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芳
【摘要】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班主任工作更需要高尚的師愛。班主任在工作中應(yīng)該用崇尚的師愛給學生做出榜樣示范,讓學生在愛中學會愛。同時,還應(yīng)該通過各活動,教會學生善于表達愛,形成愛的能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師愛;示范引領(lǐng);正確表達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而繁復的,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很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的疲勞感,甚至是厭煩感,令我們失去對工作的激情。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令筆者深深體會到:熱愛學生,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基礎(chǔ)和前提。唯有對學生深深的愛,才能讓我們葆有對教育的熱情,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正如特級老師丁有寬老師所說:“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彼?,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yīng)該以愛為基礎(chǔ),履行我們?yōu)閹煹穆氊?,立德樹人。而對班主任來說尤甚。實踐證明,班主任不僅要真心讓學生感受愛、接受愛,還要教育學生去感悟愛、表達愛。
一、真誠示愛,榜樣引領(lǐng)
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一個個鮮活的人,要想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就必須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學生是一個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面對他們,教師應(yīng)該親近他們、信任他們,用飽滿的熱情去開啟他們的心靈之窗,用充滿愛的話語去感召他們的愛,讓他們逐漸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任,使他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誨?!皠又郧椤?,才能“曉之以理”。只有師生感情融洽,教師的施教,才會像久旱的甘霖點點滴滴滋潤著孩子的心田,潤物無聲,以收“花重錦官城”之效。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理。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教師的語言、行為、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模仿能力強,當他們確切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報以教師尊敬和愛戴,也就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教學自然會事半而功倍。細細想來,每一次成功的教育,不都是這樣的嗎?充滿愛心的班主任,他所帶的班一定是具有愛心的集體,他的學生一定個個是愛的使者,將愛灑向周圍所有的人。
相反,如果班主任沒有對學生的熱愛,面對學生面無表情,態(tài)度冷漠,官樣文章,學生就能敏銳地覺察出來,他們對班主任會畏而遠之。試想,師生關(guān)系如何能建立起來呢?學生不接納老師,那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就開展得不順利了。為什么學生會對老師有好惡之別呢?大概就因為這個原因吧。這樣的班主任所教的班集體,一定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個中道理,不言而喻。
二、引導感受, 明理導行
班主任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教育學生,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去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示燈。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只是對學生示愛,還應(yīng)該引導學生去感受愛、表達愛。這是實施愛的教育的最終目的。
當下是信息高度發(fā)展和信息傳遞工具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學生所接受到的信息已非教師所能估計,時下的學生對父母長輩的愛已習慣于心安理得的接受,根本就不會或者很少去思考這愛的內(nèi)涵或給予回報。更有甚者,以此為要挾來達到自己無止境的私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愛周圍人給予的愛,形成正確對待親人之愛的態(tài)度,并學著去回報愛,提高學生愛的能力,這應(yīng)該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筆者認為,利用班隊會,提高學生對愛的感悟能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班隊會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實施愛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針對班級里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開展主題班會,是一個好辦法。比如,針對學生不愿上英語課的現(xiàn)象,利用英語老師帶病堅持上課的事例,在班上開展了“老師,您辛苦了”的主題班會,學生在討論中擺事實、談感想,深切地體會到英語老師對他們無私奉獻的愛。一位學生動情地說:“老師,您為我們能趕上進度而不和調(diào)皮的我們計較,仍然堅持帶病給我們上課,您辛苦了!我以后上課一定專心聽講,不再搗亂?!边@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后來,學生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讓學生在主題班會創(chuàng)設(shè)的具體情境中去感悟愛,比教師長篇大論式的說教要深刻得多、有用得多。長期堅持,學生對愛的感悟能力就會得以相應(yīng)提高,也會在討論中提高對真愛與假愛的分辨能力。
三、聯(lián)系生活,正確表達
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引導學生用適當?shù)姆绞饺ケ磉_愛,實現(xiàn)愛的教育的最終目的。
1.利用社會大環(huán)境,組織學生以實際行動獻愛心。比如,為“希望工程”和“災(zāi)區(qū)人民”捐款捐物活動、三月份“學雷鋒敬老送溫暖”活動、到社區(qū)做義工等,讓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事務(wù),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愛心,也從中嘗到愛他人之樂。通過這樣的實踐教育,學生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的熱情高漲。
2.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愛心。在家里開展“我是爸媽的小幫手”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長輩的愛;在班上開展“我是班級小主人”活動,培養(yǎng)熱愛班集體的感情;在同學中開展“我能幫你做什么”活動,培養(yǎng)同學之間互愛互助的感情等。這些活動,都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小事中見真情,在小事中獻愛心,以達到愛的教育的目的。
3.學科滲透,培養(yǎng)學生表達愛的能力。語文科著重于用文字表情達意,表達的感情最深刻、最有理性。因此,多引導學生用文章去頌揚“父愛”“師愛”“友愛”等,可以提高學生對愛的認識和表達能力;音樂是最能直接表達感情的學科,多教給學生一些頌揚人間真情的歌曲,讓學生在唱中感受愛、表達愛,也大有禆益。其它的如美術(shù)、思品,甚至理性很強的教學,也能實施愛的教育。只要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協(xié)商好,訂出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方案,讓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體會愛的真諦,就會從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萌萌.傾聽教學下和諧師生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吳健.素質(zhì)教育減[負][責]更重[J].貴州教育,2000.
[3]郭琳.溝通成就優(yōu)秀班主任[J].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