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山 周洲
摘要:本文根據目前一種基于人體骨架關鍵關節(jié)點構建人體骨架模型的方法,并對該模型進行了改進,結合QTI練習/測試互操作規(guī)范,對人體骨架關節(jié)點的結構和位置信息進行了模型構建和XML呈現,為存儲人體骨架動作數據、各人機系統(tǒng)間的人體骨架數據交互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關鍵詞:QTI;人體骨架;動作識別
一、引言
人體動作識別是人機交互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技術之一,該技術廣泛應用于醫(yī)療保健、電影娛樂和安全監(jiān)控等各種領域。人體動作識別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將人體的動作特征、人體內的骨架和關節(jié)存儲到計算機,并根據相應的模型讀取和計算,如何迅速精確地讀取并識別人體骨架運動軌跡是人機交互系統(tǒng)的發(fā)展關鍵技術之一,而如何確定一個通用的描述的人體骨架模型數據規(guī)范,并使之在不同的人機交互系統(tǒng)中能夠相互共享人體骨架運動軌跡數據,則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將探討利用QTI標準對人體骨架進行描述的模型,以及人體骨架運動數據的存儲模式。
二、QTI標準
CELTS-10 QTI(Question /Test Interoperability)練習/測試互操作規(guī)范,是中國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在參照IEEE1484標準體系、IMS-QTI、航空工業(yè)計算機輔助培訓委員會(AICC)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遠程教育先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和完善后制定的一種規(guī)范。它負責描述教學評估實現,將試題以規(guī)范化定義的XML文檔來描述測試過程的全部環(huán)節(jié):題項的描述、評估、重利用和測試自適應等過程。CELTS-10 QTI標準的主要職能有以下幾項:在任何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下,用戶都可以使用復合規(guī)范的練習題目;虛擬環(huán)境中的各種資源用戶均可使用;支持一致性工具的使用;所有測試結果的顯示都是一致的。
CELTS-10 QTI(Question /Test Interoperability)練習/測試互操作規(guī)范,由三個核心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ASI信息模型(Assessment Section Item),制定了測驗內容的規(guī)范;第二部分為結果報告信息模型(Results Reporting),制定了關于測驗結果的規(guī)范;第三部分為XML綁定實例(XML Banding Specification),該文檔包括了評估、節(jié)和題項的設計例子及其元索屬性的詳細描述。
三、人體骨架模型構建及運動特征識別
(一)人體骨架模型構建
人體動作識別目前在人機交互系統(tǒng)中主要是通過識別圖像中的人體各部位位置,再根據連續(xù)圖像中各部位位置的變化,來獲取人體各部位的運動軌跡變換。同時人體各部位的位置,與軟體動物不一樣,本質上是人體骨架和各個關節(jié)部位的位置變換。因此,為了提高識別的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骨架模型的識別。
在人體骨架模型的構建模式上,本文參考了范嘉義的骨架模型設計,模型選擇了15個關鍵的關節(jié)點,如下圖。并在所要識別的圖片上標記這15個關節(jié)點的位置,記錄關節(jié)點在笛卡爾坐標系的位置數據。本文將該模型進行了簡單改進,提取了3個重要關鍵部位(頭3,頸部1,髖部2),人體四肢與頸部髖部相連。
改進后的人體骨架模型,以人體中軸線的三個部位(頭3,頸部1,髖部2)為主要的人體骨架中軸。左上肢(左肩5,左肘9,左腕13)和右上肢(右肩4,右肘8,右腕12)與頸部1相連接;左下肢(左臀7,左膝11,左踝15)和右下肢(右臀6,右膝10,右踝14)與髖部2相連接。四肢和三個關鍵關節(jié)點的連接組成了人體骨架模型
(二)人體運動特征識別
骨架模型的構建還不能解決人體動作軌跡識別的問題,還需要深入挖掘人體動作在運動時特征,以及如何在坐標體系中記錄特征點位置數據,并按照骨架模型結構存儲特征點數據。因此根據以上本文介紹的人體骨架模型結構,參考人體關節(jié)運動過程中的基于關節(jié)點的高級姿勢特征數據,這些數據主要表現在笛卡爾坐標系下的關節(jié)點運動軌跡特征、極坐標系下距離的關系和軌跡、軌跡特征、方向關系和軌跡、夾角關系和軌跡等9種子特征中。
四、人體骨架模型QTI描述
(一)ASI信息模型
ASI信息模型提供了對模型內容的呈現形式及內容組織結構形態(tài),解釋了“對已有的內容如何進行描述和組織”的問題。模型由三個部分:評估(Assessment)、節(jié)(Section)、項(Item)有機結合組成描述模型。項包括了項的表述、結構、數據和反饋等全部信息。節(jié)是個集合概念,它可由一個或多個項/節(jié)組成的,在本骨架模型當中,上下肢可以作為一個節(jié),而節(jié)中就包含三個項(如肩、肘、腕)。評估則像樹的根節(jié)點,每個模型只有一個評估,包含了項和節(jié)的各種形式集合。
