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圣發(fā)
【摘要】 ?高中生物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的知識抽象空洞,有的知識相近易混淆。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采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課堂記憶效果,提高備考復習質(zhì)量呢?這就有必要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科學的記憶策略。
【關(guān)鍵詞】 ?生物課堂 記憶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60-01
一、科學記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老師們常發(fā)牢騷:“這么簡單的知識,我都不知道講多少遍了,可是學生就是記不住,考試時總是一錯再錯,真是不知道怎么教了?!边@是很多老師的困惑,也真實反映出學生課堂的記憶有效性問題。
從心理學來講,記憶有兩種:無意識記憶和有意識記憶。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記憶方法,實施科學記憶教學,那么就可以提高學生識記的速度,提高記憶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課堂教學實施科學記憶。
二、利用不同的記憶特點,提高教學效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不得法”是影響學生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造并利用有利于記憶的條件,取得理想效果?不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的:
1.激發(fā)無意識記憶,幫助學生記憶
無意識記憶事先沒有既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新奇的、能引起濃厚興趣的、能激發(fā)強烈情緒的事都能引起無意識記憶。因此,在教學中,嘗試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在無意識記憶的狀態(tài)下,達到有效記憶。
(1)直觀化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生物學范疇非常廣泛,不僅包括我們自己,甚至還涉及外星生物,不僅宏觀研究整個地球,微觀還有病毒細胞乃到細胞器和生物大分子。老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給予適當?shù)闹庇^材料,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這將有助于學生進行較好地無意識記憶。
(2)激發(fā)好奇心,提高無意識記憶效果
刻板的講授式課堂,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感,而如果從高中生的好奇心特別強,對新奇的感興趣的東西記得牢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強化記憶。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兩種:
①比喻法: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化平淡為生動,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深奧的概念講得淺顯易懂,喚起學生的無意識記憶。比如學習到“光合與呼吸作用中CO2的消耗”時,我是這樣比喻的:自己家里的吃菜問題(光合作用中CO2的消耗量),如果家里可以自己種菜(葉肉細胞的呼吸能產(chǎn)生CO2),而且菜吃不完(產(chǎn)生的CO2有多),那么可以把多余的菜(CO2)拿去賣或送人(釋放出去),如果種的菜(產(chǎn)生的CO2有多)剛好夠自己家里吃(光合作用的消耗),那么就沒得送,如果種的菜(產(chǎn)生的CO2有多)不夠吃(不夠光合作用消耗),不夠的就要從市場上買(葉肉細胞從外界吸收)。
②諧音記憶法:對于不容易記住的知識,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使之順口易記,達到記得牢的效果。例如,葉綠體色素在濾紙條上的從上至下的分布位置時,可以諧音為“胡葉ab”;蘇丹III與蘇丹IV的染色結(jié)果可以記成“III黃IV紅”,還有我們判斷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常說的“無中生有為隱,有中生無為顯”等等。
(3)開動學生的五官,讓學生在動中記
在引導學生觀察的時,把問題交給學生,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眼、腦、手一齊動,才能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將形象與抽象結(jié)合,得出的結(jié)論,對知識深刻的記憶。例如,在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我課前將全班分組,各組自備材料,規(guī)定①組不加SiO2;②組不加CaCO3;③組濾紙不劃細線;④組沒有用棉花塞住試管口等等。實驗時,讓學生按照上述操作進行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比照正確的實驗操作,各抒己見,提出問題,在討論和爭議中記住了各種物質(zhì)的作用。
2.加強學生的有意識記憶
有意識記憶有既定目標,通過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達到記憶目標。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學時要做到如下幾點:
(1)明確地提出學習中的記憶目標
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會激發(fā)學習動機,產(chǎn)生學習行為。老師依據(jù)教學大綱,事先告知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重難點,加強學生的有意識記憶。
(2)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
我們常告訴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那么怎么才是理解呢?所以我們要首先在“理解“的含義上下功夫,幫助學生進行有意識記憶。
①理論知識具體化、抽象知識直觀化
生物學的一些知識,學生看得到文字,卻摸不著現(xiàn)象。老師若能將這些知識具體反映出來,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記憶。
②加強感性認識,增強理解記憶
學生知道植物生長需要水和肥料,魚兒離不開水,這是因為他們有直接的感性認識,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供相關(guān)知識的材料和例證來加深理解記憶。
(3)引導學生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
我們老師經(jīng)常會講一句話:“我每次講完一個知識點后,都要問學生聽懂沒有?他們都說聽懂了,但做一道題,結(jié)果還是會有不少人做錯。”為什么?因為知識被學生獲取后,往往是零散地堆放在他們的記憶庫中,做題目時并不能準確提取。所以,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比較、歸納、總結(jié),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用“點→線→面”、“文字→圖表”、“文字→圖解”等形式。
3.聯(lián)系生活,用所學知識理解生物現(xiàn)象
學習來源于生活,學生對于親身經(jīng)歷或感受過的事情印象特別深刻。而生物學科與人類自身緊密相聯(lián),老師要善于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如:學完“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后,可以問學生:植物為什么不宜在鹽堿地上生長?“燒苗“現(xiàn)象是怎么回事?學完“動物激素的分級調(diào)節(jié)”后,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分析“大脖子病”的產(chǎn)生,學到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時,因為我校旁邊有比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我提前幾天布置學生去觀察紅樹林的課后學習任務等等,這樣使學生在討論中,在實踐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有效記憶。
[ 參 ?考 ?文 ?獻 ]
[1]《減負與生物課堂教學》,毛萬全,《甘肅教育》200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