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小學生對母語的學習發(fā)展,也關(guān)系到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詞匯量的掌握,乃至于日后寫作的流暢程度與口語交際的水準。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迅速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是現(xiàn)今教育教學改革中一個熱點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識字——打好基礎(chǔ)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在識字方面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在一、二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識字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chǔ),學生不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就無法閱讀和作文。識字教學因其特殊的基礎(chǔ)性,在整個課堂教學之中承擔著奠基石的作用。閱讀教學由它始發(fā),并由貫穿起句段篇的教學。若沒有扎實的字詞教學,隨后開展的閱讀教學將可能成為空中樓閣。
二、課內(nèi)閱讀——激發(fā)興趣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十分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币虼?,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內(nèi)閱讀這片沃土。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庇信d趣才有動力,興趣就如磁鐵,吸引著學生不斷去思考和探索。因此,要想真正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首先應(yīng)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起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而課堂就可以為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要想方設(shè)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榜樣激趣
學生仰慕英雄、名人,我們就可以抓住他們的心理,給他們講名人故事愛讀書的故事。比如,在學習課文《這個辦法好》時,我就講到毛澤東這樣的偉人總是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地讀書,讓學生明白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典范。這樣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老師更應(yīng)該是學生閱讀的榜樣。由于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特別是小學生尤為明顯,老師的讀書行為和習慣是學生最好,也是最親近的學習榜樣,學生看在眼里,動在心里,從而自覺地走進了書的世界之中。
(二)講故事激趣
低年級學生往往喜歡聽一些生動的故事,因此,教師可挑選一些生動、有意義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在享受傾聽的過程中,于無形當中受到故事的吸引,激起閱讀的愿望。比如,在學習課文《炎帝種谷》時,給學生講述《淮南子》一書中其它故事,如后裔射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借機向?qū)W生推薦《中國古代神話全集》。
(三)問題激趣
小學生對于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老師一旦提出一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會更主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學習課文《演一課大樹》時,班上有一個孩子問道:“老師,小紅帽和大灰狼的故事是怎樣的呀?”我回答說“老師知道這個故事,而且還知道出于《格林童話》一書,你們要想知道的話,就去看這本書吧!一個星期后,老師想聽你們講講這個故事,好嗎?”結(jié)果,第二天就有學生來告訴我了。不到一周,學生津津有味讀完了《格林童話》全書。
三、課外閱讀——為其護航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庇捎趯W生的年齡及知識閱歷的限制,學生在書籍的選擇和讀書的方法上是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指導的。
(一)讀前指導,書籍的選擇。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彪m說開卷有益,但不同的卷,收益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并不是什么書都可以拿來讀。讀一本好書,可以受益終身;讀一本壞書,則可能受害無窮。那么書海浩瀚,怎樣從身邊各類課文書籍中遴選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呢?選對自己有益的,不選對自己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選與學校教材緊密聯(lián)系的,比如我們學了課文《炎帝種谷》,我們知道這片課文選自《淮南子》,那么我們就可以去找些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書中還有更多有趣的神話故事。學了課文《望梅止渴》,我們就可以去看看其它成語故事,會有更多收獲。
(二)讀中指導,正確的讀書方法
曾國藩曾這樣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yīng)讀之書宜緩宜熟;應(yīng)用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彪悍,所向無前?!彼裕魑慕處?,一定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可以在浩瀚的閱讀世界里,讀得更輕松,更愜意,更有效。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猜讀等??傊?,我們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習慣去讀,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閱讀路子來。
四、讀后評價——細水長流
課外閱讀是一個“積累于現(xiàn)在,得益于未來”的過程。其效果很難在短時間里表現(xiàn)。所以,科學合理地進價閱讀效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評價原則要輕橫向,重縱向
由于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每位低年級學生學前受教育情況不同,知識基礎(chǔ)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閱讀水平更是參差不齊,評價的標準不能一刀切。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少與他人比,多與自己比,總結(jié)自己在階段時間內(nèi)的進步情況,以此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二)評價手段要多元
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實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采取“記日記”的方式寫出自己一個月來閱讀的收獲以及不足,以此來進行自我督促與激勵。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使人愉悅,使人成才,使人博采。”學生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讀好書,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做未來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