他的后背!這是唯一能打敗勇士的辦法)告訴了哈根。她曾“賦予了他魔力,保護他不受任何打擊”,也為了這份愛情放下作為女武神的使命。但她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欺騙,發(fā)下了惡毒的詛咒:
“若布倫希爾德注定要心碎,那么請讓背叛者以他的姓命作為償還!”
她已萬念俱灰,齊格弗里德已經(jīng)今非昔比,以背叛對待背叛才是一個公平的選擇。英雄齊格弗里德終于隕落在昔日情人布倫希爾德仇恨之下。與《之歌》相比,瓦格納賦予了布倫希爾德更多的自主權,并使她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力量去改變和控制自己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進攻性、力量、理智、勇氣等在當時社會認知下原本屬于男性的特質,被瓦格納融入到布倫希爾德的女性角色中,從而打破了女性形象的傳統(tǒng)框架。她自由、獨立、勇敢,最為重要的是她擁有純粹的人類之愛和對公平的追求。
4 布倫希爾德的死亡,崇顯了生命的救贖
《指環(huán)》最后一場,布倫希爾德得知了自己誤解了齊格弗里德,而謀害英雄的陰謀只為得到那個象征權利的指環(huán)后,她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所有謊言與陰謀。所有維持世界運轉的微妙平衡都被打破了,宿命不可避免。誰來拯救這個岌岌可危的世界?要怎樣對一切不可饒恕的罪孽進行清算?布倫希爾德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在為自己的生命得到永恒做出了選擇。只有消滅一切舊勢力,新世界才能誕生。她代表了一種新生的力量,翻過天神、凡間和地獄所有丑陋陰暗的一頁,用熊熊燃燒一場大火掀開新篇章。她將指環(huán)歸還萊茵河的少女,燃起大火并走進火焰,火焰直燒入沃爾哈拉宮:
“火焰會將我吞噬,滌除指環(huán)上的咒語!”
最終,布倫希爾德作為新世界祭獻者,讓整個舊俗的世界在她的一把烈火中徹底毀滅, “世界之火也不應該永遠進行摧毀,而是要清潔凈化,并且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世界秩序”。隨著損害自然的沃坦秩序之被布倫希爾德終結,世界被帶回到天堂樂園版的原初狀態(tài)中,通過結束得到再生?!八米约核械膼劬融H了齊格弗里德,她用她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最終幫助了父親沃坦,完成了拯救世界的壯舉,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的輪回?!痹诹一鹬斜几八劳龅牟紓愊柕乱虼藢崿F(xiàn)了神性與人性的統(tǒng)一,從這個角度上說,瓦格納的所有作品里,很難再找到如布倫希爾德這樣完美的女性形象。根據(jù)布倫希爾德的指令,指環(huán)的詛咒被萊茵河的少女們消解,這枚指環(huán)變成了“萊茵河的這顆閃爍的星辰”,希望之星上升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里,這個嶄新的世界越過世界末日的腐朽而升華,人的世界在愛的力量下獲得新生。
5 結語
布倫希爾德在《之歌》低姿態(tài)的形象與手稿完成的社會背景有緊密聯(lián)系?!吨琛肥指逭Q生的13世紀初正是騎士文學盛行的時期。由于騎士階層的確立和騎士社會地位的提高,形成了一種騎士精神。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騎士文學諷刺了盲目的臣服與追求,歌頌信仰上的忠誠,“上帝就是一位完美的超人格神,是超越了世間一切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滿足了日耳曼人在宗教信仰上的需要”,《之歌》反映的是騎士階層的文化訴求。
瓦格納開始創(chuàng)作《指環(huán)》的那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第一次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瓦格納26年后完成的《指環(huán)》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借助神話對他所憧憬的世界的一種詮釋,他從神話中攝取元素,賦予神話的內容以現(xiàn)實寓意,挖掘了人生、社會、哲學、倫理等各個方面的思想內涵。他在《指環(huán)》把現(xiàn)今描繪成與神話異化的世界:自然遭到破壞,用虛無主義的方式癡迷權利,資本統(tǒng)治造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腐敗,資產階級統(tǒng)治下的國家以及各種社會關系抽象而無用。十九世紀的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處于急劇動蕩的時期,歐洲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在資本主義最發(fā)達的英、法等國,工業(yè)革命使資產階級政權日益鞏固和發(fā)展,同時資本主義的反動性和丑惡面目也日益暴露,資產階級為了擴大資產與利益擴張不斷從自然中獲取原料造成嚴重自然破壞,資產階級與廣大勞動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歷史呼喚新秩序的誕生。瓦格納就是利用神話題材,借助一種神秘的力量來重整滿是流弊的世界。在瓦格納看來,神話是歷史的開端與終結,而運用神話元素的藝術形式并非一種對神話本身的回歸,而是一種進步,一種發(fā)展,“直至人類贏得最高的人類能力 ”,回歸本我,回歸自然。顯然在最終拯救世界的主角布倫希爾德身上,瓦格納寄予她如此使命,如此厚望。
布倫希爾德對人性的追求實質就是我們人類自身對人性追求的表現(xiàn),許多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神話故事,之所以被人們世代傳頌,無不飽含著對人性的表達和贊美。在《指環(huán)》第一部“萊茵河的黃金”中,故事處于最原始純潔神話狀態(tài)中,此時不需要英雄的表現(xiàn)。隨著侏儒對愛情的詛咒以及對黃金的搶劫,神話的純潔發(fā)展出現(xiàn)了渾濁的狀況,這種渾濁對人性提出了挑戰(zhàn)和考驗,此刻就需要英雄顯本色。最終,布倫希爾德在經(jīng)歷一切陰謀背叛后用一把大火消除一切反人性的濁流,世界又回歸安靜和純潔。人類命運是一個共同體,只有尊重、誠信、公平、正義的人性得到伸張世界才能和諧共生,否則只有互斗共亡?;诖?,瓦格納賦予布倫希爾德的人性之美跨越了國界和種族感動了幾個世紀的人們,并將繼續(xù)感動著人類。
參考文獻
[1] 安書祉譯.尼伯龍人之歌[M].譯林出版社,2000.
[2] 魯路譯.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0.
[3] 楊九華.論瓦格納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的思想寓意[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4] 狄特·波希邁耶爾.理查德·瓦格納.生平-時代[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
[5] 理查德·瓦格納.著作與文學作品全集[M].萊比錫.1871年至1883年,1888年第二版,第四卷.
[6] 朱麗穎.探究瓦格納尼伯龍根指環(huán)中女性角色的女權主義色彩[D].河南大學,2015.
[7] 于博,孫聞.德國中世紀騎士文學及騎士精神分析[J].高教研究,2016(09):261-262.
[8] 李鑰.尼伯龍根之歌與德意志民族心理之關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