本模型結構如右圖,模型記錄了某個時間點身體關節(jié)點的位置。模型中包含了四個項:時間、頭部、頸部、髖部,和四個節(jié)(四肢)。四個節(jié)的內部結構基本相似,上肢包含了三個項:肩、肘、腕,下肢包含了三個項:臀,膝,踝。每個項(除時間以為)均保存該關節(jié)點的位置信息數據。最后,通過整個骨架ASI信息模型,可以明確某個時間點一個人體部位各關節(jié)的位置呈現。而這種模型可以適用XML的規(guī)范表現。
因此,ASI信息模型具有以下特點:基本的ASI 數據定義簡單且很靈活,并可組成更復雜的數據結構;評估不能直接包含項,評估至少需要包含有一個節(jié);節(jié)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項,節(jié)可進行嵌套,也允許定義空節(jié);項是ASI信息模型中最小的獨立單元,項不允許嵌套。
(二)XML綁定實例
<questestinterop>
<assessment title="人體骨架模型" ident="Postion01">
<qticomment>
人體骨架模型
</qticomment>
<objectives view=“應試者">
</objectives>
<qmd_time>2019-1-1 08:15:20<qmd_time>
<body_item>
<mattext>頭部
<X>100.0</X><Y>99.0</Y><Z>12.2</Z>
</body_item>
<body_item>
<mattext>頸部
<X>100.0</X><Y>80.0</Y><Z>12.2</Z>
</body_item>
<section title=“左上肢" ident="S01">
<qticomment>左上肢</qticomment>
<body_item>
<mattext>左肩
<X>85.0</X><Y>70.0</Y><Z>12.2</Z>
</body_item>
<body_item>
<mattext>左肘
<X>75.0</X><Y>60.0</Y><Z>12.2</Z>
</body_item>
<body_item>
<mattext>左腕
<X>65.0</X><Y>50.0</Y><Z>12.2</Z>
</body_item>
<sectionmetadata/>
<section title=“右上肢" ident="S02">
...
<sectionmetadata/>
<body_item>
<mattext>髖部
<X>100.0</X><Y>50.0</Y><Z>12.2</Z>
</body_item>
<section title=“左下肢" ident="S03">
...
<sectionmetadata/>
<section title=“右下肢" ident="S04">
...
<sectionmetadata/>
</assessment>
</questestinterop>
本文改進了人體骨架關節(jié)點模型構建,利用了QTI標準對關節(jié)點位置數據進行描述和XML呈現,為存儲人體骨架動作數據、各人機系統(tǒng)間的人體骨架數據交互提供了一種具備可行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蔡宗遠,王少白,李國安. 人體運動分析的發(fā)展與應用回顧[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6,31(4):362-266.
[2]魏瑋,王丹丹,劉命,劉靜. 人體運動分析綜述[J].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2013,22(2):1-3.
[3]雷濤,羅薇薇,樊養(yǎng)余. 復雜環(huán)境下的運動人體骨架提取算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0,27(8):3194-3197.
[4]范嘉義. 基于骨架信息的人體動作識別[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5]黎洪松,李達. 人體運動分析研究的若干新進展[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09,22(1):70-76.
[6]YU Z,YAO Z,WANG S,et al. Mo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normal knees during gait based on a novel portable system[J. Gait Posture,2015,41(3): 763-768.
[7]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CELTSC).測試互操作規(guī)范CELTS-10.2(CD1.0) [S].http://www.celtsc.edu.cn/,2010-2-3.
[8]韓耀查.基于QTI的??漆t(yī)師網絡考試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高??蒲许椖浚↙X2014655)。
第一作者:陳意山(1977年5月),男,廣西玉林人,碩士,副教授,從事智能教學系統(tǒng)研究。
第二作者:周洲(1980年12月),男,廣西桂林人,學士,講師,從事公共體育教育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