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分別從場地選擇、雞舍建設、雞苗選擇、養(yǎng)殖措施、免疫及藥物預防、雞群保健、適時銷售等方面就高半山土雞養(yǎng)殖技術進行具體的介紹,希望能為農戶提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高半山;土雞;養(yǎng)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59
0 引言
高半山地區(qū)通常指高山、半高山、高原以及山原等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普遍交通通信落后,具備較高的地勢,同時地形氣候條件較復雜,生態(tài)脆弱,傳統(tǒng)農牧業(yè)較集中,其經濟發(fā)展緩慢,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深度貧困狀態(tài)。近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力開展,特色產業(yè)扶貧已經成為其扶貧的必然選擇。土雞因其肉質緊實,營養(yǎng)豐富以及綠色健康,廣受人們歡迎。
1 場地選擇及雞舍建設
在場地選擇中,應盡量選擇地勢較高、坡度較緩、具備充足水源、便利排水、充足電源且背風向陽的地區(qū),選擇的場地最好為土壤干燥的林地、果地以及草地,不能距離農田過近,以防土雞在生長中受到農藥及殘留物的污染。
雞舍通常采用竹木框架起,距離地面的高度通??刂茷?.3m,雞舍的頂棚通常采用茅草或石棉瓦;雞舍的棚高不得小于2m,長度通常為20~30m,跨度通常為6~8m。雞舍主要用于雞群在雨天避雨或者在夜間棲息,因此應結合養(yǎng)殖數(shù)量以及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確定單間雞舍的養(yǎng)殖數(shù)量,通常養(yǎng)殖5~6只/m較為適宜。在雞舍的搭建中,四周圍欄可以采用鐵絲網或尼龍網搭建對雞舍具備保護屏障的柵欄,保證土雞不能鉆出柵欄的縫隙,同時為防止土雞從柵欄上方飛出,圍欄的高度不得低于1.2m[1]。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采用圍砌的磚墻作為圍欄,進而保證雞舍更加牢固。
2 雞苗選擇
2.1 品種選擇
結合當?shù)氐氖袌鲂枨笠约皩嶋H氣候環(huán)境條件選擇最適宜的優(yōu)良品種。應保證所選品種行動靈活,能主動采食,對粗料具備較強的耐力以及較強的抗病抗逆能力[1]。
2.2 雛苗選擇
應選擇具備完善防疫制度以及規(guī)范管理的育雛廠進苗。且具備良好健康狀況、好動、雙目炯炯有神、反應敏捷、毛發(fā)光澤、泄殖腔干凈、腹部收縮良好并且無畸形的雛雞[2]。如果飼養(yǎng)量小于1000羽,養(yǎng)殖戶應購買脫溫雞;而飼養(yǎng)量大于1000羽則需購買出殼苗。
3 養(yǎng)殖措施
3.1 育雛溫度
雛雞在剛出殼時,需要將室溫控制為25℃,然后每經過5d將室溫降低1℃,直至35~42日齡時將室溫保持為21℃。在保溫時還需注意加強通風換氣。
3.2 開食
在雛雞入舍后1h需為其供水,可以將適量的維生素以及葡萄糖加入水中,使雞只具備更強的抵抗力,進而避免其發(fā)生應激反應。水的溫度通常為20~22℃。通常雛雞出殼1d即可開食,在初期需要為其喂食碎米,待雛雞3日齡以后開食為其喂食全價顆粒飼料。
3.3 光照
對于1日齡的小雞,每天需要為其提供23 h的光照,在其2~15日齡時,每天將光照時間減少1h,在其16日齡后不再提供光照。
3.4 飼養(yǎng)密度
10日齡前、10~20日齡、20~30日齡以及42日齡以后的雛雞飼養(yǎng)密度分別控制為40~50只/m、30~40只/m、20~30只/m以及20只/m。
3.5 放養(yǎng)
雛雞育雛8周以后即可戶外放養(yǎng)。通常在每天早晨將土雞從雞舍放出,做好其自主覓食的訓練工作。為了保證土雞群定時回巢,提高其補飼的方便性,在放養(yǎng)中養(yǎng)殖戶可以通過吹口哨或敲擊聲音等方式開展土雞的調教工作,采用口號吆喝雞群使其跑步,每天早上以及下午分別讓雞群從雞舍的一邊跑向另一邊[3]。可以將人字形欄杠或其他障礙物置于放養(yǎng)的地方。在雞群晚宿時,在晴朗的天氣將土雞驅趕至橫欄上或者樹上棲宿,使土雞的肌肉性能得到鍛煉。
3.6 飼料供應
