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蕾
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開展一些有價值的專題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加強對課本中閱讀素材的應用,鼓勵學生從課內(nèi)閱讀出發(fā),接觸更多優(yōu)質(zhì)的課外讀物。教師還可以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能力,讓學生在作文時找到更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和資源。此外,教師也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讓學生完成作文后自主檢查、評改等。這些都是進入高年級后,教師要關(guān)注的內(nèi)容,科學地組織與構(gòu)建高年級作文課堂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并且讓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一、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范疇
進入高年級后,雖然學生接觸的閱讀內(nèi)容慢慢增多,并且也有了基本的語言積累,但是,整體上的語言水平相對薄弱,并且閱讀量也不夠,這些都會在學生作文時有相應的體現(xiàn)。學生在寫作文時,之所以會產(chǎn)生各種困難和障礙,或者找不到有效的寫作素材,很大程度上源于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不僅讓學生掌握課內(nèi)閱讀,也要引導學生多進行有效的延伸閱讀,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學生讀到一些感興趣的文章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類似的文章,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加多樣化的閱讀范本。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同一類型或者同一主題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都是高年級寫作教學中很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還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大幅提升。
比如,在學完《金字塔》這篇文章后,為了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并掌握寫景時應該從哪些角度展開,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其他相關(guān)的文章,如《長城》《黃果樹瀑布》等,學習描寫大自然的美,并引導學生用多種寫作手法讓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這些閱讀任務后,引導他們做相應的分析比照,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學到了哪些寫作經(jīng)驗。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學習積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觀察與體驗
進入高年級后,寫作訓練的要求不斷提升,學生想要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必須做到言之有物,并且具備很好的語言組織與建構(gòu)能力。很多高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獲得了進步和提升,但是,一到寫作文時就會遇到各種問題,找不到好的寫作素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十分混亂,表意不清。這些問題一方面反映了學生思維不夠清晰,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寫作素材相對缺乏。教師應首先從豐富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出發(fā),引導學生豐富生活體驗與感受,讓他們善于從生活中挖掘與提煉好的寫作素材。這些都會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成長,讓學生找到好的寫作素材,是化解學生寫作難題和障礙的方法。
比如,在以“我的媽媽”為主題進行作文教學時,需要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描述與媽媽的互動情節(jié)。學生還可以在作文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或者有趣的瞬間,從而表達對媽媽的愛。在進行作文訓練時,要讓學生回顧生活中和媽媽相處的畫面。學生如果平時在生活中注重觀察,并且具備很好的體驗能力,那么自然會找到很多值得寫的素材。這種生活化的寫作主題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此為例,從我的爸爸、我的爺爺、我的奶奶等角度進行人物描寫與刻畫,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訓練方式,讓學生有更豐富的生活觀察與體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很多學生寫完作文后,不僅沒有修改的意識,甚至都不會將文章通讀一遍,使得很多非常淺顯的錯誤都留存在作文中,這種狀況需要改善。教師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寫完作文后進行檢測,將錯別字和語病改正過來。這種好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生很多幫助,不僅能讓學生的作文更加完美,也是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
比如,學生的作文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很努力學習,但每次的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我很苦惱。”這個句子中存在一些語病,教師先讓學生反復閱讀,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于是改成:“雖然我很努力學習,但是每次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我很苦惱?!苯?jīng)過這樣的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了寫完作文后檢查的習慣,從而減少作文中的語病。良好的寫作習慣帶給學生很多益處,不僅能避免作文中一些低級錯誤,學生在通讀作文以及改正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意識到自己在寫作上的不足。這樣學生才會有針對性地彌補與改正,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也會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