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春燕
【摘要】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傳統(tǒng)精神見證者,國學經(jīng)典同樣是我們?nèi)A夏兒女為人處世的立人之本,是保障我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應當通過系統(tǒng)有效的課程與引導,認識到這些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并在他們幼小、待成長的心靈上生根發(fā)芽,進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個人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發(fā)展意義。因此,讓本來枯燥無味的國學經(jīng)典花朵在課堂中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地綻放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國學;方法
我們知道0~13歲的小孩子,記憶力非常好,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將祖祖輩輩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經(jīng)驗一點一滴地記憶下來??赡芩麄儎傞_始還不理解其深刻的含義,但是先記住,隨著年齡不斷地增大,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成長,也就是說成長到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們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學生這樣從小日積月累就有了“厚積”,就能“薄發(fā)”,就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應當通過系統(tǒng)有效的課程與引導,認識到這些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并在他們幼小、待成長的心靈上生根發(fā)芽,進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個人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發(fā)展意義。讓傳統(tǒng)文化與優(yōu)良美德隨著國學文化教育進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對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規(guī)范與優(yōu)化,陪伴他們快樂、有意義地成長下去。如何讓本來枯燥無味的國學經(jīng)典花朵在課堂中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地綻放呢?筆者認為,以下方法值得借鑒。
一、表演法
在學習中,適當加入表演環(huán)節(jié)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法,試著將傳統(tǒng)文化知識設計成表演。如,當學生學習傳統(tǒng)古訓《弟子規(guī)》時,教師編導,穿插一些情景表演。《弟子規(guī)》是我國古代針對于傳統(tǒng)美德啟蒙的青少年誦讀類書籍,進而約束、規(guī)范青少年兒童的日常行為,明確做人的道理。這本教育書籍從“孝悌”“行善”“日常行為”等方面對青少年兒童有指向性地通過典例示范行為規(guī)范,并做了正確的通俗解說。首先是“守孝悌”,它是做人之根本。做人不能做到孝順父母,便失了為人大德,因此,作為21世紀新時代的青少年,從小就要養(yǎng)成遵從父母,聽父母話的好習慣,成年后在父母無生活能力時要盡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筆者讓男學生扮演父母,讓女學生進行對男孩子演出孝順父母的言行出來。其次,這本書最重要的是在道德方面讓學生明確是與非。做人做事講誠信,說話、做事“信”字為先,“污言穢語”的臟話不能說,“花言巧語”欺騙人的話不能說,不是親眼看到的事物不能信口開河,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切不可隨意應允他人。在學習這個內(nèi)容里,我讓男學生表演出講誠信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言行出來。此外,《弟子規(guī)》還對于有品德之人在日常起居的行為規(guī)范方面進行了介紹與表述。我就挑選出一些學生進行一些日常行為的示例與表演,如,向別人提出借東西的請求,在明確表述自己借用想法后,經(jīng)過別人同意后才能使用,并且在使用后完好地、及時地將物品歸還。又如別人不同意借給自己某項物品,切不可私自拿取使用,這是不道德的行為。這樣,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學習中表演,寓教于樂。
二、情境法
“情境法”就是非常適合小學生,我運用多媒體設計出學習古代文獻的情景、意境。在國學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式教學聲色并用的課程展現(xiàn)方式,以鮮明色彩的圖片、動畫以及沁人心脾的音樂等,讓孩子們沉浸在學習國學的樂趣當中。例如,在學習課程“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中,深刻表現(xiàn)年僅四歲的孔融都有謙卑孝順的思想,表露孝順與謙卑是中華偉大的優(yōu)良品德的學習觀念。再舉出反例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很多比孔融大很多的人,都不懂的謙卑與孝順的思想品德。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有些人會講好聽的話,但沒有去做好。我國的國學經(jīng)典范本所講述的優(yōu)良品德多是易讀難行,盡管在古代較差的生活條件下,但優(yōu)良的美好品德卻成了古人一生崇尚的高貴品質(zhì)。這一切可以讓我們明白,優(yōu)良的美德與高貴的品質(zhì)才是使我們國家屹立于世界之林最重要的民族大義。
三、活動法
筆者讓學生通過活動,創(chuàng)造一定的真實情境來加強自己的理解與領悟。如配樂誦讀學習: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孟郊的《游子吟》,學生讀完,讓他們懂得了偉大、無私的母愛。母愛猶如陽光、水和空氣,她能夠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著五彩繽紛。她就是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取代的。母愛的偉大,無私,只求給予,不求回報。我們不應該將母親親切的問候當作可惡的嘮叨,將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當作是一種羞恥,不應該一次次地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
四、誦讀法
在我國的傳統(tǒng)語文課程教學方法當中,“誦讀法”是最直截了當、見效最快的學習方式。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了解到“當讀萬卷書,但行萬里路”這等精妙絕倫的國學經(jīng)典語句,其蘊含著豐厚的實踐精神與為人之道。此外,《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關于人生道理與文明禮數(shù)的說教之言,在《論語》的教授課程當中,《孟子》卷十二有言: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泵献臃穸怂恼f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边@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白圭狂妄自大并且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面對利益與欲望搶為人先,遇到困難與禍患則轉嫁到他人身上,表現(xiàn)出及其卑劣的行為風范。對此,孟子則以和藹平和的態(tài)度對白圭狂妄自大并且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進行了指正,表現(xiàn)了孟子對待學生與人生的仁愛之道。通過學生的反復誦讀與理解,想必他們一定能從中獲益匪淺,明白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做事要利己利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得到了訓練和提高了記憶力。這樣,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進一步理解和內(nèi)化自己的思想。筆者組織學生誦讀的有:齊讀、四人小組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等等。
五、比賽法
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不僅采取情景劇比賽,適當?shù)刈尯⒆舆M行比賽,使他們投入到學習中;還定期舉行“墨香滿園,金紫飄香”為主題的書法比賽;還舉行以經(jīng)典文化為主題的美術作品展覽,如,“書兒香香”“書香飄逸”“書香怡情”等手抄報、櫥窗展板;還誦讀儒家經(jīng)典名句比賽等等。學生在有趣的比賽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學習到了傳統(tǒng)美德與優(yōu)良品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同時,樹立學生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zhì),讓他們好好吸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精神養(yǎng)分”,這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傳統(tǒng)文化的演繹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國學經(jīng)典課程的學習,學生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有著不同程度可喜的變化,例如,學生更懂禮貌了、學生更孝敬父母了、學生在學習上有進步。
參考文獻:
[1]孔祥燁.國學入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林助雄.記憶力與理解力概論[M].陜西大學出版社,2008(1).
[3]章太炎.國學概論[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發(fā)行中心,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