在雛雞階段,需要為雞群提供全價飼料。通常1周齡的雛雞每天需要喂食6次,在其2周齡時每天為其喂食5次,在其3~4周齡時每天為其喂食4次,5~6周齡時每天為其喂食3次,而7周齡以后需要逐漸將其飼料過渡為成年雞料,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斷減少飼喂量。在雞群野外放養(yǎng)1周后,每天早晚各對其飼喂1次,2周以后僅需要在傍晚飼喂1次。如果土雞品質較好同時生長較快,在其5周齡后需要將其飼料逐漸替換為玉米以及谷物等雜糧。
4 免疫及藥物預防
在雞只1日齡時,需要為其接種馬立克氏疫苗;在其7日齡時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疫苗滴鼻或者點眼;在其10日齡時通過飲水的方式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疫苗;12~15日齡以及2月齡時分別為其接種新城疫疫苗;在其20日齡時分別為其接種禽流感疫苗;在其30日齡以及75日齡時分別接種雞痘疫苗。在雞群3日齡時,每天需要將適量的青霉素、土霉素或者大蒜汁加入雞群的飼料中進而對雞白痢進行有效預防;雛雞在15~60日齡時極容易患上球蟲病,此時可以將適量的克球粉、青霉素或氯苯肌加入雞群的飲水中,連續(xù)用藥5d后需要停藥2d,接著進行繼續(xù)飼喂。在肉雞防治各種疾病時,盡可能避免采用人工合成藥物,進而對雞肉中的藥物殘留進行有效控制。
5 雞群保健
在日常的飼養(yǎng)中,可以將適量的禽用多維、益生素、黃芪多糖類以及香蒜素等加入雞群的日糧中,進而提高飼料的轉化率,增強雞群的體質,降低其患病概率[4]。在雞群放養(yǎng)一段時間以后,可以結合其大小、公母以及強弱進行合理分群。
6 適時銷售
土雞肉質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其飼養(yǎng)時間的長短。對于小型肉用母雞,其最佳上市時間為120d,小型肉用公雞最佳上市時間為100d;中型肉用母雞最佳上市時間為130d,中型肉用公雞最佳上市時間為100d。
7 結束語
首先,在各個批次雞群人舍以及出欄后,都必須做好雞舍的消毒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將雞群的活動場地進行深翻,也可以采用生石灰等消毒藥物進行消毒。對育雛室進行徹底的清理并且用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后才可進雞。在雞場以及各個雞舍的人口分別擺放盛有消毒液的盆,或者分別設置消毒池,進而實現(xiàn)車輛以及人員在進出過程中的消毒。在實際的飼養(yǎng)中,還需定期做好雞舍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消毒工作。其次,盡量堅持全進全出。部分養(yǎng)殖戶選擇每月飼養(yǎng)1批,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各個批次飼養(yǎng)地之間的距離進行有效控制,防止其距離過近,同時保證存欄量小于3批,進而方便管理以及銷售。另外,一旦發(fā)現(xiàn)病雞,必須立即做好其隔離治療工作,采用焚燒或者深埋等方式做好病死雞及其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與此同時采用過氧乙酸溶液徹底消毒病雞接觸過的各種物品以及用具。在雪天以及雨天來臨前,做好雞舍防漏、防雨以及防風工作。
參考文獻
[1]巖扁.山區(qū)土雞高效生態(tài)養(yǎng)殖技術要點[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18(I1):18.
[2]向勝超,向鑫,向艷超.提高湘西山區(qū)土雞放養(yǎng)效益的技術措施[J].湖北畜牧獸醫(yī),2019,40(7):31-32.
[3]范永云.高山低谷土雜雞生態(tài)放養(yǎng)的做法和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5,11(2):142.
[4]張毅,李則達,楊起.土雞山地養(yǎng)殖技術要點[J].湖北畜牧獸醫(yī),2018,39(9):38-39.
作者簡介:郭銘華(1979-),男,四川小金縣人,畜牧師,本科,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