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趙婧 宋宇 陳明淑 李紅波 萬少松
摘? 要:應用能力的提升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也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為提高學生在編程實踐中的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的不足,本文提出將專業(yè)知識貫穿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翻轉課堂及研討式教學方法、基于任務的學習目標牽引與互動式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課堂,并將課程的考核方式從終結性考核轉變?yōu)檫^程性考核。實踐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學模式能夠廣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應用能力;教學策略;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2;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23-0176-0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pplication Ability
LI Sheng,ZHAO Jing,SONG Yu,CHEN Mingshu,LI Hongbo,WAN Shaosong
(School of Science,Xijing University,Xi’an? 710123,China)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applic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which also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programming practice,also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flipped classroom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s,task-based learning goal tractio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also be widely used in the classroom,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changed from final assessment to process assessment.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application ability;teaching strategy;teaching mode
0? 引? 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及《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等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研發(fā)、操作等高層次技術應用人才,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術能力。這為許多高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順應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應用技術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C語言程序設計”是各高校工程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它不僅是大學生的入門級程序設計語言,也奠定著相關專業(yè)高年級多門課程,如“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tǒng)程序設計”“DSP原理及應用”“ARM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等后續(xù)課程的軟件編程基礎,因此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點的應用能力不僅直接決定了高年級課程的學習基礎和效果,也會進一步影響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效果和編程應用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專業(yè)教學,是本課程面臨的重要任務。
1? 應用能力提升對“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改革的迫切需求
1.1? 教學內容沒有體現(xiàn)專業(yè)性
“C語言程序設計”往往在大學的第一、第二學期就開始授課,但在此之前學生并沒有本專業(yè)的先驗知識,往往不能夠將本課程與本專業(yè)聯(lián)系起來,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不知道本課程未來在專業(yè)中如何應用,也不知道本課程該如何學,這就使得學生缺乏明確而清晰的學習目標。因此也談不上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
1.2? 教學實施方案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
在反復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差異很大。課程教學如何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生對未來崗位變化的適應能力,是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1.3? 實驗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實施涉及到理論課和實踐課。目前的教學狀態(tài)往往是理論課在教室進行,實踐課在機房進行。實際上,C語言課程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它涉及一些復雜的語法知識和一些不易理解的概念,在理論課上講授的知識由于無法進行實時驗證,很容易被忽略或者遺忘,因此學生也無法有效掌握知識點和授課內容,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4?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單一
目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大多沿用傳統(tǒng)閉卷考試的形式,這種考核方式大多在考核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和對程序結構的分析,而無法考核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編程能力,因此會導致學生的考分雖然很高,但應用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一般。
2?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的主要方法
2.1? 深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建設與改革
在準確定位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以“知識構建”和“知識更新”為核心,結合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專業(yè)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更新,強化實踐教學,重視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
2.2? 探索和推進多樣化教學模式
針對每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化差異,靈活采用微課、翻轉課堂、項目化、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并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3? 推進課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將課程的考核方式從“終結性考核”轉變?yōu)椤斑^程性考核”。在課程考核改革中突出“三個轉變”,即“考核方式方法向多樣化轉變,考核內容向注重實操和應用能力考核轉變,成績評定向科學化(多元化、全程化)轉變”。通過課程考核改革來促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2.4? 大力豐富課程資源
在深入研究和反復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課程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改進教案,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及微課。利用“雨課堂”“九竹云”等移動平臺,豐富教案、多媒體課件、試題庫、案例庫等資源,全程實施在線測驗、在線作業(yè)和在線考試,豐富和完善教學輔助資料。
