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超
摘 要:諺語是“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于意義的語句”[1],在英漢兩種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本文通過檢索《英漢對照常用英語諺語詞典》[2],摘取其中的動物類諺語189條,并將其歸類分析,總結出英漢動物類諺語的相同之處與差異性。
關鍵詞:英漢動物類諺語;對比;共性;個性
前言
諺語是“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于意義的語句”,諺語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是民族語言的精華,是人民大眾長期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的概括和智慧的結晶,體現(xiàn)了不同語言團體的認知心理。英語和漢語雖分屬不同的語系,語言差異較大,但由于兩個民族的人有著相同的生理機制和相似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在諺語這種文化表征較為明顯的語言現(xiàn)象上有一定的共性。而對比是語言研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對比,可以凸顯兩種語言的共性與個性,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并將對比的范圍縮小到動物類諺語,能讓英漢諺語對比在共同現(xiàn)實物象的基礎之下進行,能更加明確、具體地表現(xiàn)出英漢諺語的共性與特性。因此英漢動物類諺語的對比,有助于加深對英漢兩種語言及其所代表文化的理解,對英漢的學習和認知有重要意義。
一、動物類諺語的分類及分布
本文通過檢索《英漢對照常用英語諺語詞典》,共搜索出189條動物類諺語,其中涉及到的動物有“貓、獅子、鴨子、狗、老鼠、馬、狼、魚、鵝、天鵝、牛、蛇、大象、驢、猴、狐貍、羊、麻雀、烏鴉、蒼蠅、青蛙、蟲、蜜蜂、熊、燕子、鳳凰、烏龜、雞”等。出現(xiàn)次數(shù)不小于三次的動物分布如下表。出現(xiàn)次數(shù)小于三次的有“蛇、鴨、烏龜、鳳凰、熊、燕子、蜜蜂、虱子、青蛙、蟲、蒼蠅、鷹”。
由表可見,動物類諺語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動物是“狗”,“馬、貓、獅子、羊、鳥、狐貍”的出現(xiàn)次數(shù)也很多。這些動物都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人類較為熟知,且?guī)в蟹€(wěn)定、明顯的特質。
筆者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動物類諺語可以分為三類:
1、單一動物類型。這類諺語中通常只出現(xiàn)一種動物,用這種動物的特征或者行為,來比喻人世的道理,在英語字面表達中無法看出其特定意義,含義隱藏較深,需要進一步理解其內部含義。比如:
“A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之日。)
“Even a worm will turn.”(狗急了也會跳墻。)
“The ass wags his eats.”(驢子喜歡搖耳朵,傻瓜總愛裝聰明。)
2、動物與人對比型。這類諺語中通常出現(xiàn)一種動物,用其特性,與人進行對比。用動物特質或行為上的明顯特征,來突顯相同環(huán)境下的人類的特征,或者通過二者的相似之處,來強化寓意。比如:
“A dog’s nose and a maid’s knees are always cold.”(狗鼻子冷,侍女膝寒。)
“A growing youth has a wolf in his belly”(小伙子正發(fā)育,吃起飯來像餓狼。)
“If you make yourself an ass, don’t complain if people ride you”(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3、多種動物對比型。這類諺語種通常出現(xiàn)多種動物,特質相差較大的兩種動物之間的對比、變化轉換,來解釋在特殊時候發(fā)生的特例,特質改變。比如:
“A baited cat may grow as fierce as a lion.”(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A lion may come to be beholden to a mouse”(獅子也有感激老鼠的時候。強者有時也會得到弱者的幫助)
“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在家如獅,在外如老鼠)
