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梅
摘要:英語新課標將思維品質(zhì)列為英語學科的一個核心素養(yǎng),同時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逐漸減退。本文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契機,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入手,以思維導圖為橋梁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重點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結(jié)合筆者在英語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導入、新授及鞏固中如何運用思維導圖達到以舊引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提升課堂效率,繼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 思維能力
引言
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減退,簡單的模仿操練、直觀教具、全身動作反應法等在低年級時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吸引力,很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墩撜Z·為政》中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習就是一思一行的過程,英語學習也不例外,也需要思維的訓練。2017年版新課標旗幟鮮明地將思維品質(zhì)列為英語學科的一個核心素養(yǎng),提出思維品質(zhì)就是“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xiàn)象;梳理概括信息,建筑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因此,加大推測、聯(lián)想、比較、歸納、概括等活動的力度勢在必行,思維導圖這種記憶模式也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被普遍運用,以鍛煉孩子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托尼·巴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方式,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能之門的鑰匙。思維導圖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改進人的學習能力,改善人的思維方式。它讓中心主題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從中央再向四周放射相關聯(lián)的分支,并用關鍵詞或圖形對分支進行標注,將思維的過程和結(jié)果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會增強存儲能力,提升存儲效果,使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翻倍。這種思維模式已經(jīng)在很多地方得到廣泛的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它列為小學必修科目,大量企業(yè)也在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人類學習、記憶、思考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二、思維導圖在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注意力
英語課程設置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習英語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復旦大學丁永祥教授在《小學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調(diào)查與分析》一文中明確指出英語學習動機水平呈現(xiàn)隨年級上升而逐級下降的態(tài)勢,小學中年級段是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維持的關鍵時期。因此,中高年級小學英語要特別重視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到了高年級,說說、唱唱、玩玩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學習模式,再加上經(jīng)過兩年的英語學習,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已經(jīng)進入一個疲勞期,機械模仿的操練已經(jīng)讓英語課堂毫無生機。此時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長久的學習動機便迫在眉睫了。高年級的孩子大腦發(fā)育趨于成熟,思維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歸類、類比、推理等方式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思維導圖這種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對于思維發(fā)展開始趨于成熟的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更有挑戰(zhàn)性與吸引力。
2.提高課堂效率,擴大課堂容量
對于我們這種城鄉(xiāng)接壤的學校,學生差異較大,到了高年級,學生兩極分化嚴重,英語課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消化”和“吃不飽”兩類現(xiàn)象。PEP版教材每個單元都是三個部分,其中A、B部分主要是單詞課與對話課,C部分是閱讀課,為選學部分,因為課時原因我們只能根據(jù)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上。A、B部分由單詞課和對話課組成,高年級增加了讀寫課,一些留守兒童課后聽讀作業(yè)無人監(jiān)督,導致英語學習落后,即使學習A、B部分的單詞與對話都很吃力;而一些年輕父母帶的孩子,一部分在很小的時候就有英語的輸入,許多三、四年級課本上的單詞與句型在家里的電子讀物或是課后的興趣班都有學習和接觸,因此課堂上很輕松。對于這兩類學生,我們需要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才能使他們在英語課堂都能有所提升和收獲。簡單的模仿操練只適用于一些英語基礎薄弱,還沒有掌握課本內(nèi)容的同學,而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需要相應內(nèi)容的拓展和補充。于是我便利用思維導圖,將很多重難點知識利用圖畫和線條相融合的形式,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jié)合,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學習障礙,解決了“不消化”的困擾,同時又可以將C部分的詞組與句型嫁接過來,解決了學優(yōu)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擴充了課堂容量,提升了課堂效率。
3.提升能力,鍛煉思維
思維導圖不僅能提升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梳理英語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記憶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我在上My friends 時,從age,outside,hobbies,personality等方面將小學學過的關于人物描寫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綜合的回憶與梳理。讓學生回憶與這些主題相關的單詞與句型,制成可視化的思維導圖,這樣這幾年學過的關于人物描寫的英語詞匯與句型就以my friend為中心詞以輻射狀的圖呈現(xiàn)出來,清晰明了,將英語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梳理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高年級英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
1.承上啟下,引出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節(jié)課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節(jié)課實際上就已成功了一半,思維導圖把一些隱性知識顯性化,以圖的直觀性特征對當前的新知識內(nèi)容加以定向和引導,使學習者看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從舊知識中找到學習、接收當前新知識的固著點,從而有助于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降低新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習興趣。這時,思維導圖成為新舊知識銜接的橋梁和紐帶。在導入新課時,我們的free talk既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能引出新知。我們可以以圖的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并能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定向和引導,自然過渡到新知。例如PEP六年級上冊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在導入部分,我運用簡單的思維導圖引入,T: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S:I usually go to school...讓學生對已經(jīng)學過的關于上學方式的句子和詞組進行梳理,自然引出on foot, by bus, by bike…激活舊知。
利用這幅簡單的思維導圖,我們復習了本單元及以前學過的常用的有關交通方式的單詞及詞組。于是我乘機問:“Do you know the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自然引出新知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運用同樣的方式逐段閱讀,在原思維導圖的右邊再新添不同的交通方式。新舊知識銜接自然,重難點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清晰明了,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然習得語言。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到了中高年級,英語讀寫課便是重難點了,在閱讀課中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技能的訓練、閱讀思維的提升、基本寫作方法的教學等都成為高年級英語教學需要探討的問題。到了高年級,有些課文生詞多,文章結(jié)構復雜,層次不太清晰時,我們可以借助于思維導圖的模式,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梳理文章脈絡,了解文章中的重點內(nèi)容及主要情節(jié)。我在教學PEP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Recycle 2的故事時,由于文中生詞較多,且人物復雜,故事曲折,為了降低難度,幫助學生們梳理故事脈絡,了解故事內(nèi)容,教學時從setting(when and where),characters(who),plot(what happens)制定一幅思維導圖,層層深入,讓學生逐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及文章的深刻含義。首先,我讓學生初讀課文,畫出文中的where與when,為學生精讀課文提供了閱讀支架;其次,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利用兩個時間點為線索理解what happens;最后,我利用思維導圖問:“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以此提煉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People should be honest.”。
3.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精彩呈現(xiàn)
在高年級讀寫課上,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所學知識寫一些簡單的短文,這是對所學英語知識進行一個綜合性運用的過程,也是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難點。這時我會運用思維導圖跟學生交流,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與再現(xiàn)。例如,PEP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這個單元在“拓展寫”的部分讓學生運用本單元的知識描寫自己的一位朋友。于是上課時我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結(jié)合以前學過的句型“How old is he/she? 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What does he/she like? How heavy/tall is he/she?”等引領大家聯(lián)想、整理并歸類。
看到這個思維導圖,孩子們就能根據(jù)自己的描寫對象,有條理、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朋友了:I have a good friend. She is 12 years old. She comes from China. She’s tall and thin...
“教未見趣,必不樂學?!币还?jié)英語課上,思維導圖在導入部分能溫舊知引新知,在新授時能梳理文本,突重點破難點,在拓展時能貫前后,拓思維,極大地激發(fā)了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理解力、記憶力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了他們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也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圖中有樂。
參考文獻:
[1]劉道義.談英語學科素養(yǎng)——思維品質(zhì)[J].課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2]湯禮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開心素質(zhì)教育,2017(6).
[3]劉欣.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31).
[4][英]托尼·巴贊著,李斯譯。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