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昕,嚴國鴻,張 華,劉永靜,徐 偉,褚克丹,孫承韜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xué)藥學(xué)院,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福州 350004)
半夏(Pinelliae Rhizoma)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微毒性,故臨床上多使用其炮制品。其中,姜半夏是半夏炮制品中最為常用的品種,生半夏炮制為姜半夏后,能緩和藥性,具有降低唇舌刺痛腫脹、咽喉腫痛、嘔吐或腹瀉等毒副作用[1],同時增強降逆止嘔作用,故其臨床應(yīng)用廣泛。輔料姜為藥食同源物質(zhì),是臨床常用中藥,也是中藥炮制的主要輔料。紅芽姜作為姜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福建栽培歷史悠久,品質(zhì)優(yōu)良,纖維少,它是制備姜汁的優(yōu)質(zhì)原料[2]。福建以紅芽姜為炮制輔料的姜半夏品質(zhì)優(yōu),質(zhì)量穩(wěn)定,占廣藥供應(yīng)量的10%。其中,6-姜酚為生姜中含量最高的姜酚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藥理作用,亦是起到止嘔功效的活性物質(zhì)[3-4]。同時,中國藥典將白礬限量作為姜半夏的檢查項目。
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姜半夏的炮制方法無明確的工藝參數(shù),缺乏客觀、量化的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本研究以6-姜酚含量、有機酸含量和白礬殘留量為考察指標(biāo),通過正交試驗法考察紅芽姜的用量、白礬用量和煮制時間,結(jié)合多指標(biāo)綜合評分法優(yōu)選紅芽姜制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藝,從而確定炮制工藝參數(shù),為紅芽姜制半夏飲片的加工和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jù)。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UltiMate3000型);Milli-Q純水器(美國millipore公司);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CAP225D型);精密酸度計(上海儀電科學(xu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PHS-3C型);箱式電阻爐(上海鉅晶精密儀器制造有限公司,SXL-1200C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KQ-500DE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HH-Z型);磁力攪拌器(常州市金壇區(qū)環(huán)宇科學(xué)儀器廠,79-1型);電熱套(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98-I-B型)。
生半夏和紅芽姜均來自福建承天藥業(yè)有限公司,經(jīng)福建中醫(yī)藥大學(xué)藥學(xué)院褚克丹教授鑒定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和姜科植物紅芽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
6-姜酚(含量 > 98%,批號:113429-201406,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琥珀酸對照品(批號:110896-201602,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分析純,化學(xué)純度> 99.5%,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德國 Merck公司);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2.1.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姜半夏炮制輔料用量規(guī)定為:每100 kg凈半夏,用生姜25 kg、白礬12.5 kg。藥典未規(guī)定具體炮制時間,因此,本研究以姜半夏傳統(tǒng)炮制工藝為參考,根據(jù)現(xiàn)行方法結(jié)合前期試驗情況,對炮制過程中的紅芽姜用量(g)、白礬用量(g)及炮制時間(h)3個因素各選取 3個水平,依據(jù) L9(34)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設(shè)計優(yōu)選紅芽姜制半夏的炮制工藝,各因素水平見表 1,炮制輔料用量按每100 g半夏藥材計。
2.1.2 紅芽姜制半夏炮制樣品制備
自制紅芽姜半夏依據(jù)《中國藥典》2015年版姜半夏項下制法進行炮制:稱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nèi)無干心時,取出;另取紅芽姜切片適量煎湯,加白礬適量與半夏共煮透(炮制),取出,晾至半干,干燥。按上述方法制備得不同因素水平紅芽姜制半夏炮制樣品。
表1 正交設(shè)計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design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45:55);檢測波長:282 nm;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流速:0.8 mL·min-1;理論板數(shù)不低于 5000。在上述色譜條件下,6-姜酚成分峰能夠與其他雜質(zhì)成分完全分離,結(jié)果見圖1。
圖1 6-姜酚對照品(A)及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B)液相色譜圖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6-gingerol and processed products of Pinellia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6-姜酚對照品適量,加入甲醇制備成質(zhì)量濃度為0.53 mg·mL-1的對照品儲備液,精密移取對照品儲備液1.0 mL至25 mL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即得含有6-姜酚21.2 μg·mL-1的對照品溶液。
