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目的:研討微生物檢驗中不同臨床標本的陽性率結果差異。方法:分別擇取我院檢驗科2016年度與2017年度的2583份不同微生物檢驗標本為對象,當中2016全年的1264份微生物標本納入A組,2017全年的1319例微生物標本納入B組,對比探討兩組微生物標本的陽性率結果差異。結果:B組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臨床檢驗的總陽性率顯著高于A組(<0.05)。B組血培養(yǎng)標本、糞便標本的檢出陽性率顯著高于A組(<0.05),兩組尿液標本、呼吸道標本、痰液標本的檢出陽性率并無顯著差異(>0.05)。結論:在不同時間段對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進行檢驗操作,其陽性率結果會存在相應程度的差異。為提升微生物檢驗的準確度,需從標本采集、運輸方式、存儲操作、檢驗及細菌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嚴格做好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以確保標本檢驗結果無誤。
【關鍵詞】不同微生物標本;臨床檢驗;陽性率;差異
微生物檢驗旨在探究微生物結構、形態(tài)、種類及生命活動規(guī)律等相關情況,臨床檢驗中的微生物標本以血培養(yǎng)標本、呼吸道標本、糞便標本、非呼吸道標本等為主,針對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標本展開規(guī)范、合理的檢驗操作,計算得到正確陽性率結果,可為多種臨床疾病的診斷、防治和預后提供重要參考根據。該研究分別擇取我院檢驗科2016年與2017年的2583份不同微生物檢驗標本為對象,按不同年份劃分為A、B兩組,對其陽性率結果展開對照探究,詳情報告為下:
1.資料、方法
1.1基礎資料
以我院檢驗科2016年與2017年的2583份不同微生物檢驗標本作為研究對象,當中2016全年的1264份微生物標本納入A組,2017全年的1319例微生物標本納入B組,A組標本類型:尿液標本319份,血培養(yǎng)標本308份、呼吸道標本287份、痰液標本198份,糞便標本152份。B組標本類型:尿液標本345份,血培養(yǎng)標本317份、呼吸道標本289份、痰液標本203份,糞便標本165份。兩組以上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的基礎資料予以對照,沒有發(fā)現顯著差異(>0.05)。
1.2方法
兩組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都選用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器完成臨床檢驗操作,標本取樣:盡量在患者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之前取樣;若有發(fā)熱現象,應在開始發(fā)熱后24小時內及寒戰(zhàn)前進行血液抽取,并抽取至少兩套瓶待檢樣本,確保檢驗血樣充足;尿液標本最好采取清潔中段尿液,全部尿液在取樣2小時內執(zhí)行檢驗操作。細菌計數BAP需要定量接種,然后利用其他平板分析劃線測算出單個菌落;下呼吸道痰液標本至少在1mL以上,于2小時內送檢,通過革蘭氏染色鏡檢達到標準后,按照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條件進行標本培養(yǎng);采集糞便標本盡量控制在發(fā)病初期及使用抗生素之前,取樣后2小時內送檢。全部標本的檢驗操作都要嚴格遵循微生物檢驗的規(guī)范要求、步驟流程執(zhí)行,合理配置培養(yǎng)基,認真落實標本運送、接收等各環(huán)節(jié)工作,嚴控和記錄不同類型標本的實時培養(yǎng)情況,
按常規(guī)菌落計數法完成計數,之后得到陽性率結果。若取樣或檢驗操作中出現了特殊狀況,須在標本標簽上注明相關信息,最后比較統(tǒng)計兩組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的陽性率結果差異。
1.3數據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計學分析,計數數據表達為 (n/%),數據對比經檢測;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時以<0.05來表示。
2.結果
經臨床檢驗和對照統(tǒng)計發(fā)現,A組1264份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中共有286份顯示陽性,總陽性率為22.63%;B組1319份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中共有359份顯示陽性,總陽性率為27.22%;B組微生物標本臨床檢驗的總陽性率顯著高于A組(<0.05)。兩組不同微生物標本臨床檢驗的陽性率情況記于表1,由表1可知,B組血培養(yǎng)標本、糞便標本的檢出陽性率顯著高于A組(<0.05),兩組尿液標本、呼吸道標本、痰液標本的檢出陽性率并無顯著差異(>0.05)。
3.討論
微生物臨床檢驗的根本目的在于確定微生物感染類型,為疾病防治與預后提供可靠、準確的參考信息。但因為整個檢驗過程中可能受到患者自身、取樣方法、檢驗儀器等多種因素的干擾,致使微生物標本檢驗工作存在較多問題。此次以我院檢驗科2016年度與2017年度的不同微生物檢驗標本為研究對象,結果指出:2017年度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臨床檢驗的總陽性率顯著高于2016年度(<0.05)。具體而言,2017年度血培養(yǎng)標本、糞便標本的檢出陽性率顯著高于2016年度(<0.05),兩年度尿液標本、呼吸道標本、痰液標本的檢出陽性率無顯著差異(>0.05)。由此看出,不同時間段內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標本經臨床檢驗所得的陽性率結果存在一定差異性。在整個微生物檢驗操作過程中,可能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實際影響,主要總結為下面幾點:①標本取樣過程受到干擾影響。由于微生物檢驗樣本眾多,在采集不同類型的樣本時,方法和注意事項有所不同,且采集操作應做到連貫、規(guī)范,若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偏差,將對最終結果造成相應干擾,導致陽性率結果偏低。②標本運輸過程存在干擾因素。對微生物標本進行輸送、存儲的過程當中,不同的運輸方式或存儲操作會對檢驗質量形成影響,應選擇合適方式對不同標本進行運輸、存儲操作,盡量避免檢出結果受到干擾。③檢驗操作者自身因素。如果檢驗工作人員沒有熟識微生物標本的臨床檢驗知識與操作技能,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有效執(zhí)行檢驗操作,會使檢出結果存在較大的誤差。④細菌培養(yǎng)過程存在干擾因素。在細菌培養(yǎng)的全過程中,須嚴格規(guī)范各項操作,按期檢查使用儀器,防止儀器故障而引起檢驗結果錯誤。
綜上可知,在不同時間段對不同類型微生物標本進行檢驗操作時,陽性率結果會存在相應程度的差異。為減少差異性、提升微生物檢驗的準確度,需從標本采集、運輸方式、存儲操作、檢驗及細菌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嚴格做好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盡量規(guī)避有關干擾因素,以確保標本檢驗質量,為臨床診斷及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科學、準確的檢驗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1]姚莉榮.不同微生物標本檢驗的陽性率結果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32):31-32.
[2]劉建勛.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差異[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0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