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審美享受,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古詩詞,由于漫長的時空距離,精煉、含蓄的文字,深遠、悠長的意境,使學生很難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獲得審美享受。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又以教師的讀、講、解說為主,使古詩詞教學變得枯有些枯燥、乏味。如何讓學生把握古詩詞的感情意蘊,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靈的感悟,與詩人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成為古詩詞教學的一個難點。而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彌補常規(guī)教學的不足,調(diào)動學生所有的感覺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詞特定的氛圍情趣中,以聲傳情,以形傳意,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興趣盎然。因此,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yōu)化古詩詞的教學過程。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音樂之美,營造古詩詞學習氛圍
每一首古詩詞都有它的感情基調(diào),或熱情奔放,或憂郁感傷,或慷慨激昂,或悲痛,或憤怒等等。所以學習古詩詞時,在新課開啟之前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及情感相應(yīng)的樂曲,能先聲奪人,一下子扣住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興趣集中到教師所設(shè)置的音樂情境中去,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是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無法做到的。
如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我先用畫面來渲染離情別緒的特定氛圍:煙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風中搖曳。在這凄冷的氛圍中,我又配上一曲《陽關(guān)三疊》沉郁的音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走進了詩人的心境。這樣,離別的傷感之情就蔓延開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古詩詞營造的氛圍當中。送別的意境,為學生學習這首詩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還十分有助于學生對王維這首詩中離別之情的理解。
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shè)往往取決于一堂課的起始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像這樣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以音畫為媒介營造氛圍,使學生能受到深深的感染,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誦讀之美,朗讀聲情并茂
對于已進入感情氛圍的學生來說,聽覺形象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情感呼應(yīng),從而能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而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往往通過自己的范讀指導學生朗讀,但不同內(nèi)容的詩,或歡快活潑、或凝重沉郁、或輕盈優(yōu)美、或豪邁雄越、或婉轉(zhuǎn)舒緩、或高亢激昂,這就導致范讀教學不盡如人意。而且這種范讀對老師的朗誦能力要求極為高,很多時候老師的范讀反而起不到預(yù)期效果。但是,應(yīng)用多媒體播放朗讀大師們標準且富有感情的配樂朗讀,用響亮、清晰的語言轉(zhuǎn)換了書面文字語言,恰到好處地再現(xiàn)了語言、節(jié)奏、格調(diào)乃至蘊含的情趣、意味,能給學生提供語言、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和音韻等方面的示范。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充分感受其韻律之魅力,增強語感。當學生的情弦被撥動起來后,對課文具體而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學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產(chǎn)生共鳴了。
如學習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師生共同收聽這首詞的配樂誦讀,壯美的音樂,豪放的誦讀,讓學生感受到了青年革命者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這時,學生與詩人達到了感情上的溝通,同時也基本把握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
三、運用多媒體圖畫之美,創(chuàng)設(shè)古詩詞情境
古詩詞教學,需要學生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在腦海當中重現(xiàn)古詩詞的場景,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同時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古詩語言凝練,如光憑教師的講解是難以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的。這往往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關(guān)。多媒體能以境傳情,圖片的形聲信息使學生愉快地進入課文的特定氛圍,并使之見其形,聞其聲,如臨其境,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因而在教學中合理應(yīng)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腕創(chuàng)設(shè)古詩詞情境,能引導學生走進一個有聲、有色、有味的活生生的世界中,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在真切的感受中感悟詩人所刻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情操。
如學習杜牧的《山行》,通篇沒有一個“秋”字,卻字字寫秋景,句句現(xiàn)秋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謳歌。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幅迷人的秋景:蒼茫的山,潔白的云,模糊可見的房屋,似火一般的滿山楓葉,遠近陪襯,錯落有致,詩人置身其間,停車坐觀,流連忘返。再配以悠揚動聽的《漁樵問答》。學生邊欣賞邊想象,不知不覺便被引入這一意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切切實實地讓學生享受到了詩的意境美。這是傳統(tǒng)古詩詞根本無法做到的。
四、運用多媒體的聲像結(jié)合,拓展古詩詞意境
意境是客觀物象同作家主觀感情高度融合的結(jié)晶和語言呈現(xiàn)。古詩詞是語言的藝術(shù),高明的詩人總是能透過簡短的文字傳遞無比豐富的內(nèi)在信息。古詩詞言簡成行押韻,囊括世間風物萬象,意義含蓄深遠,思想情感豐富。而學生知識面相對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等會感到疏遠,更別提從文字中體會古詩詞意境了。同時傳統(tǒng)教學依靠教師的理解和講解,學生很難發(fā)揮想象,自然就難以領(lǐng)會到古詩詞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總會覺得“隔了一層”。而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yīng)用,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化靜為動,化字為圖,做到動靜結(jié)合,圖文并茂,聲情兼?zhèn)洹Mㄟ^直觀的形象為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腦中建構(gòu)古詩詞描繪的畫面,進而理解詩意,拓展古詩詞意境。
總之,多媒體的聲、像、樂等手段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yīng)用,使古詩詞教學絢爛多彩起來,擺脫了以往的枯燥、乏味,使古詩詞教學落實到學生的“感”和“悟”中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古詩詞作用,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當然多媒體的應(yīng)用并非是萬能的,不必濫用也不可濫用。只要我們恰倒好處的運用這一現(xiàn)代化手段,揚長避短,一定能促進古詩詞教學。
作者簡介:龔鵬妹(1985-),女,2008年7月畢業(yè)于西南大學文學院,同年9月進入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qū)南鄭中學任教至今。多年來一直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期間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征文活動,獲得縣級書信大賽指導教師,擔任??毒G地》編輯。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7SA0117)。
(陜西漢中南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