2.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稱取干燥后的紅芽姜制半夏各炮制品粉末(過65目篩)5.0 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0倍量甲醇超聲提取2次(功率500 W,頻率40 kHz),每次30 min,合并上清液,水浴濃縮后定容至50 mL,搖勻后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進行測定。
2.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取“2.2.2”項下對照品溶液分別按2、5、10、15、20 μL進樣測定峰面積,以對照品進樣量(μg)為橫坐標(biāo)X,色譜峰面積為縱坐標(biāo)Y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為:
結(jié)果表明6-姜酚在0.0424~0.4240 μg范圍內(nèi),進樣量(μg)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2.5 精密度考察
取“2.2.2”項下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記錄峰面積,計算 6-姜酚色譜峰面積的 RSD值為0.74%(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重復(fù)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 6份,分別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分析,記錄6-姜酚色譜峰面積,計算 6-姜酚平均含量為0.0191%(0.191 mg·g-1),RSD 值為 1.54%(n=6),表明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2.2.7 穩(wěn)定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于制備后的0、1、2、4、8、12、24 h進樣,計算6-姜酚色譜峰面積的RSD值為1.49%(n=7),表明所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
2.2.8 加樣回收率考察
稱取已知6-姜酚含量(0.19 mg·g-1)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3.0 g共6份,置于錐形瓶中,分別精密移取質(zhì)量濃度為0.53 mg·mL-1的6-姜酚對照品溶液1.0 mL,照“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分析,計算 6-姜酚的平均回收率為 98.15%,RSD值為1.88%(n=6)。
2.2.9 樣品含量測定
依據(jù)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取照“2.1”項下方法炮制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照“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測算色譜峰面積,計算6-姜酚含量。
本研究根據(jù)《中國藥典》中半夏項下的有機酸含量測定方法[5],以琥珀酸作為對照品,對紅芽姜制半夏中的有機酸含量進行測定。
2.3.1 標(biāo)準(zhǔn)滴定液的配制
參照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所規(guī)定的配制方法[6],分別配制氫氧化鈉滴定液(0.1 mol·L-1)和鹽酸滴定液(0.1 mol·L-1),備用。
2.3.2 對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琥珀酸對照品102 mg,精密稱定,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溶解后定容至刻度線,即得每1.0 mL含有1.02 mg的琥珀酸對照品溶液,備用。
2.3.3 供試品溶液的配制
稱取紅芽姜制半夏粉末(過65目篩)5.0 g,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加入50 mL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 1 h,放冷濾過,合并濾液,蒸干,殘留物精密加入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1)10 mL溶解,超聲處理(功率500 W,頻率40 kHz)30 min后轉(zhuǎn)移至50 mL量瓶中,加入新煮沸的冷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
2.3.4 測定方法
按照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701電位滴定法[6]測定,精密量取“2.3.3”項下供試品溶液25 mL,用鹽酸滴定液(0.1 mol·L-1)滴定。以鹽酸滴定液消耗的體積(V)為橫坐標(biāo),以ΔE/ΔV(即相鄰 2次的電位差與加入滴定液的體積差之比)為縱坐標(biāo),繪制滴定曲線。ΔE/ΔV的極大值對應(yīng)的體積即為滴定終點,滴定結(jié)果用空白試驗校正。計算得每1.0 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1)相當(dāng)于5.904 mg的琥珀酸(C4H6O4)。
2.3.5 精密度考察
精密量取“2.3.2”項下對照品溶液20 mL,加入氫氧化鈉滴定液(0.1 mol·L-1)10 mL,搖勻后用鹽酸滴定液(0.1 mol·L-1)滴定,記錄滴定終點所消耗鹽酸滴定液體積,滴定結(jié)果用空白試驗校正。平行5次試驗,計算RSD值為0.85 %(n=5),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3.6 重復(fù)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5.0 g,按“2.3.3”項下方法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照“2.3.4”項下方法測定,計算有機酸的平均含量為 0.8093%(8.093 mg·g-1),RSD 值為 0.74 %(n=5),表明本方法重復(fù)性良好,符合測定要求。
