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杰 黃玉蓮
一、品種選用
選用綜合抗性強,高產(chǎn)潛力大,產(chǎn)量水平高的半冬性大穗大粒型小麥品種。主要品種有百農418、百農419、中麥895、山農20、焦麥266、懷麥919等。
二、產(chǎn)量目標
目標產(chǎn)量為800 kg/667 m2,每667 m2成穗50萬~53萬穗,穗粒數(shù)為36~37粒,千粒質量為48~50 g。
三、各階段主要技術措施
(一)播前準備
土壤肥力是實現(xiàn)小麥高產(chǎn)的基礎。小麥的產(chǎn)量水平與土壤肥力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高產(chǎn)田應以培肥地力、測土施肥為基礎,使土壤有機質質量分數(shù)在2.8%以上,全氮質量分數(shù)達到0.15%,有效磷質量分數(shù)達到33 mg/kg,速效鉀質量分數(shù)達到195 mg/kg。整地質量達到早、深、凈、細、平、實的標準。
前茬玉米收獲后,及時粉碎秸稈還田,噴施秸稈速腐劑,并在秸稈全量還田的基礎上,每667 m2施沼渣沼液3~5 m3。按照“穩(wěn)氮、增磷、補鉀、添微”的原則,每667 m2底施復合肥20 kg。
在澆好底墑水的基礎上,按照“秸稈還田必須深耕”的要求,用大型機械深耕,耕深25 cm以上,耕后機耙2~3遍,達到上虛下實,地平土碎的整地標準。整地時,采用國內領先技術放線菌土壤處理預防小麥赤霉病,每667 m2拌細土20 kg,進行土壤處理。
(二)播種階段
用霍尚澳優(yōu)加氨基酸液肥拌種。采用機播、精播技術,實施寬窄播種,窄行13 cm,寬行20 cm,播種深度3~4 cm。適期早播, 10月5—10日播種 ,每667 m2播種量8~10 kg。
(三)冬前和越冬階段
出苗后及時進行查苗補種。12月上中旬土壤含水量<18%時,適時進行冬灌,確保壯苗越冬。
(四)返青期至抽穗期
返青期以控為主,重點做好化學除草,防治紋枯病。分別在2月底和3月中旬每667 m2用20%井岡霉素25 g或井岡·蠟芽菌50 mL對水30 kg,噴灑莖基部防治小麥紋枯病2次。
返青期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氫鉀4 kg,促花增粒,提高品質?;胤赖?,拔節(jié)前每667 m2用麥巨金45 mL對水30 kg噴灑防倒。
實施葉面噴肥。在小麥返青期噴施赤霉素加氨基酸水溶肥(1 kg水溶肥加20 mL赤霉素,按120 kg水稀釋施用),分別在返青期、拔節(jié)抽穗期均勻噴施。
(五)抽穗期至成熟期
揚花結束10 d噴施氨基酸水溶肥加放線菌等,預防青枯和干勢風危害,增加粒質量,提高品質。小麥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