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火寧
摘 要:本篇文章以新課標出發(fā),探討了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現(xiàn)實問題,總結了確保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希望對歷史教學改革有所啟迪。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新課標要求初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性,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形成科學歷史觀念,同時在歷史學習中塑造精神品質,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目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諸多復雜問題,歷史學習動力缺失,不能提起興趣,學科自我發(fā)展意識差,導致歷史教學效率過于低,難以適應新課標。因此,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應全面推行改革,以人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再現(xiàn)歷史情境、學生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方式,讓歷史課堂充滿趣味元素,學生在積極情感因素的主導下,具有迫切探究歷史世界的意識,增長見識,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歷史,公正客觀評價歷史,并且用歷史指導現(xiàn)實生活。
一、導致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低效主要原因
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在改革浪潮中并未做出太大改變,仍然受制于應試教育,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歷史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灌輸歷史知識是主要形式,有些教師把教材內容用語言復述一遍,學生認為歷史教學無任何意義,只要私底下閱讀教材就行,課堂學習興趣低,缺乏動力,歷史認識在淺層,遇到材料分析題抓不住重點,而且缺少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會劃重點,學生死記硬背歷史知識,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方式對考試有效,但是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難以發(fā)展。從整體上來看,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并未建立在理解基礎上,機械重復記憶占據主體地位,教學中師生互動少,而且缺乏有效性,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有限,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不能解答,選擇視而不見,學生思考的興致下降,不愿意主動學,導致歷史課堂處于低效狀態(tài)。
二、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史料分析處理能力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想要提高歷史素養(yǎng),就必須強化史料分析與處理能力。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既要運用課本上資料、圖片等,又要向外拓展,引導學生自主收集史料,篩選的過程中學習更多歷史,同時學會辨別史料,提高歷史分析能力。史料是了解歷史的根據,離開的史料的歷史學習和研究沒有任何意義 ,也違背了歷史教學的原則,那就是史由證來,結論從史料中得出。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滿足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歷史探究能力,需要使其認識到史料價值,形成搜集史料自覺性,把史料作為研究歷史的證據,史論結合,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隨著網絡的普及,農村學生收集創(chuàng)造條件,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借助于信息技術收集史料,課堂中展示成果,由于收集史料不同,有些地方就會存在著矛盾,這時就要讓學生分析辨別史料,運用已有的歷史知識經驗,以及引用其他史料印證,最后確保史料真實性,才能利用其對分析史實。另外,農村初中歷史課堂除了關注文字史料,還用重視圖片資料,挖掘蘊含的歷史信息,從而全面深刻的認識歷史,掌握歷史學習基本技能。
2、再現(xiàn)歷史情境
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加強信息技術應用,通過光、聲、像等再現(xiàn)歷史,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年代中去,感受當時的風土人情,深入體會時代變遷,感知效應的作用下,充分理解歷史,從現(xiàn)象認識本質,了解當時社會矛盾,歷史事件發(fā)展必然性。比如在學習到和革命相關的內容,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或者讓學生觀看紀錄片,也可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歷史人物,班級內角色扮演,重現(xiàn)當時的情境,形成直觀的認知和感悟,學生敬愛那些為革命勝利犧牲的烈士,珍惜現(xiàn)在美好生活,奮發(fā)圖強,不再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又比如在學習改革開放中,播放《走進新時代》,渲染氣氛,增強課堂感染力,借助于圖片、視頻等,引導學生學習理論,充分了解這段歷史,提高歷史學習興趣,樹立自覺學習意識,歷史課堂具有主人翁意識,樂于探究歷史世界,增長知識,同時培養(yǎng)愛國情懷,引導學生以史為鑒。
3、小組合作討論
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增強互動性,對學生放手,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討論和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等,各種觀點進行碰撞,形成個性化的歷史觀念,歷史課堂充分智慧火花。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改變一言堂的模式,教學中多問一下學生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不強行要求統(tǒng)一答案,注重課堂生成性。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提出不同看法,或者是質疑某個觀點,教師要支持,并且引導所有學生小組討論,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具備歷史思維,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站在客觀角度上正確評判歷史。另外,農村初中歷史課堂設計任務,針對某個歷史人物或者現(xiàn)象展開小組討論,任務驅動下勤于思考,集思廣益,解決問題以外,提高歷史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課堂以生為本,興趣牽引之下,主動探究歷史世界,發(fā)展歷史思維,深層次理解歷史知識,正確認識歷史,形成批判精神,具有個性化見解,歷史素養(yǎng)全面提升,農村歷史教學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盧克誠. 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探討[J]. 廣西教育(義務教育), 2017(6).
[2]楊漢章. 農村中學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8(10):99-99,100.
[3]肖鵬. 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