2.5? 培養(yǎng)和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課程教師團隊
教師團隊的水平和素質是授課質量的根本因素,在建立一支穩(wěn)定教師隊伍基礎上,打破專業(yè)和學院的界限,橫向開展教學研討會等多種教研活動,共同努力將課程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3?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策略
3.1? 將專業(yè)特色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
首先依據(jù)課程教學目標和專業(yè)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突出專業(yè)特色。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專業(yè)案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可以選擇對專業(yè)知識要求不多,但又極具典型性的編程實例進行講解和實踐。而在專業(yè)案例的選取上,可以選用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參加過的競賽實例或者已經(jīng)開發(fā)出來的實物在課堂上進行實例講解,對其中用到的課程知識點進行闡述,這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他們提供把握專業(yè)課學習的抓手。
3.2? 部分翻轉課堂+研討式教學方法
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翻轉課堂和研討式教學方法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特別易于開展。教師可以以知識點為基本單元,錄制C語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編程方法教學視頻及視頻內容的測試問答。授課前,教師在教學平臺上發(fā)布C語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編程方法的簡短視頻;授課中,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講解復述視頻內容及回答基本問題,教師以視頻中的基本知識為依托列舉案例,學生在課堂上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完成問題建模、編碼實現(xiàn)及錯誤調試等;授課后,學生將代碼整理后上傳至教學平臺供教師評閱。翻轉課堂將授課模式由原來的“課上傳授、課后內化”轉化為“課前傳授、課上內化”,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3?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必做實驗與選做實驗相結合
教學過程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給老師帶來迷惑,怎樣能夠將所講述的概念和函數(shù)用法快速應用于實踐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以將理論課也放在機房進行授課。在理論課講述知識點完畢后,立即可以進行上機的實踐操作。將實踐與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和實踐抽象的語法知識,有利于應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此外,考慮到不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實踐操作能力上的不同,可以在實踐課程中設置選做和必做項目。對于學有余力和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則可以鼓勵他們完成選做實踐項目。
3.4? 采用基于任務的學習目標牽引,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
基于任務的學習目標能夠給學生帶來挑戰(zhàn)性和競爭性,因此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將學生轉換為學習的主體。與此相反,抽象的理論知識和概念的講授容易產(chǎn)生學習疲勞?!癈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因為其內容的模塊化和較強的應用性,因此很容易采用基于任務的教學方法。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需要有目的地設計學習任務,在課程進行時,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應用任務驅動的方式有重點地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特定的鞏固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而且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3.5? 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實踐和網(wǎng)絡互動中深化理論學習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從興趣這個角度出發(fā),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內在的心理驅動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互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能夠起比較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由老師指導,學生參與共同完成程序的編寫和調試,完成所實現(xiàn)的功能。在課下,老師與學生能夠通過網(wǎng)絡進行交流,通過交互軟件,學生能夠將程序截圖很方便地發(fā)送給老師,老師也可以通過發(fā)送語音、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與某位學生,甚至全班學生同步交流。
3.6? 實踐過程性考核,持續(xù)改進教學評價方法和質量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強調要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考核的過程中就需要突出對編程實踐和應用能力的考核。在這個目標要求下,傳統(tǒng)的單一化考核方式不再適用。需要將課程的考核方式從終結性考核轉變?yōu)檫^程性考核。將平時成績(到課率、課堂表現(xiàn))、能力測驗成績、上機實驗成績、研討式學習效果評價成績、訓練題量成績(二級真題學平臺)、平臺測驗成績、期末在線考試成績等多樣化考核指標納入考核過程,實現(xiàn)“考核方式方法向多樣化轉變,考核內容向注重實操和應用能力考核轉變,成績評定向科學化(多元化、全程化)轉變”。
4? 結? 論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癈語言程序設計”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需要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出相應的改革。本文總結了近年來的實踐教學探索經(jīng)驗,通過將專業(yè)特色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廣泛開展翻轉課堂+研討式的教學方法、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采用基于任務的學習目標牽引與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實踐過程性考核等手段和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2] 呂暉,郭雪白,郭倉.對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化的思考 [J].高教學刊,2018(1):172-174.
[3] 李兵,戴康華,王凱俊.“項目合作學習教學法”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與成效研究——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 [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5):141-142.
[4] 陳葉芳,王曉麗.混合教學模式下程序設計課程在線實踐探索 [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41(1):103-107.
[5] 童威,黃啟萍.《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精品課程建設方案與評價 [J].現(xiàn)代交際,2018(13):28+27.
[6] 樸燕姬,劉念.基于高校教學思路構建下的C語言上機實驗課探索 [J].黑龍江科學,2019,10(1):90-91.
作者簡介:李盛(1972-),男,漢族,安徽巢湖人,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碩士課程的教學及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