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梅
摘 要:小學語文既包含現(xiàn)代文學又包含古典文學,且內(nèi)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所以小學語文在小學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所以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為此,本文以小學課堂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研究,以期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小學生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qū)φn堂知識消除陌生感,并且掌握學習方法,最終指引學生健康成長。而對于古詩詞教學,由于時空的原因,導致學生在理解古詩詞中的字詞以及中心思想時有些吃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古詩詞的背景以及詩人的性格特點進行講述,以此完成教學任務,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才能開展古詩詞的有效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從而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一、背景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古詩詞其言簡意賅的特點以及時間的影響讓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不感興趣,除此之外,學生對歷史背景不夠了解,導致對整首詩的內(nèi)涵理解不徹底,嚴重影響了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首先要將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確整首詩的創(chuàng)作前提,以此更好地理解詩人的寫作意圖,從而主動學習古詩詞,為接下來的成長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宿建德江》這一古詩時,筆者對這一古詩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講解:當時的孟浩然是離開故鄉(xiāng)赴洛陽,在路過吳越時,將船??吭诮?,之后回憶起之前的往事,于是以舟泊暮宿作為感情的寄托作了這首詩,從整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羈旅之思以及郁悶孤寂的心情。總之,通過這一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對整首詩的主旨大意進行了理解,并且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深入分析,領會古詩詞意境
在讀完古詩詞后,學生對古詩詞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要想明確其內(nèi)涵,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意境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從字詞中對古詩詞進行鑒賞,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字詞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從中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并從文學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文體的特點,從而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主動構建新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教學《長相思》這首詩時,筆者帶領學生對整首詩進行了反復的閱讀,之后就詩中的字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如“山、水、榆關”體現(xiàn)出作者的不舍,從“千帳燈”中體會作者孤獨,再從“風”和“雪”中感受到作者長夜未眠的心境。之后學生從整首詩的意境中體會作者身在他鄉(xiāng),而心系故園的心情,所以整首詩都是思念家鄉(xiāng)的意境。再如,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詩時,筆者讓學生對這首詩的意境進行了探討,并從詩中欣賞景物,感受秋的凄涼,如從“月落”“江楓”“漁火”“烏啼”等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心情,讓學生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愁緒,以此得到情感的培養(yǎng)??傊?,經(jīng)過這些詞語的分析,讓學生對整首詩的基調(diào)進行了界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并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鳴,為此得到情感的提升。
三、小組探討,總結中心思想
想要學好古詩詞,那么學生要理解古詩詞的中心思想,明確詩人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除了讓學生對意境進行鑒賞之外,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整首詩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身的情感,并切身體會詩人的寫作意圖,以此加強對古詩詞的認知和理解,在不斷地探討中,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例如,在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這首詩進行了探討,首先對整首詩進行了閱讀,之后讓學生對前兩行詩句進行了分析,體會詩意,并對前兩句表達的畫面進行了描述,從“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中體會整首詩的意境,最后小組探討詩人在整首詩中所抒發(fā)的感情,體會詩人是如何在社會的壓抑和排擠下煎熬的生活,而在面對這一美景時,做出的感慨。再如,在學習《示兒》這首詩,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整首詩的中心思想進行了探究,從歷史背景中明確陸游想通過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愛國情懷,以及作者心中的悲憤,以此使學生在整首詩中的情感得到升華,完成學習目標??梢姡〗M合作探討,使更多的學生對古詩中心思想理解得更加透徹,從而得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古詩詞教學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實施,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體會古人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及描述手法,在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為寫作積累素材。最終完成素質(zhì)教育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體現(xiàn)基礎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潔.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2]張留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