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香
【摘要】課堂是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陣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xiàn)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的綜合能力。高階思維尤為如此,而學生的高階思維,很多是通過老師的精彩問題的設計引發(fā)的。本文以課堂觀察為切入點,參照布魯姆—特內的教學提問模式,制訂課堂觀察表,對兩節(jié)小學英語閱讀同課異構課堂中教師提問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得到啟發(fā),進而在自己的閱讀教學中通過“慧”疑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為可持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慧”疑;高階思維
一、明辨之:云在青天水在瓶——現(xiàn)狀思考
一到五年級,學生的閱讀情況讓人抓狂,老師們抱怨試題難,經常怨學生笨頭笨腦……但老師有沒有想過自己40分鐘的英語課堂給了學生幾分鐘來積極地思考?設計了幾個能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近幾年,校內、外的小學英語教研觀摩活動多了起來。聽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老師在上閱讀課時都設計了各種問題,或選擇、或判斷、或問答……大多數(shù)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就能給出答案,并沒有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久而久之,我們就釀造了學生的“蠢”。
二、慎思之:站在天平的兩端——覓平衡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毙W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習得,更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但思維品質也具有層次性,從低到高分六個層次,分別是:記憶(Remember)、理解(Understanding)、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價(Evaluate)、創(chuàng)造(Create)。相對應的是“布魯姆——特內教學提問模式”的六種水平:知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為了探討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品質,尤其是高階思維的影響,筆者在一次校內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參照布魯姆—特內的教學提問模式制定課堂觀察表,細致地觀察并詳細登記了兩位老師Miss Chen和Miss Wu在上五年級上冊 Unit 2 My week B Read and write Robin’s advice這兩節(jié)閱讀課中的提問情況,以下是觀察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
Miss Chen課堂提問共14次,其中,Preparation環(huán)節(jié)2次;Presentation 5次;Practice 5次;Production 2次;Miss Wu課堂提問共22次,其中,Preparation環(huán)節(jié)3次;Presentation 7次;Practice 8次;Production 4次??梢钥闯鰞晌唤處煹慕虒W重點都是Presentation 和Practice兩個環(huán)節(jié)。但是Miss Wu總共提問了22次,每次思考問題的時間少了,像走過場,達不到預設的效果。
1.How are you today?
2.Are you clear?
3.Ready?
4.Who can show me your answer?
5.Different answers?
6.Is he/she right?
7.Volunteers?
8.Finished? ...
這些數(shù)據(jù)和問題表明了教師希望通過以問代管的方式,將課堂放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圍內,對課堂進行管理及調節(jié)教學進度。建議適當減少指向問題外部的問題數(shù)量,如:Ready? 這類低效問題,多提有效問題、高效問題。
表格三中前兩者屬于低水平提問,后四者屬于高水平提問。在Miss Chen的課堂中,所提問題中低水平問題和高水平問題各占50%,數(shù)據(jù)說明教師有意識地在設計問題時進行一定梯度的設計,照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困生能吃上青菜豆腐,也能讓優(yōu)生吃上山珍海味。在本課教學中,Miss Chen提出了3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1.How do you think of Wu Yifan ? 2.How will you help Wu Yifan adjust his weekend? 3.If I like music and books,can you make a suitable schedule for me? 這些問題拓寬了學生視野,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而在Miss Wu的課堂中,所提問題中低水平問題占了77.8%,是很大的比例,高水平問題只占了22.2%,最高水平的一個問題就是Why is Wu Yifan tired?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領悟之:黃沙吹盡始得金——自我反思
雖然 Miss Chen和Miss Wu所帶班原來是不相上下的平衡班,但經過一個多學期后,兩個班在前五次的單元測試中的平均分和優(yōu)生率還是拉開了距離。筆者想,這應該跟老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質量有莫大的關系,提問質量影響了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四、篤行之:為有源頭活水來——付諸行動
思維大師杜威認為:高階思維的發(fā)生就是反思——問題生成——探究、批判——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見問題是開啟高階思維的最大動力。意識到這一點,筆者在設計小學閱讀教學活動時,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fā)點,想方設法“慧”疑,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機會,促學生各種高階思維能力。
(一)預測“慧”疑,促發(fā)散、推斷思維
讀前設疑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筆者通常在讀前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用標題和插圖設疑,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推斷思維能力。
如,在教五年級下冊 Unit 5 Whose dog is it ?Part B Read and write時,我通過問題What animals does Robin see at the zoo? 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讓學生預測故事,進行“頭腦風暴”式的口頭猜測,搜索已有的有關動物的背景知識,積極預測文章情節(jié)相結合的形式,既有效提升其發(fā)散思維能力,又達到迅速激活背景知識的作用。
又如,筆者在教五年級下冊 Unit 6 Work quietly B read and write 時,引導學生從標題The world robot exhibition去猜測:How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do the new robots come from? 結合課本的插圖,學生會說出很多國家的名字,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推斷思維能力。
S1:They may come from China.
