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有效性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如何搞好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當前所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下面,筆者立足自身教學實踐與感悟,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淺談一二,目的在于進一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及時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并在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特點與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積極借助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活語文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靈活導入,激活課堂教學活力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關乎著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影響著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優(yōu)劣?;诖耍鳛樾W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文本內(nèi)容來對其進行靈活設計,以便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課堂教學活力的同時,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從而為接下來教學內(nèi)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之初,我讓學生用左手將紙筒放在左眼處,并用右手捂住右眼。在這期間,頭不能移動,要直視前方。這時,我向?qū)W生問道:“通過紙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樣子的?”待學生回答完畢,我繼續(xù)問道:“拿下紙筒,再看看你剛才看過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學生紛紛表示這一次要比之前看的視野開闊了許多。于是,我順勢引出了新課內(nèi)容:“通過紙筒我們發(fā)現(xiàn),視角不同,看到的范圍也不同。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藍天又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如此導入,生動形象,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解讀文本,體悟作者思想感情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于小學生這一教學群體而言,問題是驅(qū)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jù)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讀,以便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還能使學生深刻體悟文章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灰雀》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設置了如下問題,以供學生思考探究:1.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初讀過后,你有什么感受?2.找出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你覺得這幾只灰雀有什么特點?3.文章哪幾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以及灰雀回到林中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不見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5.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愛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誰的做法?為什么?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讀,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又使學生感知了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了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
三、直觀感知,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羅萬象,其中多以感性內(nèi)容為主,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難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層次理解。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將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場景以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與審美體驗,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提升。
在教學《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時,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shù)向?qū)W生播放了旅游風光片《中國黃山》,以使學生對黃山的“奇松”“怪石”“云?!薄皽厝庇幸粋€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在向?qū)W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nèi)容的過程中,我再次借助信息技術(shù)向?qū)W生依次展現(xiàn)了“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钡膱D片,并引導學生對比實物圖片與文本中的具體描寫。如此,通過借助信息技術(shù)再現(xiàn)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場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感官,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
四、讀寫結(jié)合,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
閱讀與寫作向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有效的閱讀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而且其還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精心選取讀寫結(jié)合點,并在此基礎上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銜接,以實現(xiàn)由讀到寫的能力遷移,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
《少年閏土》一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向?qū)W生講解了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干的特點。待學生對全文進行了整體與局部感知后,我對學生說道:“學習完這篇課文,少年閏土的形象如在眼前。下面,請你也用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方法來刻畫自己身邊的同學。注意寫的時候不要出現(xiàn)名字,寫完后讀給大家聽,讓大家猜猜你寫的是誰?!比绱?,通過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整合,既使學生習得了一定的寫作手法與技巧,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能力,促進了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
五、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共情能力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即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實踐者,教師則是課堂的組織者與學生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及時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于學生,并通過角色扮演這一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情境之中,使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理解和體會,從而達到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共情能力的目的。
待閱讀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自主分配角色,并加以自己的獨特見解,在不改變文章原意的基礎上,運用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來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演繹重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了起來。與此同時,我對扮演每個角色的學生予以了一定的指導和點撥,以使其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文本情境之中。如此一來,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共情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屋善良、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和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總之,有效,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反思、不斷調(diào)整、改進教學,使之能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只要師生合作,齊心協(xié)力,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雙.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39.
[2]馬紅兵.?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3]鄒文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37.
作者簡介:何媛,1991年2月生,女,江西峽江人,任教于江西省峽江縣第二實驗小學,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