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炳學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然后剖析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意義,然后針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教學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方法
前言: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時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因此,高中歷史教學要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他們整堂課都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高中歷史課堂會呈現(xiàn)出枯燥、無趣的狀態(tài),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還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阻礙高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意義
1.能夠將學生培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型人才
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必須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為社會培養(yǎng)出具有高能力和高素質的新型人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2.為高中歷史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枷鎖,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更加科學的新思路。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其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很多內容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課堂教學情境,增加高中歷史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刻的解讀教材,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良好的把握,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2]。然后,教師要為學生精心的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圖、文、聲、像的有機結合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具體,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故事的形式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知識點為學生講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的輔助下更好的理解知識。
2.設置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將教材中的內容直接向學生傳授,學生學習方式都是死記硬背,很難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為了有效的改善高中歷史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時除了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知識之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準備一些具有思考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舊有的知識來探究新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與教材中的觀點相悖的觀點,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成員就這一觀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就兩種不同的觀點展開一場辯論賽,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3]。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對教材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對學生的這種精神給予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有思考價值的熱點新聞,讓學生就這些熱點展開討論,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服飾、飲食、建筑風格、風俗習慣等方面討論一下我國近現(xiàn)代的社會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分析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原因。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方面進行討論,然后依次展示討論結果。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整合,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探究問題
歷史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很多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都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探究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還要讓學生從社會學、經(jīng)濟學風角度去分析,將學生在其他科目中學到的知識也運用到歷史學科中,使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得出的結論也更加具有全面性。比如,在學習“新文化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這樣幾個問題:新文化運動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新文化運動為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哪些影響?你認為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有錯誤的嗎?通過這些問題的指引,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新文化運動,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結論: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自主探究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設置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有效的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云東.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46.
[2]更藏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方法管窺[J].青海教育,2016(Z2):55.
[3]陳華軍.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自主學習策略[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