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而許多教師在長期“抓兩頭,帶中間”的思想指導下,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身上,導致數(shù)量最龐大的中等生成為班級學習活動的“背景”。這個“背景”的“面積”到了高年級增長趨勢明顯。以我校為例,高年級總人數(shù)為164人,語文成績在70至85分之間的人數(shù)占113人,比例高達68.9%,比中年級時增加了94人,增長率為42.6%。高年級語文有大量的自主閱讀、理解的要求,而中等生并沒有跟上優(yōu)等生的步伐,甚至從優(yōu)等生“轉化“成中等生,是形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因此,提高中等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和能力,指導中等生實行有效閱讀,應成為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關注點。如何提高高年級中等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呢?
提高“有效閱讀”意識和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向高年級學生提出了不小于100萬字的閱讀量要求,即每學期達到25萬字,相當于語文課本5本左右。根據(jù)我校的課外閱讀調查問卷顯示,113名高年級中等生完成每學期5本閱讀“任務”的有102人,“達標率”為90.26%,但閱讀5本以上的下降到42.3%,10本以上的劇降到7.96%。這個數(shù)據(jù)表明,中等生“完成任務”式的心理占了主導作用。他們能主動或被動老師布置的任務,但同時嚴重缺乏主動完成閱讀的熱情。要轉變中等生這種消極心理,首先必須想方設法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營造班級讀書氛圍時,在班級開設課外閱讀的展示臺。這個展示臺不能成為優(yōu)等生的專屬品,而應該有各個階段學生,包括中等生的舞臺。如請中等生參與讀書環(huán)境的布置,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由中等生推介“最值得推薦書目”,選登他們進步的作品等。課堂上多設計適合中等生回答或參與的問題和環(huán)節(jié),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選擇健康、合適的課外讀物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對于中等生來說,這點尤為重要。他們大多自信心不足,有比較強的從眾心理;或純粹根據(jù)個人愛好選擇讀物,隨意性、盲目性較大;加上受閱讀水平、閱讀能力所限,在閱讀選擇方面,會更容易偏向選擇內容淺薄、甚至庸俗的“流行”產(chǎn)品。閱讀這些作品,即使達到或超過規(guī)定的閱讀量,但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出現(xiàn)負面作用。如果不及時引導,中等生可能會成為閱讀、傳播不良讀物的“中堅力量”。因此,老師在關注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特別是中等生的閱讀書目,杜絕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根據(jù)“分層教學”的原則,筆者向中等生提出的閱讀要求是“先重質,再重量?!泵繉W期都列出學校在“書香校園”活動中所推薦的書目,標注其中哪些居于“必讀書目”,在每周一節(jié)的課外閱讀課中對這些書目的閱讀進度進行交流匯報,并把交流的舞臺予以各個層次的學生,不能以“抓兩頭”為借口忽視了中等生。
“書香校園”的推薦書目是由長期執(zhí)教當年段的一線老師提供的,具有非常大的引導作用,而我標注的“必讀書目”主要類型有:與課文配套的延伸讀物;典范的文學作品。這兩種類型的書目比較穩(wěn)定,而每學期常新的推薦,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雜志等,有時會把某一期的報刊雜志作為學期的必讀書目推薦,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對于中等生來說,“先重質,再重量”是一個最重要的課外閱讀原則,讓他們充分感受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學審美趣味,在書香的熏陶中茁壯成長。
教給中等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任何閱讀都講究方式方法,特別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接觸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不長,自身掌握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不完善,很多方面并不成熟,此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為學生選擇正確、合理的閱讀方法并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質量,將課外閱讀的價值與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適合各個層次的閱讀方法有:①瀏覽、精讀與略讀相結合。保證在較短的閱讀時間內,既獲得更多的信息量,又能較為深入地品味語言、寫法等。②批注圈畫法。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動筆,能極大加強閱讀的有效性。③讀書筆記法。給學生介紹有效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表格式、思維導圖式,甚至可以把書中的人物設為游戲中的角色或制作“人物名片”,既發(fā)展了閱讀的興趣,又提高了閱讀的有效性。
建立“閱讀助力”檔案
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記錄意識,提高閱讀積累帶來的高效。很多老師都會讓學生制作閱讀記錄卡、讀書手抄報等,但制作之后,這些閱讀的重要成果的去處就無人問津了。在高年級,筆者會要求學生每人建立一份“閱讀檔案”,把自己閱讀成果歸入其中,每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再次品讀,老師也要關注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提高閱讀的實效,又可以自我觀察在讀的書籍是否存在類別單一、品味不高的情況,并及時調整。二是老師也要為學生建立“閱讀助力檔案”。檔案的形式多樣:可以記錄每個學期學生閱讀過的書籍名稱,以觀察學生的選擇讀物是否向健康方面發(fā)展;可以記錄每一個學生讀書時采用的讀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為他們的閱讀提供最適合的建議。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南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