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銀
摘要:群文閱讀作為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以單元教學為基礎,整合多篇文章,制定閱讀議題,設置問題,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舉例探究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期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意義;策略
群文閱讀作為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整合多篇有關聯(lián)性的或同主題的文章,以單元教學為基礎,制定閱讀議題,設置問題,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一組文本的整體性的理解,探究一組文本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歸類教學,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 教學目的相對集中,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選定議題,組選文本。一組文本的組選是圍繞著一組教學目標和議題,將相關內容或主題的文本組選到一起的過程,所以,群文閱讀教學實際上是對一個文本集進行教學。教學的目的集中,教學的針對性更強。群文閱讀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更好地將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通過問題引領,促使學生自覺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其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就建立在廣泛而深入的閱讀的基礎上。因此,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舉例
1.確定主題,組選文本。議題確定的科學性,文組組選的合理性,閱讀過程的系統(tǒng)性,閱讀的高效性,這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特點。而議題的確定和文本的組選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文章的組選可以按照文章的類型、體裁、主題、風格等進行,比如在二年級開展以“無限春光”為主題的群文閱讀,就可以以教材中的《詠柳》為例,組選如《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惠崇春江晚景》《大林寺桃花》《三月晦日送春》等文章,從不同的時間段來看春天,讓學生感知春天的變化和詩人對于春天的喜愛之情。 2.精講一篇,帶動多篇。相比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中文章的數(shù)量增多,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乃至學生的閱讀速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以精講帶動學生閱讀,將精講和略講結合起來,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進入相對陌生的內容;從群文閱讀的方式來看,將精讀細讀和快速讀、跳讀與默讀等結合起來,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為前提,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教學思念類的詩歌為例,可以以教材中的《漁家傲 秋思》為例精講,選擇諸如《春望》《逢入京使》《長相思》等,讓學生感知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角色、不同環(huán)境中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各不相同之處,引導學生學習延伸閱讀、比較閱讀、主題閱讀。3.做好筆記,記錄感受。毛主席說過,不動筆不讀書??僧斚聦W生的閱讀比較簡單,只抱著書本讀,不知道帶紙筆來記。因此,學生屬于走馬觀花式地閱讀,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表層,缺乏深入思考:這篇文章或這本書為什么會成為經典,好在何處,精妙在什么地方,有沒有學習借鑒的必要,能不能把它記錄下來,嘗試著以各種方式誦讀,要不要進行模仿寫作,都是值得考慮的內容。群文閱讀教學中,更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記錄,積極交流閱讀感受,嘗試進行誦讀和語言表達,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在認真思考的而基礎上,對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
三、結語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學目的相對集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筆記,記錄感受,讀寫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趙常姝.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