2.3.7 穩(wěn)定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5.0 g,按“2.3.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在制備后每隔 2 h測定1次,共測6次,計算RSD值為1.29 %(n=6),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制備后10 h內(nèi)穩(wěn)定,符合測定要求。
2.3.8 加樣回收率考察
稱取已知有機酸含量(8.09 mg·g-1)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2.0 g共5份,置于錐形瓶中,分別精密移取質(zhì)量濃度為1.02 mg·mL-1的琥珀酸對照品溶液10 mL,之后按“2.3.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2.3.4”項下方法測定,計算有機酸的平均回收率為96.72 %,RSD值為1.69 %(n=5)。
2.3.9 樣品含量測定
依據(jù)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取照“2.1”項下方法炮制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照“2.3.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2.3.4”項下方法測定并計算有機酸含量。
本研究根據(jù)《中國藥典》中清半夏項下的白礬限量測定方法[5],以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作為對照品,對紅芽姜制半夏中的白礬殘留量進行測定。
2.4.1 指示劑和滴定液的配制
參照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所規(guī)定的配制方法[6],分別配制甲基紅、二甲酚橙指示液和鋅滴定液(0.05 mol·L-1)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 滴定液(0.05 mol·L-1),備用。
2.4.2 供試品溶液的配制
稱取紅芽姜制半夏粉末(過65目篩)5.0 g,置坩堝中加熱至完全炭化后移入箱式電阻爐中450 ℃灰化4 h,取出待冷卻后在坩堝中加入稀鹽酸10 mL,用表面皿覆蓋坩堝水浴加熱 10 min后表面皿用5.0 mL熱水沖洗,洗液并入坩堝中,濾過,50 mL 水分次洗滌坩堝及殘渣,將洗液合并至濾液,加入0.025 %的甲基紅乙醇液1滴,滴加氨試液至溶液顯微黃色。加入醋酸-醋酸銨緩沖液(pH 6.0)20 mL,再精密加入 EDTA(0.0523 mol·L-1)25 mL,煮沸3~5 min,放冷,加二甲酚橙指示劑1.0 mL,即得供試品溶液。
2.4.3 測定方法
以鋅滴定液(0.0518 mol·L-1)滴定“2.4.2”項下供試品溶液自黃色轉(zhuǎn)變?yōu)榧t色,滴定結(jié)果用空白試驗校正。計算得每 1.0 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滴定液(0.05 mol·L-1)相當(dāng)于23.72 mg的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
2.4.4 精密度考察
精密稱定含水硫酸鋁鉀對照品 0.3 g,按“2.4.2”項下方法“加入稀鹽酸10 mL”起操作,記錄滴定終點所消耗鋅滴定液體積,滴定結(jié)果用空白試驗校正。平行5次試驗,計算RSD值為0.91 %(n=5),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4.5 重復(fù)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5.0 g,按“2.4.2”項下方法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照“2.4.3”項下方法測定,計算白礬的平均含量為7.951%(79.51 mg·g-1),RSD值為0.67 %(n=5),表明本方法重復(fù)性良好,符合測定要求。
2.4.6 穩(wěn)定性考察
取同一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品5.0 g,按“2.4.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在制備后每隔 1 h測定1次,共測7次,計算RSD值為1.17 %(n=7),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制備后6 h內(nèi)穩(wěn)定,符合測定要求。
2.4.7 加樣回收率考察
稱取已知白礬含量(79.51 mg·g-1)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2.0 g共5份,置于錐形瓶中,精密稱取含水硫酸鋁鉀對照品150 mg,之后按“2.4.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2.4.3”項下方法測定,計算白礬的平均回收率為97.53 %,RSD值為1.56 %(n=5)。
2.4.8 樣品含量測定
依據(jù)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取照“2.1”項下方法炮制的紅芽姜制半夏樣品,照“2.4.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照“2.4.3”項下方法測定并計算白礬殘留量。
按照“2.1”項下炮制方法,依據(jù)L9(34)正交表(表 1)的條件進行試驗,優(yōu)選紅芽姜制半夏的炮制工藝。選取紅芽姜用量(A)、白礬用量(B)及炮制時間(C)3個因素,以 6-姜酚、有機酸和白礬含量為指標(biāo),采用多指標(biāo)綜合評分法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試驗采用“隸屬度”對指標(biāo)進行評價。對于以最大值為優(yōu)的指標(biāo)(如 6-姜酚含量),其指標(biāo)隸屬度為:(指標(biāo)值-指標(biāo)最小值)/(指標(biāo)最大值-指標(biāo)最小值);對于以最小值為優(yōu)的指標(biāo)(白礬殘留量),其指標(biāo)隸屬度為:(指標(biāo)最大值-指標(biāo)值)/(指標(biāo)最大值-指標(biāo)最小值)
