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嬌
摘要:美術課程的設置有利于學生真實展現(xiàn)內心活動、凈化其的心靈,是學生宣泄情緒、表達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深受學生喜愛,農村初中的學生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以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為例,探究如何結合農村獨特資源,凸顯初中美術特色教學。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校;美術教學;農村特色資源
就目前的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而言,問題重重:學校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美術教學時間經(jīng)常被其它課程所擠占;學生對美術教學興趣濃厚,但是落后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觀念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過于依賴教材文本而沒有充分發(fā)揮出農村特色資源獨有的價值?;诖?,筆者作為一名農村初中美術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挖掘農村特色教學資源,優(yōu)化美術教學環(huán)境。
一、整合農村特色資源,尋找多元教學內容
農村特色資源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資源,內涵豐富,在培養(yǎng)學生增強對本地文化認知、提升道德情感認同、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以農村特色資源輔助初中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色彩》這一課內容時,筆者沒有對學生們提出任何繪畫的要求,而是帶領學生外出踏青,春風徐徐吹來,讓人十分愜意。在和煦的春風,有些學生嬉笑打鬧,追逐奔跑;有些學生三五成群,采摘野花、野草;還有的學生干脆躺在草地上,沐浴在陽光下。十五分鐘后,筆者結束了自由活動,讓同學們聚在一起談論自己喜歡的自然色彩。有的學生談及喜歡綠色的樹木;有的學生喜歡黃色的油菜花;還有的學生喜歡藍色的天空;甚至有的同學想要畫出黃色的太陽,希望天氣可以一直這樣和煦,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的發(fā)言持續(xù)了很久,說出色彩也十分豐富??吹綄W生們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自然色彩,這時筆者才要求大家拿出紙筆開始作畫。有了之前的一系列活動的鋪墊,學生們的繪畫興趣十分高漲,迫不及待地開始作畫,果然有學生不拘一格,為了配合其他的自然景觀,也為了表達自己個性,將禾苗、樹木等綠色植物涂上了不一樣的色彩,惹來了大家的圍觀。除了這個“個別”事例外,其他學生都在感知光與色的基礎上,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此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了農村資源特色,尋找到了農村特色資源與美術教學的契合點,帶領大家外出踏青,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在豐富多樣的田園景象中,每一位學生都有的可畫,有的可感,能夠認真描繪出田園風光,也能夠準確地描述畫中的內容,還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感情,完成了一幅好的繪畫作品,回歸了美術課程的本質,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運用農村特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全國,乃至世界的美術文化,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能力、有意識傳承本土文化,在學習和了解農村特色資源的前提下,把本土文化發(fā)揚光大。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善于運用農村特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如,在學習《面具的設計制作》這一課內容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面具的起源、演變、發(fā)展的過程,了解面具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從而喜歡上面具藝術。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帶領同學們走訪了村子中的老人,請這些老人們講一講有關面具的故事。看到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老人講故事、說傳統(tǒng),除此之外,老人們難得見到年輕人前來詢問面具藝術,十分高興,于是不辭辛苦地為學生們展示了面具制作的全過程,讓同學們打開眼界,也令筆者十分震撼。多次表達了謝意后,一眾人告別了老人的居處,準備返回學校。在回學校的路上時,同學們一反常態(tài),十分安靜,都陷入了深思中,都在思考如何制作一個既能體現(xiàn)農村特色又能表現(xiàn)面具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的面具呢?在學生們冥思苦想的過程中,筆者沒有給學生任何啟示,也沒有對面具制作的材料和內容有任何限制,只希望同學們的作品能體現(xiàn)農村特色。等到時機成熟后,在筆者的要求下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帶來了學校,只見泥制的、紙制的、羽毛制的面具應有盡有、十二生肖、鬼面具等多種形象讓人眼花繚亂,紅的、綠的、黃的色彩遍布眼前,不得不讓筆者驚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筆者仔細欣賞了這些面具作品后,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出農村特色是它們的共同之處。等到筆者批閱完這些面具作品后,還舉辦了一次小型展覽會,邀請了兄弟班的學生前來欣賞,聽一聽其他人的評價,以此完善自己的作品,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農村特色資源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如果能夠被教育工作者們合理有效地運用美術教學課堂中,將會發(fā)揮出農村特色資源獨有的優(yōu)勢與特點,有助于初中美術教學實踐活動地順利展開,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依托農村特色資源,提升師生綜合素養(yǎng)
為了使得學生更加了解農村特色資源,培養(yǎng)師生的綜合素養(yǎng),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適時合理引入農村特色教學資源,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們可以在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活動中了解農村特色資源,傳承農村地域精神,提高學生美術思想境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如,在學習《家鄉(xiāng)的河》這一課內容時,為了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家鄉(xiāng)河水的魅力,筆者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查找到相關資料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中國各個省份獨具特色的河流景觀。在學生們仔細觀察同時,筆者介紹道:中華民族起源于黃河和長江,歷盡艱辛,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光輝燦爛、獨具一格的中華文化,由此可見河流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是大家仔細觀察后又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黃河、長江還是瀾滄江、怒江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具有不一樣的人文精神。下面讓我們一起討論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河流有什么特點?同學們一時語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說不出自己最熟悉事物的特點。于是,筆者直接帶領學生們來到了村中的河流處進行寫生活動,面對奔涌的河流以及河岸上的優(yōu)美景觀,同學們都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筆者也是如此,情緒滿懷。五分鐘過后,師生們才回過神來,用言語表達著對眼前河流的贊美之情。見此情景,筆者說道,不妨發(fā)揮我們的特長,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情感,于是,筆者布置了本課的繪畫任務——畫一畫出家鄉(xiāng)的河,表一表家鄉(xiāng)的情。這個任務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贊同,他們立即拿出畫筆、畫板和顏料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筆者巡視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活動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為了突出河水的動,適當?shù)卦黾恿遂o態(tài)的人物和動物,由此形成鮮明的對比,也為了點綴畫面;有的同學站在高處和遠處畫了一幅遠景圖,氣勢雄偉,生命力旺盛;有的學生用三角形構圖法讓河水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靈活的特點;還有的學生……無論學生選擇的繪畫方式如何,都突出了家鄉(xiāng)河水的特點,順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教學活動。在本次的美術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教師適時地、合理地引入本土教學資源,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傳承了本地文化,全面提升師生核心素養(yǎng)。
筆者認為,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引入農村特色資源將有利于學生美術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益于美術教師教學水平的發(fā)展,有助于社會文化資源的多渠道開發(fā),有利于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農村特色美術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合理運用農村特色資源,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興趣,強化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實踐能力的鍛煉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莉.中國農村美術教育發(fā)展之路[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