由以上三種類型可以看出,動物型諺語的意義表現(xiàn)在動物、有字面表征的人、無字面表征隱藏的人三者之間發(fā)生關系。以上三種類型雖然表現(xiàn)方式不一樣,但是三者的中心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用動物的特質和行為,作為明顯的喻體,用來解釋或者明示人類行為或特質的深層含義,用顯而易見的現(xiàn)象來說明復雜難解的事實,是諺語的最大語言功能。動物類的諺語更是如此,日常動物的特質和行為是人人易知的,它解釋和說明復雜人世事實的能力更加強大。
二、英漢動物類諺語的相同之處
英漢動物類諺語的相同之處有:
1、途徑相同,都是用已知去接近未知,用簡單去化解復雜。上文分析了動物型諺語的類別,并指出三種類別的相同之處,是用動物的特質和行為,作為明顯的喻體,用來解釋或者明示人類行為或特質的深層含義,用顯而易見的現(xiàn)象來說明復雜難解的事實。而這也是英漢動物類諺語的相同之處之一。
2、動物特性認知大體一致。從189條動物類諺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英漢對于大部分動物的特性、行為認知都是相似的。如:
狗貪吃(A hungry dog will not cry, if you beat him with a bone)
狗代表其主人的面子(A lean dog shames his master)
英漢對動物特性認知的大體一致,是基于人類相似的生理條件,及相似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總結出的道理真知也是相似的。
正如有學者總結,英漢諺語具有“表達內容方面的一致性、結構的穩(wěn)定型、意義的整體性、修辭的隱喻性以及講究韻律”[3]等相似之處。諺語作為一種流傳久遠、穩(wěn)定的語言形式,結構穩(wěn)定、意義整體、講究韻律是其必要特性,而動物類諺語,作為諺語的一種類型,也同樣具有以上特點。
三、英漢動物類諺語的差異及二者特性
英漢兩種語言是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在諺語上有其各自特有的特征和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表達方式的差異
諺語是流傳久遠的語言表達形式,再加上漢語使用的是表意文字,流傳至今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因此在諺語表達時,漢語的諺語更加傾向于使用簡短精煉的文言詞語。這樣的諺語既朗朗上口,又顯得文雅高尚。用文言詞語表現(xiàn)的漢語諺語的隱藏深層含義的能力更強,從字面義難以理解。而動物類英語諺語很少使用古語詞,都是通俗易懂的基本詞匯。因此,從表達方式上看,動物類諺語,英語注重通俗、易于傳播,漢語注重典雅、欲說還休。
2、英語動物類諺語,與之對應的漢語諺語與動物無關
在189個動物類諺語中,有一些諺語在英語表達中使用動物,但與之對應的漢語表達卻與動物無關。例如:
“A dog has his day 凡人都有得意之日?!?/p>
“A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 論說是非者,應是是非人。”
“The dog of envy barks at a celebrity 名之所在,謗之所歸”等
在這些例子中,筆者發(fā)現(xiàn),英語表達中使用動物,漢語表達中與動物無關。例如“dog”在英語中是“狗”的意思,在諺語中,并沒有將其完全擬人化,從“狗”的特性出發(fā),如喜歡骨頭、愛咬人等。但當這些諺語翻譯成漢語時,“dog”往往帶有“人”的意義,是“人”的代表,比如“old dogs”就翻譯成“老年人”。這說明在英語國家對狗的喜愛及心理接受程度較高,他們可以將自己比作狗,而在中國,狗的地位沒有那么高,讓其與人相提并論。并且,英語動物類諺語使用了動物,但對應的漢語諺語與動物無關,可以說明,在某些方面,漢語動物類諺語的使用沒有英語動物類諺語表達豐富。
結語
近年來學術界,嘗試從多種角度對英漢諺語對比研究,從傳統(tǒng)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角度出發(fā),著重研究諺語的形式特征和諺語的文化觀,也有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出發(fā),研究諺語的認知特點和形成機制??傊?,英漢動物類諺語對比研究還有很大的學術研究空間。本文從189條英漢動物類諺語,簡要分析了英漢動物類諺語之間的共性與個性,對英漢諺語對比進行了簡要的感性研究。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491頁。
[2]邢志遠、殷耀主編,英漢對照常用英語諺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3]寇福明,漢英諺語對比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