其中半夏所含的有機酸是產(chǎn)生其呼吸系統(tǒng)藥理作用(包括止咳、祛痰、平喘等)的主要有效成分[7],6-姜酚則為炮制輔料紅芽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含量最高的姜辣素類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8],均按40%的權(quán)重計分,白礬殘留量按20%的權(quán)重計分。因此,綜合分數(shù)=6-姜酚含量隸屬度×40%+有機酸含量隸屬度×40%+白礬殘留量隸屬度×20%,滿分為1。評分結(jié)果以綜合分數(shù)作為總指標(biāo)進行方差分析,正交試驗結(jié)果見表 2,各指標(biāo)方差分析見表3。
正交試驗和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各個因素對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工藝的影響順序是 A(紅芽姜用量)>B(白礬用量)>C(炮制時間)。其中,紅芽姜用量對試驗指標(biāo)的影響具有顯著性差異,白礬用量以及炮制時間均無顯著影響。L9(34)正交試驗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綜合評分為0.6718的炮制工藝A3B3C2為最優(yōu)水平組合,但由表2可知,炮制時間(C列)的極差R值最小且其K1>K2,綜合考慮實際生產(chǎn)省時方便,最終確定紅芽姜制半夏的炮制工藝為A3B3C1。即,優(yōu)選工藝為:每100 g凈半夏,加入紅芽姜30 g,白礬15 g,炮制時間為4 h。
表2 正交試驗結(jié)果表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3 各指標(biāo)方差分析表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取凈半夏,按正交試驗所優(yōu)選出的紅芽姜制半夏炮制工藝進行炮制,分別按上述方法測定有機酸含量、6-姜酚含量以及白礬殘留量,平行三次試驗,結(jié)果見表4。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所優(yōu)選的炮制工藝(A3B3C1)炮制的紅芽姜制半夏中6-姜酚和有機酸含量高,白礬殘留量符合藥典標(biāo)準(zhǔn),各項指標(biāo)穩(wěn)定,達到預(yù)期結(jié)果,表明所優(yōu)選的工藝符合實際,可以作為紅芽姜制半夏的炮制方法
表4 工藝驗證試驗Table 4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s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臨床上多使用其炮制品,主要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其中,姜半夏是半夏炮制品中最為常用的品種,具有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2015年版《中國藥典》雖記載了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但各地藥材品質(zhì)差異較大,炮制過程影響因素較多,含量測定多限于有機酸而無生姜相關(guān)指標(biāo)成分;且對于其中的關(guān)鍵工藝:“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詳于定性、略于定量,無明確的工藝參數(shù)(如煮制時間),缺乏客觀、量化的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
紅芽姜化學(xué)成分復(fù)雜,其中姜辣素類成分是姜屬植物中特有的成分,也是生姜中起抗炎、解熱、抗癌等作用的有效部位,其中6-姜酚含量最高[8]。本試驗選擇紅芽姜制半夏中6-姜酚的含量為有效成分指標(biāo)之一,采用HPLC法測定其含量,同藥典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相比較,使該飲片的質(zhì)量控制標(biāo)準(zhǔn)更加客觀、量化。有機酸作為半夏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鎮(zhèn)咳、平喘等多種生物活性[9],半夏經(jīng)白礬炮制后,飲片中鋁殘留較高,若長期攝入過量鋁離子,容易誘發(fā)老年癡呆等疾病。
因此,本研究基于現(xiàn)行《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方法,利用正交設(shè)計法同時考察了紅芽姜制半夏中6-姜酚、有機酸和白礬殘留量3種指標(biāo)。其中6-姜酚和有機酸的含量宜高,而白礬的含量宜低,因此,通過多指標(biāo)綜合評分法設(shè)立“隸屬度”,再根據(jù)各項指標(biāo)對其炮制品質(zhì)量影響的重要程度,將6-姜酚和有機酸的權(quán)重比例均設(shè)為40%,白礬殘留量的權(quán)重比例設(shè)為20%,以此計算綜合評分(總分為1)。優(yōu)選出紅芽姜制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藝為:每100 g凈半夏,加入紅芽姜30 g,白礬15 g,炮制時間為4 h。優(yōu)選的姜半夏炮制工藝中,生姜與白礬用量均較藥典炮制方法有所增加,但使紅芽姜制半夏中的有效成分保持較高的含量,其中有機酸含量顯著高于藥典標(biāo)準(zhǔn),同時白礬殘留量低于藥典所規(guī)定的8.5%。本研究優(yōu)選的炮制工藝具有一定合理性,為紅芽姜制半夏飲片的加工提供理論依據(jù),具有重要指導(dǎo)意義,同時測定了有效成分的含量為炮制工藝提供了定量指標(biāo),為紅芽姜制半夏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的建立奠定基礎(chǔ)。
致謝:本項目在福建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福建省中藥資源研究與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完成。