S2:They may come from Japan.
S3:They may come from Australia...
再如,在教五年級下冊Unit 2 B Read and write 時,首先找到四季圖片,然后提出問題:How do you know about them/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及背景知識,談論描述四季,例如,There are many pretty flowers in spring./Summer is hot and I can go to the beach./Autumn is golden and leaves fall and fall and fall./Everything is white in winter...這樣不僅激活學生背景知識,還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為將要學習的內容奠定基礎,幫助學生為新舊知識構建出知識網絡。
(二)精準“慧”疑,促發(fā)展、分析思維
課堂提問不在于多,而在于少而精。對于閱讀教學來說,精準的提問能快速準確地突破文本的重難點,去繁就簡地能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也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輸入條件和語言輸出的時機。筆者在教五年級下冊Unit 2 B Read and write 時讓學生帶著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這個問題走進語篇閱讀,整體感知語篇,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語篇,再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深層次理解和細節(jié)信息的分析,這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語言符號,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有效轉碼,從而進一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應用思維品質。本課的四幅插圖很好地體現(xiàn)了四個季節(jié)的特征,也闡釋了Robin喜歡四季的原因。執(zhí)教本課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信息,觀察、分析與預測,進一步得出Why does Robin like spring/summer/fall/winter?的原因分析。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更高效地習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在解讀夏天的信息時,筆者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里Robin的表情(sad)并且引導學生思考Why is Robin so sad?Because he is a robot and he can’t swim.我繼續(xù)引導學生解讀圖片并思考Why does Robin still like summer?學生思考出了很多原因:Because the weather is hot, hot, hot! Because Robin likes the blue sea. Maybe Robin likes the beach. Maybe Robin likes ?eating ice cream.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解讀圖片得出答案,經過大腦充分思考,培養(yǎng)了應用思維,分析思維也能力得到充分地刺激,拓展與提升。
(三)開放性“慧”疑,促創(chuàng)新思維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力及創(chuàng)造力,教師提問時,不要只問Yes或No回答的封閉式問題,應該依據(jù)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唯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即open
questions,它多以“How, Why, What do you think, If...”等特殊疑問詞開頭,給學生足夠的想象和發(fā)揮空間。如,在教五年級下冊 Unit 5 Whose dog is it ?Part B Read and write這篇文章后,筆者設計了開放性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 Why?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思考。這一開放性問題驅動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深度思維加工。學生必須進一步閱讀文本,以文本素材為依據(jù),結合自己的主觀體驗積極思考,通過解析、分析、評估等思維方式對人物進行分析和評價。學生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內化了語言,其發(fā)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逐漸嚴謹,邏輯性逐步增強,其分析、理解和評價能力,綜合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T: What do you think of Robin? ?Why?
S1: I think he is naughty. Because he likes playing.
S2:I think he is a good actor. Because he can act like many animals.
S3:I think he is active.Because he likes acting like animals.
S4:I think he should behave well at the zoo.Because some animals are dangerous.
S5:I think he is bold . Because he dares to get close to the animals.
……
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彼此分享各自的想法,每個學生思維火花都得到碰撞,中下生也在優(yōu)生的幫助下糾正了不夠完善的想法,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文章內容,一舉多得。
(四)評價“慧”疑,促批判性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評鑒能力,是指學生有準則地做判斷,有清晰的個人見解,以清晰的準則評定對錯、好壞和優(yōu)劣等。高階學習活動強調的是自主、批判和創(chuàng)造,是順從、接受和適應。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高階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是高階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以下是筆者在五年級下冊每個單元閱讀板塊設計的評價問題:
同時,在這些評價的活動中,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和學生小組合作活動分別引導了學生學會質疑、批判、合作和分享,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尊重和堅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才能讓其在快速變化的知識潮流中運籌帷幄。引導學生在知識面前學會分析,學會思考,這遠比僅僅“授業(yè)”更有價值。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有效地“慧”疑,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升其思維品質,使思維更具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tǒng)性。以此幫助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可持續(xù)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羅曉杰,牟金江.英語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阮彩霞.中美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
[3]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
[4]邵懷領.課堂提問有效性:標準、策略及觀察[J].教育科學,2009.
[5]王九紅.小學課堂提問的調查及研究[N].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6]張海燕.“問題”背后的思考[J].教學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